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半佛仙人的第216篇原創(chuàng)
1
?十年前,周杰倫在中天娛樂主持了一檔綜藝節(jié)目,陸續(xù)請過好友小豬、JJ、林志玲、張惠妹和蔡康永作為嘉賓。
和同期其他絞盡腦汁制造爆點,務(wù)必要讓嘉賓妍媸畢露的綜藝節(jié)目不同,這檔名為《MRJ頻道》的節(jié)目里沒有太多火藥味和激烈的對抗,也沒有對嘉賓的整蠱和毒舌機敏的主持人。
更多時候,整個節(jié)目時間都是在周杰倫的賣萌和閑聊中度過去的,唱唱歌彈彈琴,說說笑話變變魔術(shù),就是主要的內(nèi)容了。
平淡如水,偏偏讓杰迷們?nèi)绨V如狂。
那個時候,周杰倫這個名字已經(jīng)成為了華語音樂圈最耀眼的一個符號。
每一個小學生都希望自己被分到三年二班,每一個不喜歡上地理課的小孩都知道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流過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
所有盜版音像店里都在放著七里香,所有被小心揣在兜里的mp3,都在循環(huán)一首青花瓷。
那是屬于周杰倫的時代。
故事的小黃花,從出生那年就飄著。
在某場音樂頒獎儀式上,年輕的周杰倫下來了又上去,反復領(lǐng)了五次獎,說獲獎感言說到了詞窮。
周杰倫在臺上上上下下,臉上的膠原蛋白彈性十足,光可鑒人。
電視轉(zhuǎn)播中一直在循環(huán)播放他的《夜曲》片段,猶如很多年后才在B站流行起來的鬼畜視頻。
那天在現(xiàn)場的音樂人還有陶喆,王力宏,潘瑋柏,陳奕迅等一眾大咖,他們同樣年輕,腦海里的才華和歲月一樣可以盡情揮灑。
那個時代我們有周杰倫,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只有周杰倫。
那是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
2019年,某音樂平臺做過一個調(diào)查,在音樂人粉絲榜單上,出道已經(jīng)20年的周杰倫仍然遙遙領(lǐng)先,占據(jù)了第一名。
周杰倫的常青,一方面是由于他的音樂上的超前性。
在當時芭樂歌曲泛濫的華語樂壇,周杰倫帶來的R&B風格和Hip Hop元素宛如一道夜光,照出了一條有無限可能的新路。
從《JAY》到《葉惠美》的這段時間,周杰倫猶如中世紀的化學家調(diào)配新試劑一般,不知疲倦地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融入不同的音樂元素。
即使在現(xiàn)在聽來,這些音樂仍然是流行化的,絕不會顯得落伍。
他努力讓自己的音樂擺脫來自舊時代的刻痕,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親手締造出了一個新時代。
隨著那充滿韻律感的,含混的哼唱傳遍大街小巷,Hip Hop和中國風這些元素逐漸在華語音樂界傳播開來,并且流行一時。
而在這場華語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的革新浪潮之外,還有更多屬于普通人的回憶,和周杰倫的身影重疊在了一起。
2014年4月14日,人民網(wǎng)發(fā)過一條微博,問大家是否還記得第一張CD屬于誰,評論區(qū)提起最多的那個名字,就是周杰倫。
那些為了他的新專輯在音像店門口徹夜等待的日子,在路邊小店聽到一首稻香,于是站在原地聽完再走的記憶,偷偷跑去網(wǎng)吧只為了往mp3里下載周杰倫的小心思,通通成為了我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3年到2008年是周杰倫最紅的時間,也是我們這代人親身經(jīng)歷的,社會天翻地覆的時間。磁帶里放著東風破的時候,整個社會也正在經(jīng)歷思想觀念的巨大轉(zhuǎn)型。
某種意義上,他帶來的影響已經(jīng)超越了音樂的范疇,而成為了我們這一代人集體回憶的載體。
這也是直到今天,周杰倫仍然在我們心目中擁有非常獨特地位的原因之一。
去年7月,微博上有人質(zhì)疑周杰倫沒有流量,于是粉絲在一夜之間把周杰倫的微博超話從233名推到了第1名;
今年3月21日,周杰倫會做一檔綜藝,和朋友去世界各地旅行,記錄屬于他們的生活,于是粉絲翹首以待這檔《周游記》。
這檔綜藝本身也是很好看的——有魔術(shù),有旅行,有音樂,有包括蕭敬騰和林俊杰在內(nèi)的嘉賓。
但就和十年前的《MRJ頻道》一樣,最重要的,是節(jié)目里有周杰倫,那么便會有屬于我們的往日時光。
當我們在《周游記》里看到周杰倫在世界各地哼著熟悉的歌謠,帶著一幫死黨變魔術(shù)耍酷的時候,必然會產(chǎn)生一種錯覺:
其實一切都還早,我們還是喜歡聽周杰倫的年少時候。仿佛時光從來沒有流逝過,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在我們身邊。
巴爾扎克有言,小說是民族的一頁秘史。
那么周杰倫和他的音樂,至少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道回聲。
2
《周游記》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綜藝。
就像當年的周杰倫用不同的元素在歌曲里混搭一樣,作為一檔定位成戶外生活實境秀的節(jié)目,《周游記》也有三個不同的主題,旅行,音樂,生活。
但歸根結(jié)底,前面的兩者都是為后者服務(wù)的。
無論是旅行還是音樂,本質(zhì)上都是在記錄不同的生活。
周杰倫可以成為我們記錄舊時光的載體,《周游記》里的旅行和音樂,也可以成為記錄周杰倫的生活的載體。
而冠名了《周游記》的快手,同樣一直在承擔著為用戶記錄生活的角色。
有著三億日活用戶的快手,累積了近200億個視頻的素材庫,記錄了無數(shù)不一樣的生活。
本質(zhì)上,二者都是在記錄和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以及發(fā)現(xiàn)一個更大的世界。就如同那條slogan所說的一樣:“打開快手,周游世界,記錄每一種生活”。
記錄生活的載體不同,但內(nèi)核其實是相通的。
生活究竟需要一種什么樣的載體?
從技術(shù)的角度講,信息技術(shù)的進步,尤其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不但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記錄世界的方式。
就好像音樂的載體從黑膠唱片到磁帶到CD再到數(shù)字平臺一樣,如今我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去記錄屬于我們的生活,并且去看見其他人的生活。
記錄生活的載體,本來就是可以非常多樣化的。
用什么來記錄,或許并不重要。
文字,視頻,照片,音樂,都可以成為我們對生活的復刻。
重要的是,我們?nèi)ビ涗浭裁礃拥纳睿秩タ匆娛裁礃拥纳睢?/p>
無分大小,無論貧富。
每一種努力活過的生活,都值得被記錄,也值得被看見。
當周杰倫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出現(xiàn)的時候,他代表的其實是我們那段回不去的舊時光。
而當快手用戶在快手上記錄自己的生活細節(jié)的時候,其實也正是在記錄和保存一段舊時光。
也就是說,每一個熱愛周杰倫的人,都有理由在快手上記錄自己的生活;而快手用戶們,也同樣有理由在《周游記》里,找到自己的回憶和青春。
這檔探索世界的節(jié)目,目標受眾絕不僅僅是周杰倫的多年老粉那么簡單。
它瞄準了更廣闊的人群——所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愿意記錄自己的生活,也愿意看見別人的生活的人。
而這正是快手的用戶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在快手上,每一種生活都會有它的價值。
無論是你的生活,還是我的生活,抑或是周杰倫的生活。
3
2019年1月5日,解本亮往快手上傳了自己第266個視頻作品。
那天下午天色陰沉,山東廣饒的氣溫如期降至零度以下,而在視頻發(fā)布40分鐘后,解本亮的賬號”本亮大叔”的粉絲量突破了1000萬。
1000萬,對于這個是家鄉(xiāng)廣饒縣人口的20倍的數(shù)字,解本亮有些缺乏概念。
在那天發(fā)布的一條16秒的短視頻里,他沒有多說什么感言,只是不停地用自己最擅長的那種激昂而又熱烈的方式,沖著搖晃的鏡頭唱著一首《謝謝你朋友》。
年少時,本亮曾經(jīng)在外做過一年多的流浪歌手,最后卻因為遇到了現(xiàn)在的妻子,而選擇放下夢想,成為了一個普通農(nóng)民。
從外表看來,他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山東漢子,皮膚黝黑,有一身屬于勞動者的嶙峋的肌肉。
但在內(nèi)心深處,這個老人也有著一股從未消失過的......燃燒了幾十年的音樂之火。
從2017年開始,解本亮在務(wù)農(nóng)之余,也學著年輕人舉起了自拍桿,把自己唱歌的視頻發(fā)到了快手上。
麥田和菜園是他的舞臺,拖拉機和破舊鐵桶是他的威亞與音響,手機鏡頭下,胡子拉碴的本亮一身舊軍大衣,在浩蕩無際的廣袤世界中心歌唱。
無論農(nóng)忙還是農(nóng)閑,無論種麥子還是收玉米,彈唱著吉他的本亮都是他自己的DJ,也是他自己的BGM。
解本亮沒有受過專業(yè)的聲樂培訓,但有樂評人悄然來過他的直播間,聽過半晌,留下一句評語:
“論唱功并不專業(yè),甚至偶爾不在調(diào)上,但他的歌聲里有一股旺盛勃發(fā)的生命力?!?/p>
這是屬于生活的力量。
從1993年的夏天,本亮抱著那柄從舊貨市場淘換來的破木吉他去云南流浪開始,這股力量一直醞釀到了今天。
無論是當年那個在云南街頭對著來來往往的路人彈吉他的少年,還是如今把生活唱給一千萬快手粉絲聽的老人,時間如水倏忽而過,但本亮一直在唱。
從黑發(fā)唱到白發(fā),從人生的此端,唱到了彼端。
變化了的,是記錄生活的載體。
不變的,是對生活的熱忱。
2011年上映了一部電影,叫《鋼的琴》,一群鋼廠工人憑借對鋼琴的想象,自己車出了一架鋼琴。
而在2019年的東北鋼琴廠,同樣有一個工人,在不識譜,沒有老師的情況下,硬是通過一個鍵一個鍵的嘗試,自己摸索出了彈鋼琴的方法。
這個工人叫董宇,是遼寧營口人,從技校畢業(yè)后就進了工廠,開始了自己在流水線上給一架架鋼琴烤漆的生活。
在午休的時候,他突發(fā)奇想,找了一架鋼琴,坐在凳子上,一邊聽歌,一邊嘗試把曲調(diào)通過琴鍵還原出來。
一開始他連哪個琴鍵對應的是哪個音調(diào)都不知道,但是在一遍遍的摸索中,他還原出了《上海灘》的和弦,甚至是肖邦。
在他上傳到快手的演奏視頻中,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位主職是油漆工的演奏者都來不及換下自己風塵仆仆的工作服。
但是在黑白琴鍵的交錯中,觀眾往往會忘記他身上星星點點的油漆漬與帽子上沾染的灰塵。唯一能占據(jù)注意力的,是他指尖流淌而過的琴聲。
有個快手用戶在視頻下這樣評價他:
“身上的衣服是生活,指下的旋律是夢想”。
但是對董宇來說,記錄在快手上的每一條演奏視頻,其實都既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夢想。
其實在快手上記錄自己生活的人還有很多,兩億日活用戶之下,就是兩億種不同的生活。
無論是柴米油鹽的生活細節(jié),還是一個人對夢想與生活的追尋,這些都是快手作為記錄生活的新載體的社會功用的一部分。
從明星周游世界的魔術(shù)旅行,到油漆工囿于鋼琴廠小桌凳前的一方天地,這些其實都是平凡生活中值得被記錄的一部分。
周杰倫和《周游記》值得被記錄,在麥田里彈唱的野生吉他手,同樣值得被記錄。
默默承載生活,豐富生活,這就是快手的本質(zhì)。
從這一點上來說,快手之所以要冠名《周游記》,既是在為用戶拓展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也是在豐滿一個屬于快手的內(nèi)容生態(tài)語境。
在這個語境里,任何生活都是平等的。
快手冠名《周游記》的核心意義,就在于告訴所有人,在周杰倫開始旅行,開始用音樂記錄他對世界的看法的時候,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也在用快手記錄他們的生活。
這些記錄并沒有高下之分。
因為本質(zhì)上,一切記錄都是對逝去時間的挽留。
凡屬生活,皆為珍貴。
周杰倫選擇了通過《周游記》,用旅行和音樂來展示生活的可能性,讓受眾看到生活的不同側(cè)面。
快手則選擇了讓每個普通用戶,來記錄他們自己的生活。
在快手上,每個人都可以是他們自己的《周游記》。
4
快手的真正價值,在于它可以幫助我們留住一段人生。
從音樂夢想的追尋到普通人的生活細節(jié),再到社會的改變,我們?nèi)松械臒o數(shù)時光與記憶,都在快手上得到記錄與呈現(xiàn)。
在這個過程中,快手上的內(nèi)容生態(tài),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
在快手上,有打鐵花的滄州少年赤著胸膛在夜色里滾燙,也有貴族侗家的少女在田間地頭彎腰拾稻。
有在2019年一年之間,快手上出現(xiàn)的1164萬條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非遺視頻,也有2020年初突破的3億日活,以及站內(nèi)3500億的點贊量。
每一條視頻,都是發(fā)布者的一段人生。在經(jīng)歷那段人生的時候,我們可能并沒有意識到時光的可貴,但是當一切發(fā)生并且逝去,我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珍惜這段回憶。
在這個過程中,快手并不會主動做什么事情、說什么話。
真正在記錄生活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快手無言,只是默默承載我們的浮生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