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印度,至今還保留著他們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也正是因此使得印度貧富差距非常大,種族歧視和階級觀念則更甚。印度的高種姓人的生活珠光寶氣,格外滋潤,衣食無憂,而低種姓人的生活則苦不堪言,食不果腹,幾乎沒有出頭之日的那一天,可以說他們一出生便決定了他們這一生的命運,實在太過悲哀。
印度高種姓人種的代表是剎帝利和婆羅門,這些人就相當(dāng)于貴族,跟那些低種姓人比起來就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對于以首陀羅和吠舍為代表的的低種姓人的生活堪比奴隸,而在印度的高種姓人卻從來不把低種姓人當(dāng)人看。那有些網(wǎng)友就有一些小主意了,為什么印度的底層平民又敢不敢冒充高種姓人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雖然同樣是印度人,但是高種姓人和低種姓人之間的區(qū)別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光是看臉就完全打破了冒充的想法。在印度你會看到有兩種膚色的人,有稍微白點的印度人,但大多數(shù)人的膚色都是偏黑的。這些膚色的差異并不是太陽曬出來的而是繼承而來的,所以這些人從生下來就有了身份的高低貴賤。這些皮膚偏白的印度人就是高種姓人,他們的祖先是中亞雅利安人,擁有白色的皮膚,而這些皮膚偏黑的印度人,就是低種姓人,這些人的祖先是原先印度土著人,所以大多呈現(xiàn)黝黑的皮膚。
自從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后,就在印度建立了種姓制度,對原先的印度土著人民非常不友好,甚至去奴役這些印度土著,所以長久時間形成的種姓制度已經(jīng)落在了印度每一個人心里,這也是印度種姓制度留存至今的主要原因,所以底層的平民想去冒充高種姓人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不得不說這種種姓制度是罪惡的,但是難以改變,是在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