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按】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并從13個方面對此進行了全面深刻闡釋。
新時代的這些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今天,筆記君和您一起學習領會第四個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tǒng)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chuàng)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決議》對新時代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作出的重大部署、采取的重大舉措、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進行梳理和總結。
(一)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改革開放走過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改革開放成就無比巨大,但挑戰(zhàn)依然嚴峻復雜。
《決議》指出:“隨著實踐發(fā)展,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日益顯現,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國內考察調研,就直奔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深圳,發(fā)出“將改革開放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動員令。
正如《決議》總結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到,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突出制度建設,注重改革關聯(lián)性和耦合性,真槍真刀推進改革,有效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
這是2020年10月2日拍攝的深圳市民中心和蓮花山公園一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二)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16個部分、60條、300多項改革舉措,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創(chuàng)新。
《決議》對此做出概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戰(zhàn)略重點、優(yōu)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p>
《決議》特別強調: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tǒng)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開創(chuàng)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
《決議》就新時代黨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總體部署、生動實踐進行概述:
黨堅持改革正確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突出問題導向,聚焦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增強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激發(fā)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走實走深。
黨推動改革全面發(fā)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wěn)、縱深推進,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tǒng)集成、協(xié)同高效,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tǒng)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這是2020年9月13日拍攝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第三批)集中開工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三)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