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重磅來襲,紀錄片通過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空中拍攝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我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全景式俯瞰一個觀眾既熟悉又新鮮的美麗中國、生態(tài)中國、文明中國。節(jié)目一經(jīng)播出,就引來觀眾的無數(shù)好評。
這一季,航拍的腳步終于移步河北和寧夏。在燕趙大地,我們聽多了關于皇上狩獵的奇聞逸事,卻沒能認真地去避暑山莊看一看,去木蘭圍場體驗一番。在塞上江南,我們耳聞了許多關于沙漠的神奇?zhèn)髡f,卻沒能親眼目睹黃沙飛雪的曼妙浪漫。今天,跟隨航拍的鏡頭,一切景色在時間和空間的魔法之下,都變得奇妙而震撼,我們也得以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云端之下的大美中國。
俯瞰大好山河的美好讓觀眾像飛鳥一樣俯瞰大地,跳出了人類傳統(tǒng)的視野,從空中角度去領略中華大地的美好風光。這一季紀錄片采用了載人直升機和無人遙控機相結合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天氣和拍攝對象,選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并且在航拍攝影上作出了進一步的探索。河北和寧夏完全不同的地貌和氣候條件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因此在航拍的過程中也采用完全不同的拍攝方法。
在河北,無人機鏡頭下我們可以大膽觀察平日里膽小、機警的小鹿,面對飛行器,它們也只是一臉茫然,一步三回頭地好奇著,展示著他們的“天然萌”;換個角度,靠近一些,我們看到了從不會錯過任何風景的羊群憑借驚人的抓地能力和平衡能力,迎著50度角向上攀登,在荊棘密布的地方體驗“荒野求生”;也看到奶牛在平坦軟和的草地上,曬曬太陽、看看風景的怡然自得。
鏡頭一轉,我們的空中旅行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遠距離俯瞰,黃河貫穿了寧夏的東西,在這里留下了397公里的足跡,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希望和生機,也因此讓寧夏冠上了“塞上江南”的美譽。搖曳的稻花、飄香的美酒和鮮活的魚蝦,在這里共同生長出了寧夏版圖上最動人的顏色。
同時,這一季特別注重四季的拍攝,對同一地點同一對象在不同季節(jié)下呈現(xiàn)出來的不同美景,進行了多次拍攝,展現(xiàn)時間流動之下的非凡之美。紀錄片中,我們看到在寧夏生存了上百萬年的騰格里沙漠。夏季,猛烈的日照和持續(xù)的干旱,令人望而卻步;但是在冬季,偶然飄起的大雪,卻造就了令人驚嘆的白色奇觀。這是很多特意來旅游的人們無法完全感受到的景色,然而鏡頭將這些神奇景色輕而易舉地收入了片中。
不少觀眾在彈幕區(qū)紛紛留言表示:“這居然是我沒有見到過的寧夏”、“看了《航拍中國》第三季,來自故鄉(xiāng)的人表示自己對故鄉(xiāng)并不熟悉”、“被祖國的大美山河震撼的同時,真心想要來跟拍攝組的策劃和工作人員們道一聲感謝,感恩有你們的智慧和付出讓我們可以坐在家里看到如此美好的大美中國”……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美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感受歷史文化的厚重航拍鏡頭下除了景色絢爛、震撼人心的秀美山河,更著力展示華夏大地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燕趙大地輝煌的過往少不了戰(zhàn)國七雄爭霸的金戈鐵馬,少不了皇家行宮的富麗堂皇,也少不了木蘭圍場狩獵的酣暢淋漓,這些共同演奏出一曲激昂贊歌,既剛烈,又浪漫,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時激蕩出動人的漣漪。寧夏的西夏王陵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西夏文明遺址,雖然如今的西夏王陵土堆表面上只剩下曾經(jīng)外部結構和夯土連接留下的痕跡,但卻仍然可以見證一個消失王國與賀蘭山并列在一起的氣魄。采用中國傳統(tǒng)古典建筑風格飛檐斗拱的結構建造的同心清真大寺,擁有60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1936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建立了第一個縣級少數(shù)民族自治政權的歷史。
我們看到燕山腹地,一群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用300年燦爛的掄花,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把他鄉(xiāng)當成了故鄉(xiāng)??吹酱汗?jié)期間的正定古城成了石家莊最熱鬧的地方,幾十項民俗活動,把白天塞得滿滿當當。晚上,精心打扮過的古城,在本地朋友圈霸屏。古城的每一場電子煙花秀,都有近10萬名現(xiàn)場觀眾,因此石家莊沒有“年味兒越來越淡”的失落。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替中,在文化的發(fā)展傳承中,一出新的“雙城記”正在上演。
萬家燈火不輸萬千風景,有人的地方才有故鄉(xiāng)。透過鏡頭,我們看到了這片土地上厚重歷史的源遠流長,感受到文化基因在這里薪火相傳、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鏡頭將這里的前世今生一一記錄。
記錄社會發(fā)展的理念展現(xiàn)中國各地自然風光,感受中國各地歷史文化,傳遞生態(tài)中國發(fā)展理念。《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更關注當下我們生活的時代。
在云端,通過鏡頭,我們看到一度成為只剩一棵樹的荒原塞罕壩,在三代務林人的守護接力之下,創(chuàng)造了從一棵樹到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傳奇,打造了一個令世界驚嘆的中國生態(tài)樣本;看到了為了環(huán)境保護,紅寺堡先后聚起了超過23萬的新移民,成為全國最大的異地單體生態(tài)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qū);看到了在過去幾十年里,日復一日的植樹造林,讓六盤山重回青春,成為黃土高原上獨一無二的綠島;看到了寧夏人因地制宜,用麥草扎成一個個方格,編出了一張捆住流動沙丘的大網(wǎng),護衛(wèi)著穿行沙漠的包蘭鐵路的安全運行,也遏制著沙漠前進的腳步;也看到了在騰格里沙漠邊緣,人們退耕還林,用自己的努力,腳踏實地地改寫著命運。
面對復雜各異的自然條件,人們擁有著用智慧化腐朽為神奇的超能力。在荒涼的騰格里沙漠,我們感受光伏電站帶給人們的驚喜;在毛烏素沙地邊緣,我們欣喜灘羊跑道的創(chuàng)意;在盛產(chǎn)煤炭的寧東鎮(zhèn),我們見證它為日夜發(fā)展的國家輸送著不可或缺的血液的實力;在雄安新區(qū),我們體驗新科技成果打造代表世界城市發(fā)展方向的未來之城的智慧。
從身邊的世界到遠方到家園,從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極致體驗。鏡頭之下,觀眾從另一種視角看到了河北和寧夏的壯麗秀美,也看了鏡頭背后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更看到了新時期祖國建設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每一次俯瞰,都是另一種抵達。告別平常,選擇與眾不同的角度,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織重構中,在景色與人文的空間交替中,《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可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