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_日韩人妻潮喷视频网站_日本最新最全无码不卡免费_日韩AV无码中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軍事新聞 >

英國\"倫敦\"級戰(zhàn)列艦

時間:2020-06-15 17:25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瀏覽:
建造背景1899年的"倫敦"號油畫在1898年的建造計劃中,皇家海軍決定增建三艘戰(zhàn)列艦以對抗沙俄海軍的建造計劃;這些戰(zhàn)列艦成為"倫敦"級的首

建造背景

英國"倫敦"級戰(zhàn)列艦

1899年的"倫敦"號油畫

在1898年的建造計劃中,皇家海軍決定增建三艘戰(zhàn)列艦以對抗沙俄海軍的建造計劃;這些戰(zhàn)列艦成為"倫敦"級的首批次。她們?yōu)榱吮M快建造,應對沙俄的新式戰(zhàn)艦,所以在設(shè)計上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可畏"級來開展的。而當時正在設(shè)計的新方案——"鄧肯"級,可能會被推遲,以允許設(shè)計人員繼續(xù)對她們進行相關(guān)改進。"倫敦"級和"可畏"級的相似性,使一些歷史學家,如托尼·吉本斯,把她們稱為"可畏"級的一個批次,雖然她們通常被認為是不同類型的。"倫敦"級和"可畏"級之間的主要區(qū)別是較薄的甲板裝甲,艦首兩側(cè)的裝甲防護,以及裝甲布局中的一些其他細節(jié)變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較低噸位。

第二批次建造的兩艘倫敦級戰(zhàn)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女王"號,她們與其他"倫敦"級完全相同,只是她們在船中部上層的露天甲板上安裝了12磅炮,而且排水量較小。這兩艘船是在"鄧肯"級戰(zhàn)列艦之后安排建造的,繼承了"可畏"級和"倫敦"級的特點。當然,她們也是在"鄧肯"級之后完成的。通常,一般認為她們也是屬于"倫敦"級戰(zhàn)列艦。但是,她們的12磅炮的安裝位置不同,噸位較輕,而且比"鄧肯"級更晚建造,使一些作者認為足以構(gòu)成了一個獨立于"可畏"級和"倫敦"級的級別——"女王"級。

最后一艘委托建造的戰(zhàn)艦是"威爾士親王"號,這是海軍造艦總監(jiān)威廉·亨利·懷特爵士全權(quán)負責設(shè)計的最后一艘戰(zhàn)艦。她也是1895年至1904年間服役的29艘"威嚴"型戰(zhàn)列艦中的最后一艘,包括"老人星"級、"可畏"級、"倫敦"級和"鄧肯"級戰(zhàn)艦,這些戰(zhàn)艦都是"威嚴"級戰(zhàn)列艦的基礎(chǔ)上,不斷發(fā)展改進的,并最終在"威爾士親王"號和"女王"號那里達到頂峰。

英國"倫敦"級戰(zhàn)列艦

"倫敦"級的線圖

規(guī)格參數(shù)

"倫敦"級全長431英尺9英寸(131.60m),垂線間長400英尺(120m),最大艦寬為75英尺(23m),吃水深度為26英尺(7.9米)。前三艘船的標準排水量為14500長噸(14700噸),滿載排水量為15700長噸(16000噸)。而"女王"和"威爾士親王"的標準排水量為14150長噸(14380噸),滿載排水量為15400長噸(15600噸)。

船上裝有兩根裝有戰(zhàn)斗桅樓的桅桿;每個桅桿上都裝有探照燈,另外四個探照燈安裝在船體前后的駕駛臺上。船體被縱向艙壁分隔開,本來應該允許反向注水以抵消水下?lián)p害,但注水泵等所需的設(shè)備不足,這是許多英國前無畏型戰(zhàn)艦設(shè)計時的典型狀況。

她們的標準編制船員為714人,但在服役期間人數(shù)有所變動。一戰(zhàn)之前,船上的人數(shù)在724-768人之間。在1908年,"女王"號成為地中海艦隊的旗艦時,船員就達到了803人(包括指揮人員)??上?#34;莊嚴"號那樣,在1918年成為倉庫船后,艦上只剩下361人。

最初船上安裝了1型無線電報機,但在1909-1910年被2型無線電報機取代。還攜帶有各種各樣的小艇,包括各種各樣的小汽艇、大汽艇、小快艇、捕鯨船、長官船、救生艇和橡皮艇。

英國"倫敦"級戰(zhàn)列艦

"倫敦"號側(cè)向開火的圖片

動力系統(tǒng)

"倫敦"級由2臺三汽缸三膨脹往復式發(fā)動機提供動力,各自驅(qū)動一個向內(nèi)轉(zhuǎn)動的螺旋槳。除了"女王"號使用13座巴威鍋爐外,其他船只都使用20座貝爾維爾鍋爐提供蒸汽。船上的鍋爐被分為三個鍋爐房,利用兩個位于船中部的煙囪排煙。根據(jù)"可畏"級上使用貝爾維爾鍋爐的負面反饋,導致"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在建造期間決定使用巴威鍋爐。新鍋爐需要對鍋爐房進行改造,"威爾士親王"本來應該使用新鍋爐。但在作出決定時,船只的建造進度已經(jīng)無法進行更換了。

"倫敦"級的額定功率為15000馬力,設(shè)計最高航速18節(jié)。在海測中,所有戰(zhàn)艦均高于設(shè)計指標,輸出功率從15264至15660馬力,航速達到18.04-18.4節(jié)。船上一般儲存900長噸(910噸)的煤炭,最大可容納2000長噸。這可以讓她們以10節(jié)的航速,航行約5550海里。而"威爾斯親王"號的鍋爐效率低于她的姐妹們,所以她的航程只有約5400海里。

英國"倫敦"級戰(zhàn)列艦

1909年的"女王"號

武器裝備

"倫敦"級擁有4門12英寸(305mm)40倍徑Mark9型主炮,安裝在前后兩個炮塔中。這些火炮安裝在BVI型炮架的圓形炮座上,但"莊嚴"號上面的是BVII型炮架。每門主炮都配備80發(fā)炮彈。這兩種類型的炮架的服役角都為-5度到13.5度。BVI型炮架安裝火炮在4.5度角裝彈,而BVII型則允許在任何角度裝填。這些火炮的初速為每秒2562-2573英尺(781-784米/秒),能夠在4800碼(4400米)的射程內(nèi)擊穿12英寸的克虜伯裝甲。在最大仰角時,射程為15300碼(14000米)。

船上的副炮為12門6英寸(152mm)45倍徑的Mark7型射速炮,裝在主炮下方甲板的炮廓中。每門火炮備彈200發(fā),炮口初速為2536英尺/秒(773米/秒),可以擊穿2500碼(2300米)處的6英寸克虜伯裝甲。最大仰角為14度時,射程為12000碼(11000米)。

為了抵御魚雷艇的襲擊,前三艘船裝備了16門12磅速射炮,每門炮備彈300發(fā)。"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則只有14門。這5艘船還配備6門3磅炮、2門12磅野戰(zhàn)炮和2挺機關(guān)槍。

按照當時戰(zhàn)列艦的慣例,她們還裝備了4具18英寸(460mm)的水下魚雷管。這些魚雷管布置在船舷兩側(cè),每個主炮塔下方兩兩并排放置。

英國"倫敦"級戰(zhàn)列艦

1915年的"莊嚴"號

裝甲防護

"倫敦"級使用克虜伯裝甲、哈維裝甲、鎳鋼等多種裝甲鋼板提供保護。她們裝甲布局比之前的有了一個漸進式改進,包括使用"鄧肯"級上的方案。但她們的裝甲比"鄧肯"級的要厚。

舷側(cè)裝甲帶的主要部分厚9英寸(229mm),尾部的橫向艙壁厚9-12英寸(229-305mm)。與之前的英國戰(zhàn)艦不同,中央裝甲堡的前部一直向艦首前部延伸,雖然厚度有所減小。在主炮塔的前方,裝甲帶減小到7英寸(178mm),然后逐漸變細到5英寸(127mm),再減到3英寸(76mm),最后在沖角的末端厚2英寸(51mm)。

主炮塔側(cè)面厚8-10英寸(203-254mm)厚,頂部厚2-3英寸(51-76mm)。不像早期的戰(zhàn)艦上的弧形炮塔,"倫敦"級的主炮塔呈現(xiàn)扁平形。這種變化是因為采用克虜伯裝甲的結(jié)果,它比哈維裝甲更易制造。主炮塔安裝在12英寸厚(305mm)的炮座上,炮廓中的副炮由6英寸的克虜伯裝甲板提供保護,側(cè)面和后部也有2英寸的鋼板。火炮的彈藥輸送機由2英寸厚的裝甲進行保護。前方司令塔的側(cè)壁厚10-14英寸(254-356mm),而船尾的司令塔側(cè)壁也有3英寸厚。船上有兩層裝甲甲板,分別厚1英寸和2.5英寸(25mm和64mm)。

英國"倫敦"級戰(zhàn)列艦

"壁壘"號戰(zhàn)列艦的照片

各艦簡介

"倫敦"號(HMS London):1898年12月8日在樸茨茅斯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899年9月21日下水,1902年6月完工,1902年6月7日服役。1919年1月停止使用,1922年解體。

"壁壘"號(HMS Bulwark):1899年3月20日在德文波特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899年10月18日下水,1902年3月完工,1902年3月18日服役。1914年11月26日因內(nèi)部爆炸沉沒。造價997846英鎊。

"莊嚴"號(HMS Venerable):1899年1月2日在查塔姆船廠開工建造,1899年11月2日下水,1902年11月完工,1902年11月12日服役。1918年12月停止使用,1922年解體。

"女王"號(HMS Queen):1901年3月12日在德文波特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902年3月8日下水,1904年3月完工,1904年4月7日服役。1919年11月停止使用,1921年解體。

"威爾士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1901年3月20日開工建造,1902年3月25日下水,1904年3月完工,1904年5月18日服役。1919年11月10日停止使用,1920年4月12日報廢出售。造價1185744英鎊。

英國"倫敦"級戰(zhàn)列艦

1912年的"威爾士親王"號

服役經(jīng)歷

"倫敦"級在一戰(zhàn)前的服役生涯平淡無奇。"倫敦"號和"女王"號分別在1912年和1909年與商船發(fā)生碰撞,"威爾士親王"號C32潛艇意外撞擊,但沒有一艘戰(zhàn)列艦受到嚴重損壞。她們在這一期間,進行了多次檢修,并有一些小的改裝,包括改裝輕武器、增加探照燈、安裝改進的火控和無線電系統(tǒng)。"倫敦"號在1912-1913年被用于艦載航空實驗。

從她們試航開始,"倫敦"級全部都在地中海艦隊服役。其中,"倫敦"號,"壁壘"號,以及"莊嚴"號是在1902年加入艦隊的。 "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于1904年加入。然后,在1907年至1909年間,陸續(xù)被召回英國。 從1907年到1908年,"倫敦"號和"壁壘"號與本土艦隊一起服役。隨后,和從地中海艦隊歸來的"莊嚴"號一起加入英吉利海峽艦隊。 "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分別在1908年和1909年調(diào)到大西洋艦隊,而"莊嚴"號和"倫敦"號則在1909年和1910年加入大西洋艦隊。 1909年,"壁壘"號被調(diào)回本土艦隊的第五戰(zhàn)列分艦隊,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1912年,該級的其他戰(zhàn)艦也陸續(xù)調(diào)到第五戰(zhàn)列艦分艦隊。 從1912年5月到1913年,"倫敦"號進入第五戰(zhàn)列分艦隊服役 ,并用于試驗飛機起飛,在她的前甲板上安裝了一個飛行跑道,這個跑道是從“海伯尼亞”號戰(zhàn)列艦上拆過來的。

1914年8月,英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所有5艘戰(zhàn)艦都被動員起來,作為第五戰(zhàn)列分艦隊的一部分。 她們最初駐扎在英吉利海峽,并在8月份協(xié)助護送英國遠征軍穿越英吉利海峽。10月份,"莊嚴"號被派往弗蘭德斯海岸,炮擊德軍陣地。同時,"女王"號被臨時派遣去,防御謠傳的德國巡洋艦的攻擊。11月26日,"壁壘"號因為內(nèi)部爆炸意外損毀,可能是彈藥處理不當造成的。 直到1915年初,四艘在英吉利海峽的戰(zhàn)艦才采取進一步行動。到了三月初,"莊嚴"號又前往弗蘭德斯海岸,炮擊德軍陣地,一直持續(xù)到五月份。 與此同時,"倫敦"號、"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前往達達尼爾海峽,參加針對奧斯曼帝國的加里波第戰(zhàn)役。

4月25日,三艘戰(zhàn)列艦在安扎克灣,支援澳大利亞第三旅的登陸行動。 在登陸過程中,"倫敦"號,"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為澳新軍團向內(nèi)陸推進提供掩護火力,幫助鎮(zhèn)壓奧斯曼炮兵。 5月,這三艘船被重新分到第二獨立分遣隊,她們的任務(wù)是支持在亞得里亞海的意大利皇家海軍 。 意大利海軍參謀長保羅·陶內(nèi)·迪·萊費爾海軍上將認為,來自奧匈帝國潛艇和水雷在亞得里亞海狹窄水域的威脅非常嚴重,他無法積極使用艦隊。 因此,他把最先進的戰(zhàn)艦和英國戰(zhàn)艦,都留在塔蘭托,以封鎖奧匈帝國。 也是在五月,"莊嚴"號被前往達達尼爾海峽。八月,她支持協(xié)約國軍隊再次進行登陸戰(zhàn)。十月份,她進行改裝。在十二月份,也調(diào)到了第二獨立分遣隊。

1916年末,"女王"號號被改裝成一艘補給船,用于支援奧特朗托封鎖線。第二年,她逐漸被解除武裝,大炮被送上岸,以加強意大利北部的炮兵作戰(zhàn)。 也是在1916年末,"倫敦"號和"莊嚴"號回到英國,并退役。 1917年2月,"威爾士親王"號也被召回英國,改為一艘軍營船。 從1918年2月到4月,"倫敦"號被改造成布雷艦。在戰(zhàn)爭的余下時間里,她一直扮演著布雷船的角色。 與此同時,"莊嚴"號也改成一艘布雷船,以支持北海的布雷行動。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沒有一艘"倫敦"級繼續(xù)服役。 在1918年12月,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時,"莊嚴"號第一個退役。 1919年1月,"倫敦"號淪為一艘補給船,被分配到第三艦隊。 1919年4月,"女王"號返回英國。5月份,她與"莊嚴"號一起尋求出售。在 1920年,"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被出售,并于次年在英國解體。"倫敦"號一直服役到1920年1月,在3月份也被海軍尋求出售。6月份,她和"莊嚴"號一起被賣出。最終,于1922年在德國被廢棄解體。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