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OUL迪爾
聲明:兵說原創(chuàng),抄襲必究
提起蔣軍對蘇區(qū)的第五次“圍剿”,現(xiàn)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即使沒有博古、李德的瞎指揮,以當時紅軍的實力,也很難擊敗敵人的堡壘戰(zhàn)術(shù)。事實上,除了錯失福建事變的有利時機外,紅軍本來還有一次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機會,這就是第五次反“圍剿”初期的團村戰(zhàn)斗。
(一)李德自作聰明,要“兩個拳頭打人”,導(dǎo)致團村兵力嚴重不足在1933年冬的第五次反“圍剿”之初,蔣軍主要進攻方向是蘇區(qū)北線,以蔣系中央軍為主力,西線、南線和東線由于和湘系何鍵、粵系陳濟棠和十九路軍陳銘樞部這些地方軍閥的地盤接壤,因而都暫時處于休戰(zhàn)狀態(tài)。
1933年11月黎川失守后,蔣軍周渾元指揮的第六路軍第八縱隊的4個師,就一直盤踞在這里。12月12日,第八縱隊的第5、6、96三個師開始大規(guī)模出動,計劃攻占黎川南30公里處的德勝關(guān)。這時,由于北線地域遼闊,蔣軍還沒到第五次反“圍剿”中后期那種龜速推進的狀態(tài),他們這時采用的是“逐段躍進”,即走一段路,再停一停。
紅軍時期的彭德懷
團村,位于黎川城南8公里處的一個小盆地,是黎川前往德勝關(guān)的必經(jīng)之地,由彭德懷率領(lǐng)的紅3軍團第4、5師,紅5軍團第15師和紅9軍團第3師共4個師,早已等候在團村周圍的山頭上。紅軍雖然賬面上有4個師,但總兵力只有1.2萬余人,而蔣軍的3個師則是15個編制充足的步兵團,總兵力近4萬。這注定是一場兵力對比懸殊的硬仗。
紅軍之所以兵力嚴重不足,是因為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紅1、3軍團被分在兩個方向作戰(zhàn),互相不能支援。李德還自作聰明,美其名曰“兩個拳頭打人”。因與李德發(fā)生爭執(zhí)而被下放到紅5軍團任參謀長的劉伯承,詢問能不能把紅1軍團調(diào)來,但話還沒說完,李德就大發(fā)雷霆,調(diào)兵之事自然不了了之。
(二)彭德懷正患瘧疾,帶病完成伏擊準備12日中午,蔣軍以12個團為第一梯隊,3個團為第二梯隊,抵達團村以東地區(qū),兩個梯隊直接祥哥公里,呈“品”字形陣勢擺開。蔣軍見周圍沒有明顯敵情,便放心大膽停頓下來,準備吃午飯,并以第二梯隊在第一梯隊的掩護下順便修筑碉堡線。
彭德懷此時正患瘧疾,全身寒冷,但仍堅持帶病指揮,他把總指揮部設(shè)在撮斗寨的制高點上,方便觀察全局。他見蔣軍兩個梯隊之間縫隙較大,便決定以第13師擔(dān)任正面牽制任務(wù),第4、5師和第3師則負責(zé)分別從兩翼包抄實力較弱的國民黨軍第二梯隊。
彭德懷在撮斗寨的指揮部遺址
擔(dān)任正面牽制任務(wù)的是紅軍第15師,即大名鼎鼎的少共國際師。不過由于該師大部分士兵均為沒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的新兵,因此只能在正面佯攻。在左翼擔(dān)任突擊的,則是紅3軍團第4、5師,這兩個師均系紅3軍團主力,第4師由彭德懷起家部隊紅5軍改編而來,第5師前身則是脫胎于桂系鋼七軍的紅7軍。
相比之下,在右翼擔(dān)任突擊的紅軍力量則相對較弱,在右翼的紅9軍團第3師由幾個地方警衛(wèi)團、模范團合編升級而來,雖然戰(zhàn)斗力在地方部隊中還算前列,但和紅軍野戰(zhàn)軍比,還是稍顯稚嫩,這也是此戰(zhàn)未能完全合圍蔣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1萬紅軍擊潰4萬敵軍,遺憾未能殲滅,俘敵不過千余見部隊已經(jīng)部署完畢,彭德懷一聲令下,三路紅軍同時出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擔(dān)任左翼突擊的兩個主力師果然不負眾望,一下子就把當面的敵軍沖垮,在右翼突擊的第3師則由于力量較弱,沒能突上蔣軍控制的高地。加上缺乏足夠的野戰(zhàn)經(jīng)營,第3師的紅軍戰(zhàn)士沖鋒時擠在一塊,在敵人手榴彈的投擲下傷亡不小,不得不退了下去,這為之后蔣軍的潰退留出了通道。
紅4師師長張錫龍,1933年12月犧牲
盡管兩翼突擊未能會合,但在紅軍戰(zhàn)士的沖殺下,蔣軍第二梯隊已經(jīng)陷入混亂。在前面的第一梯隊見后方大亂,前面也有紅15師在攻擊,一時弄不清紅軍到底有多少,以為陷入了重圍之中,于是如潮水般崩潰下來,只想逃回黎川。在第一梯隊潰兵的沖擊下,蔣軍第二梯隊也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被迫跟著撤退。
一時間,整個團村戰(zhàn)場塵土漫天,混亂不堪,僅1萬多兵力的紅軍沒法攔住這4萬潰軍,只能任其逃走,所捕捉到之俘虜不過千余。不僅如此,在攻擊過程中,紅軍自身也傷亡1000左右,第4師師長張錫龍在前線視察戰(zhàn)況時被流彈擊中,不幸犧牲,第15師師長吳高群負重傷后犧牲。
(四)戰(zhàn)后總結(jié):大哥未到,讓爾逃生!仗雖然打贏了,但這種殲滅有生力量不多、也沒什么繳獲的擊潰戰(zhàn),對紅軍來說意義不很大,而且又損失了兩個師級干部。事后彭德懷無不遺憾得總結(jié)道:如果當時1、3軍團能擊中在一起,那么吃掉這三個師的敵軍完全不成問題。加上之前在洵口殲滅的蔣軍第6師18旅的3個團,就是18個團,再打一個類似的勝仗,第五次反“圍剿”就能打贏,想當初第四次反“圍剿”,只殲滅了兩個半師不也獲勝了嘛!
黎川團村的紅軍紀念雕像
紅軍老戰(zhàn)士回憶,彭老總當時雖然在生病,但打了勝仗后,身體馬上就不冰寒了,忍不住詩興大發(fā),賦詩一首:猛虎撲羊群,硝煙彌漫。人海翻騰,殺聲沖霄漢。地動山搖天亦驚,瘧疾立消盾。狼奔豕突,塵埃沖天。大哥未到,讓爾逃生!
彭老總所說的“大哥”,指的就是未能在團村并肩戰(zhàn)斗的林彪紅一軍團。
【深耕戰(zhàn)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