人民幣國家化是大家一直關心的話題,對于普通大眾,或許好處并非那么立竿見影,但是從國家層面來說,我們只需要考慮本國的經濟周期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就行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既要考慮到國內的經濟周期,又要小心被美元收割國內的財富??梢哉f經濟政策的制定會非常被動,有時候甚至不得不違背國內的經濟周期出臺不利于經濟發(fā)展的貨幣政策。但是一旦我們完成人民幣國際化,將人民幣變成主要的國際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那么我們的貨幣政策的制定就能完全自主,不會像過去那樣被動了!
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有多慢?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卻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從2015年2020年,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的份額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是下降的。占比只有1.88%,作為外匯儲備,在世界上的總量稍有增加,但是非常有限,占比也僅僅只有2%多一點。五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累計增加的比例也就是10.8%,可以說跟同時期美元和歐元相比,差距非常大!咱們今天不去談外部的阻力,單純從國內產業(yè)結構的角度看一下,人民幣的國際化有多難?
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是什么?先來做個假設,人民幣完成了國際化!接下來有個巨大的問題,國際貿易中別的國家要使用人民幣支付,人民幣從哪里來?
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出口商品給我國,從我國賺人民幣。這將意味著我國必須長期保持貿易逆差,如果我們始終是貿易順差國,那么別的國家不是出口商品給我國賺人民幣,而是必須從我國借人民幣買我們的商品。無論這個順差額度有多小,也是始終從國際上收回人民幣的過程。所以只有保持貿易逆差,才能讓別的國家可以從我國賺到人民幣,這樣才能用賺到的人民幣去和其他的國家進行貿易結算。
另一個選擇是從我國借人民幣,這樣做有兩個風險,一個是國內的信用膨脹,另外一個是債務違約。信用膨脹,是因為借出去的錢,本質上只是中央銀行賬戶上的一串數字,這筆錢實際上還在國內,債務國需要使用這筆借款的時候只需要通知中央銀行進行支付就行了。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債務和債權對于國際貨幣的發(fā)行銀行來說只是一串數字。就像現在我國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一樣,實際上這在我國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是在美聯儲,就是一串我們在那里的存款數字。沒有流出去的借債并不影響國際貨幣的信用,這筆錢實際上已經借出去了,但是還可以在國內流通,而國外用借出去的錢進行支付,最終創(chuàng)造的是國外借債國家的信用貨幣。當國內加息或者資產價格上升的時候,流出去的貨幣就會回到國內,和本國的存量貨幣共同推高本國資產的價格,產生嚴重的通貨膨脹。甚至是金融資產價格的瘋漲。
另一個債務違約很好解釋,既然從我國借了人民幣,就需要到期歸還本金和利息。但是如果不能通過出口賺取人民幣,那么最終還是還不上,接下來要么借新債還舊債,債務滾雪球越來越多,要么直接違約。一個國家債務違約是極其嚴重的災難,一個國家創(chuàng)造的財富很快就會流失。很顯然這并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初衷
假如人民幣要國際化,其他國家必須要從我國獲得人民幣。最好的辦法,自然是保持貿易逆差地位。要保持貿易逆差地位,就必須放棄低端產業(yè),讓別的國家可以出口產品給你賺取人民幣,當別的國家獲得了低端產業(yè)之后,也會提產業(yè)升級,未來會在高端產業(yè)上對你發(fā)起進攻,到最后,連中高端產業(yè)都保不住,這不是美國正在經歷的事情嗎?現在的美國除了通過貨幣政策薅世界的羊毛之外,面對自己天量的國債根本沒有辦法。
假如我國未來占據了工業(yè)科技的制高點,引領了未來的科技革命。為了人民幣的國際化放棄低端制造業(yè),那么我國龐大的勞動人口怎么辦?誰來養(yǎng)活?我們可是個擁有6億以上勞動者的國家,而全世界的中高端產業(yè)加在一起,就業(yè)崗位也不足一億。這是不是一個非常難解的矛盾?既要保持出口大國地位,又要人民幣國際化,顯然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是走不通的!
美元第一次國際化為何失敗?美元第一次國際化失敗,美國正是不想購買別國的產品引起的。其實現在美元國際化算是第二個美元國際化周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元就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國際化周期。1900年,美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再通過在一戰(zhàn)時期為戰(zhàn)爭各國提供各種武器和物資,迅速地從債務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擁有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黃金。在金本位的時代里,各國沒有黃金是非常困難的。當時英國率先發(fā)明了將英鎊作為外匯儲備來發(fā)行貨幣的信用體系。外匯儲備誕生以后,美國人自己上趕著給歐洲借錢,當然主要是借錢給德國。美國人不但出手大方,而且利息還低,很快成為了世界上主要的外匯儲備貨幣,再加上在承兌市場獲取的結算優(yōu)勢,實際上在1920年代,美元就借著一戰(zhàn)后的便利條件,順利的完成了國際化。
但是此時美元的國際化正是建立在制造業(yè)大國和對外借債的基礎上的。美國不從其他國家購買商品,同時保持對外大規(guī)模出口和美元國際化兩者并立的格局。隨著美聯儲在上世紀20年代末釋放流動性,災難開始爆發(fā)。大量的美元流進股市,導致美國股市瘋漲。金融收益遠高于實業(yè)收益又導致了借出去的美元回流美國,進一步推高美國股票市場,最終不但導致了1929年的股市崩盤,還導致了從美國借債的國家金融崩潰。德國的經濟崩潰催生了納粹德國上臺,這就是美元第一次國際化失敗的巨大副作用,不但搞垮了自己,還直接引發(fā)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
既要保持制造業(yè)大國地位,又要人民幣國際化是非常困難的!以上是美國在制造業(yè)大國地位上第一次美元國際化失敗的過程。所以我們如果既要保持制造業(yè)大國地位,又想要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國始終是個制造業(yè)大國,那么意味著財富的獲取主要通過工業(yè)加工從國際貿易中拿到自己應得的利潤。這種條件下人民幣國家化,別的國家從我國買得更多,所以不能從我國賺到人民幣,世界其他國家無法得到人民幣,那么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就無從談起。
我看到過一個訪談節(jié)目,說的是一國貨幣的國際化程度,取決于國外用戶是不是愿意用這個國家的貨幣在交易中使用。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只要我們一直保持貿易順差,那么別的國家無法獲得人民幣,即便是想用,人民幣從哪里來呢?難道我們要借給他們嗎?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那不是會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嗎?
人民幣國家化的速度會比想象的慢得多很多的專家學者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我的觀點跟這個不一樣,我國已經基本確立了制造業(yè)立國的基本國策。未來我國產業(yè)升級是在保有低端產業(yè)完整產業(yè)鏈條的基礎上進行產業(yè)升級。不放棄低端產業(yè),是為了龐大的勞動人口基數考慮,高端產業(yè)無法接納這么多的就業(yè)人口。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出口份額未來還會上升!當占據從低端到高端全部產業(yè)鏈的中國制造出現之后,我們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只會更加穩(wěn)固,國外從我國獲取人民幣的方法將只剩下賣資源和糧食給我們,很顯然,那點錢是不足以支撐國際間貿易結算的。
從現實來看,既要保住制造業(yè)大國地位,又要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似乎是一個死局。即便外部阻攔不存在,我們也無法在近期完成這一目標,而且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個永遠也無法完成的目標!除非我國的人口規(guī)模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允許我們有條件的將部分制造業(yè)轉移出去,否則,短期內人民幣國際化根本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