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走進澳門賭場,有人告訴你贏錢的毛利10%,你還會進去嗎?
文/龐宏波
“一個朋友和我說,老高你挺傻的,如果移動電影院也融錢,《囧媽》在去年春節(jié)期間通過移動電影院放映,今年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故事版本了?!?/p>
如今,再回憶起今年的“流媒體之爭”,高群耀還是為這個故事找了另外一個開頭的版本。從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囧媽》率先院轉網到《神奇女俠1984》院網同步惹怒好萊塢,電影的渠道之爭在今年就從未停止過。
如果疫情僅僅是一個“不可抗力”,電影不會因為疫情所消失,那么堅守了125多年的院線電影模式,卻因為疫情徹底改變。如今,幾乎沒有人會質疑線上線下融合會是電影消費未來的整體趨勢,但電影是否還要回到”疫情前”的傳統(tǒng)模式,是有很大爭議的。
三年前,從一款APP起步的移動電影院也因為“觸碰”實體影院的利益,而被實體影院所“封殺”。而三年后,高群耀表示即將在三亞舉行的合伙人大會上部分的嘉賓來自于影院一方。
在線上線下商業(yè)模式混同爭論的“修羅場”,曾經的一款APP卻喊出了“保衛(wèi)電影院票房模式”的口號。三年時間,被強行安插在移動電影院身上的“誤解”始終沒有被徹底消除,但這款APP卻和今年企圖改變傳統(tǒng)電影商業(yè)模式的流媒體平臺有著質的差別。
1
—好萊塢
會進入到“軍閥割據時代”嗎?—
好萊塢徹底變天。
如今的好萊塢,可能會走上一條越來越失控的道路。因為疫情突發(fā),好萊塢對于線上線下融合缺乏足夠長遠的規(guī)劃,很多落地方式都是一種應急“補救”。隨著《神奇女俠1984》和華納兄弟一同押注HBOMAX,這向搖搖欲墜的好萊塢大體系開了“最后一槍”。這一槍,讓AMC等傳統(tǒng)影院開始面臨生存大考,這一槍,也讓諾蘭這樣的傳統(tǒng)電影人開始公開倒戈。
盡管華納兄弟為了HBO AMX放棄影院并非第一家,但HBO MAX的動作之大是遠超想象的,也是之前好萊塢巨頭轉向流媒體平臺規(guī)模所無法比擬的。如果好萊塢最終沒能重新回到一個理性的發(fā)展過程,從結果來看可能一個新好萊塢的時代就會誕生。
誕生的背景是《派拉蒙法案》的徹底終結,誕生的結果是迪士尼自建Disney+、華納兄弟大力推廣HBO MAX、派拉蒙有了Paramount+、環(huán)球傾注Peacock,好萊塢巨頭自有流媒體平臺和Netflix、亞馬遜等“傳統(tǒng)”流媒體平臺公開對抗。
盡管疫情加速了好萊塢巨頭的自我迭代,但流媒體平臺似乎必有一戰(zhàn),這也和好萊塢巨頭背后的金主更換有關。隨著通信商成為好萊塢巨頭的“老板”,流媒體平臺的價值就注定高于單一票房的價值。
而對于傳統(tǒng)的實體院線來說,北美電影市場長達近10年的停滯終于因為疫情發(fā)生了徹底改變。“內容供應商”紛紛將大片轉向流媒體平臺,傳統(tǒng)院線不得不在面對院網同步+疫情停業(yè)的雙重打擊。
“好萊塢如果還不能清醒過來,現在就有點像軍閥割據了,渠道平臺做內容,內容廠商開渠道,制播不分離我個人覺得這是走回頭路,是倒車。最終消費者一定是受害者,制播不分離不可能連續(xù)不斷提供最優(yōu)秀的作品?!备呷阂f這句話的原因在于,好萊塢巨頭將自己的內容命根僅僅把握在自己手里,院線供應時很難再遵循此前雙方約定的院線電影窗口期,而流媒體平臺則毫無疑問是“獨家上線”。
但因為好萊塢流媒體平臺是訂閱制,所以這會逼迫消費者只能盡量訂閱更多的流媒體平臺才能“覆蓋”盡可能多的優(yōu)質內容。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消費者為了“小屏消費”付出了并不低廉的成本。
至于未來,院線窗口期還會保留多長,好萊塢巨頭在實體影院和流媒體平臺之間如何取舍,則關系著整個好萊塢制片體系的命運。
而反過頭來看,在萬達任職期間,高群耀曾主管過全世界最大的覆蓋幾乎全部主要的英語國家,有12000塊熒幕的AMC院線,而如今AMC的總裁亞當·艾倫正是高群耀從喜達屋集團CEO的位置上力邀“轉行”加盟的。今年,AMC也建立了自己的流媒體平臺。
“對于不斷上升的電影制作成本來講,流媒體平臺肯定是沒辦法完全支撐的。方向依然要回到電影院票房模式,但是原來商場里的實體電影院模式已經暴露了很多問題,應該是線上線下電影院的融合?!?/p>
線上消費價值的凸顯成為了今年電影產業(yè)最大的價值收獲,但在實體影院的線下體驗和流媒體平臺的線上消費之間,整個產業(yè)依然需要不斷去摸索二者的平衡。
2
—國內有兩個“超級影院”—
“真假”超級影院。
今年,疫情突然對電影產業(yè)帶來的改變,實際上也是對傳統(tǒng)電影產業(yè)應激求變的一次突擊考試。此前一直主打增量市場的移動電影院,也意識到了疫情可能是其整體商業(yè)模式發(fā)生變化的一個關鍵節(jié)點。
于是,在今年移動電影院成立二周年的紀念日上,高群耀發(fā)布了“超級影院”?!皬母旧蟻碚f,就是移動電影院希望讓國內的影院具有AMC的功能,這和我7年前參與微信電影票的創(chuàng)業(yè)一樣,都面臨一個抉擇。今年疫情讓我們覺得我們能夠變成一個技術模塊,從而去賦能實體電影院?!?/p>
但有趣的是,也同樣是在疫情期間,愛奇藝也提出了“超級影院”的概念。兩者在名字上絲毫不差,在用戶體驗上可能也沒有大的分別,但是在產業(yè)模式上卻是質的差別。移動電影院本身是票房分賬模式,其遵循的分賬規(guī)則和實體線下電影院保持一致;而愛奇藝則是PVOD模式,核心是購買電影的新媒體版權,即便是采用分賬模式也是基于平臺自身的會員付費和廣告收入,用自有規(guī)則進行分賬。針對雙方平臺的差異,高群耀表示“移動電影院是一個公共的基礎設施,票房數據是公共的、透明的、實時的,是屬于公開系統(tǒng)的一部分?!?/p>
實際上,雙方“巨大的差異”之所以被模糊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如今流媒體平臺介入電影的方式是此前從未遇到過的“渠道革命”。無論是票房分賬模式還是新媒體版權采買,本質上都是屬于“線上消費”。這一點,除了讓大眾難以分辨以外,同樣會對制片方在最終決定上產生很大的影響。
“今天大部分的視頻平臺采用大規(guī)模壟斷的方式圍剿移動電影院,視頻平臺在內容采買的合同里,甚至專門有一段寫明了如果和移動電影院合作會如何。今天要是被一兩個視頻平臺壟斷,對片方來說一定是一個災難。之所以現在新媒體版權費用還如此之高,是因為還有三家在競爭,但視頻平臺依然面臨著巨大的虧損。即便今天這個價格,對視頻平臺來說也是賠錢的,這不是市場決定的,是壟斷商決定的。他們通過不斷融資和大筆虧損來扭曲市場從而達到壟斷的目的,擠壓其他創(chuàng)新”
事實上,視頻平臺已經率先革命了“劇集和綜藝”。由于不少劇集和綜藝都從電視臺過渡到了視頻平臺,所以商業(yè)模式從B2C模式變成了B2B2C模式,內容制作方變成了視頻平臺的“生產車間”,這種定制模式在今年也面臨著制作費用壓縮降低的大趨勢。
疫情盡管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原因,但對于電影本身的沖擊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對于中小成本影片來說更是如此。但視頻平臺長期降低版權采買費用的趨勢和電影制作成本長期增高的趨勢是一個極大的錯位。另外,在原有新媒體版權商業(yè)規(guī)則里,票房收入是新媒體版權費用定價的重要支柱,如果缺乏票房收入的“參考標”,那么新媒體版權費將走向何方也是一個極難確定的事情。
“如果我們現在都戴著拳套打拳,但你沒事就踢一腳,不按規(guī)矩來這個游戲就非常難做。
大制作的影片,投資越大,風險越大,所以最終選擇和移動電影院合作,會受到很大挑戰(zhàn)。”
3
—電影不能回到“石器時代”—
讓市場來決定電影的未來。
今年疫情的確讓電影的商業(yè)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無論是直接的院轉網還是院網同步,所形成的“產業(yè)地震”遠遠沒有結束,造成的產業(yè)爭論也遠遠沒有停滯。只是單純的去討論電影“上網”的正確性是沒有意義的,而是電影“上網”的模式是什么,結果是什么,影響是什么。
總得來說,電影如果放棄電影院,用博納影業(yè)于冬的話講就是回到了石器時代,也就是好萊塢第一個巔峰期“一家獨大”的模式。但如今時代語境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電影本身面臨著其他娛樂形式非常嚴重的沖擊,制播不分離從長遠來看受害者可能是觀眾。
因為制播不分離意味著電影成為了“寡頭制”,長期對創(chuàng)意生產是一種極大的傷害?!拔也幌嘈乓患夜編讉€人,可以持續(xù)不間斷生產出極有創(chuàng)意的內容?,F在電影創(chuàng)作之所以還是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就是因為競爭。”其次,制播不分離之后也無法匹配現有的電影制作成本,無論是對于單一電影的制作還是對于整個產業(yè)來說,長期來看都是不利的。
目前日益陡增的制作成本,核心還是為了提升電影在大銀幕上的用戶體驗,但當電影被“壟斷”之后,無論最終播出渠道是不是“上網”,都很難把用戶體驗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而對于產業(yè)端來說,整個制作端最介意的就是為“平臺打工”。從于冬當年“影視公司未來都將給BAT打工“持續(xù)不間斷被人所提及就能看出這一點。因為電影本身還是一個投資風險大但回報也極高的“高風險高回報”產品,一旦影視公司為平臺“定制內容”,電影本身對制作方的吸引力就將大大減弱。
“如果今天你站在澳門賭場的門口,有人告訴你里面的毛利率就是10%,那你還會進去嗎?”無論是早期的《阿凡達》,還是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電影“技術革命”本身都是逆大眾共識的。核心都是通過高資金投入的技術革命帶來下一個電影潮流。但如果電影不在電影院放映,首先,電影的技術革命就無從談起。因為沒有電影院“一人一影一票”的票房和B2C商業(yè)模式,和放映屏幕質量的差異,逆大眾共識的高資金投入就變得毫無意義。
經過疫情之后,電影產業(yè)已經意識到了電影消費模式需要發(fā)生不可逆的轉變,這種不可逆的轉變應該是電影需要提升自己的靈活性,那么線上消費模式需要重新去審視,起碼按照原有90天窗口期甚至更高是行不通的。線上線下的融合發(fā)展是一種必然趨勢。這是經過了將近整整一年,電影在“生死存亡”的黑暗時刻所得出的結論。
但這并不意味著流媒體平臺就是電影的未來?!叭绻止?jié)跳動每一個季度都買一個《囧媽》可能會讓整個電影產業(yè)蕩然無存,因為一是免費的模式本身就不是一種商業(yè)行為,這讓視頻平臺苦心建立起來的付費模式崩塌,其次電影院也會因為線上流媒體平臺免費+便捷的誘惑而崩塌”。
前不久,移動電影院的“超級影院”也有了第一個實體案例,和金沙院線達成了戰(zhàn)略合作?!艾F在消費者的需求已經很清楚了,線上線下融合是一種趨勢。但是堅守票房分賬對于整個產業(yè)的留存意義很大。移動電影院如今很像當年我做微信電影票的那個節(jié)點。我在5月9號發(fā)布會之前的那個晚上想的很清楚,移動電影院應該把自己變成一個技術手段賦能給實體電影院。也許最終做出來的不是我們,我們也許會變成那個烈士,我不知道,但一定需要有人沿著這條路繼續(xù)做下去?!?/p>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