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_日韩人妻潮喷视频网站_日本最新最全无码不卡免费_日韩AV无码中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新聞 >

《氣球》“泄氣”,藝術片的出路在哪?

時間:2020-12-02 16:21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文 | 張穎 武怡楠 編輯 | 顏宇 2019年8月,藝術電影《氣球》在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的首映式開始前,影院門口早早地排起了長隊。放

文 | 張穎 武怡楠

編輯 | 顏宇

2019年8月,藝術電影氣球》在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的首映式開始前,影院門口早早地排起了長隊。放映結束后,全場觀眾起立,對這部影片報以熱烈的掌聲。各種好評如潮水般涌來,法國知名影評人讓·米歇爾·付東甚至發(fā)出贊嘆:這是威尼斯最美的電影。

(圖片來源:微博@電影氣球

一年后,《氣球》在國內上映,排片率始終在1-3%左右徘徊,上映13天,票房只有六百萬。

該片導演萬瑪才旦發(fā)朋友圈強烈呼吁增加排片,并在媒體采訪中公開表示,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這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情。許多知名影片人、電影人為《氣球》國內預冷的境遇憤慨,甚至直接指責影院不給排片的“不公”行為。

影院方面卻表示,增加排片了但上座率持續(xù)下滑,來看片的觀眾數量極低,在商業(yè)邏輯上,影院也無法為藝術電影做出更多的“犧牲”。

相比藝術院線和網絡發(fā)行渠道沒有建立的過去,如今的市場已經在給藝術片“活路”這件事上有所努力和進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lián)盟(以下簡稱“全國藝聯(lián)”)的銀幕數不斷上漲、分眾分線發(fā)行體系正在建立,而流媒體平臺也為像《春江水暖》《春潮》之類的藝術片提供了線上市場和觀眾——

產業(yè)不斷升級之下,藝術片的票房慘淡,依然在上演?!八囆g電影的困境,已經不能單純歸結于沒有排片了,”一位資深發(fā)行從業(yè)者對毒眸感慨:“是真的沒有觀眾看啊?!?/p>

藝術電影在中國還有觀眾嗎?去哪里找他們?《氣球》票房慘淡背后,“觀眾”成了從業(yè)者們開始重新思考審視的核心因素。

藝術片的“老大難問題”

很少有人會對藝術電影的票房抱有期待。

部分電影雖然在創(chuàng)作上走的是藝術片思路,但由于文本不夠扎實,觀眾口碑不佳,并不被大眾買單。有資深發(fā)行從業(yè)者也告訴毒眸,一個商業(yè)片項目往往有一個成熟的團隊在項目前期一點點地摳劇本,“甚至三、四十稿都有,但很多藝術片在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全都很少,只能指望導演和編劇兩個人,很難呈現(xiàn)出成熟的文本?!?/p>

另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片,如《氣球》,在威尼斯、多倫多等國際電影節(jié)提名和獲獎,各平臺的評分評價都較高。這一類電影雖然已經得到了行業(yè)的肯定,但票房慘淡。

缺乏商業(yè)上的成就,是中國藝術電影一直以來的問題。第五代導演何群曾公開表示,當年《黃土地》的拷貝只賣了30多個,“實際上,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電影整體都呈這種狀況,那就是對藝術的追求和創(chuàng)新要遠遠大于對市場的欲望?!?/p>

陳凱歌、張藝謀拍攝《黃土地》期間

藝術電影很難獲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過度追求藝術表達,把重心放在影像影調和視覺、故事層面的藝術性,這拔高了觀影的門檻,疏遠了與市場、觀眾的距離。

比如《氣球》作為一部藏語片,講的是一個九十年代的藏區(qū)家庭的故事。在與影片內容有較高契合性的西藏地區(qū),影院分布極為稀疏,甚至很多縣城都沒有可以放映的影院。這一點上,《氣球》不像其他方言電影一樣,有廣闊的觀眾土壤,因此在口碑傳播熱度上也就沒有優(yōu)勢。

而北上廣深作為票倉重地,這里的觀眾與《氣球》距離較遠,觀影門檻有實質性的提升,再加上營銷上沒有明星演員帶來話題熱度,所以讓《氣球》很難破圈。

(圖片來源:微博@電影氣球)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對毒眸表示,《氣球》是尋求知音的電影,它需要觀眾有比較高的觀影素質,同時對這個題材感興趣,很難吸引喜歡看熱鬧的觀眾,“但目前市場的主流觀眾,更多的還是喜歡看熱鬧,尋求的是一種放松和娛樂?!?/p>

這種市場現(xiàn)狀,讓藝術片很難在票房上有良好表現(xiàn)。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教授左衡對毒眸表示,藝術電影最核心、穩(wěn)定的受眾數,保守估計可能只有15-50萬人。即使是那些爆款藝術片,觀影人次也十分有限。大象點映創(chuàng)始人吳飛躍就曾表示,像《小偷家族》《波西米亞狂想曲》《岡仁波齊》《百鳥朝鳳》這些相對現(xiàn)象級的藝術片,最終票房落在1億左右,換算成人數的話約為300萬人。

《小偷家族》劇照

更為“致命”的是,原本藝術電影的觀眾群體就有限,一旦電影宣發(fā)沒有精準地打透這些人,藝術片的處境會變得更加悲涼。

每部藝術電影的核心受眾往往不同,所以很難像商業(yè)片一樣,通過某些固定的標簽、維度來篩選出準確的目標受眾群。而那些在商業(yè)電影營銷中有效的招數、玩法,在文藝片身也常常行不通。參與過《南方車站的聚會》等項目的張文斌就對毒眸表示:“每一部片子,我們都需要從頭開始,想新的創(chuàng)意,這和商業(yè)片那種‘行活兒’很不一樣?!?/p>

更多的時候,即使一部藝術電影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其宣發(fā)打法也往往不具備普遍的適用性。比如《南方車站的聚會》2億多的票房背后,離不開桂綸鎂、胡歌兩位明星演員的大流量。圍繞著主演本身,就有很多營銷動作可以鋪開,比如胡歌去李佳琦直播間賣電影票“帶貨”,桂綸鎂和胡歌情感向的話題熱度制造。

這些成功的宣發(fā)玩法,是很多藝術片沒有能力復制的。

再加上,一部藝術電影的宣發(fā)成本往往十分有限,往往只占到整體預算的5%-15%。經費預算不允許大規(guī)模地展開營銷動作、無法將影片的核心信息傳遞給觀眾。在這種情況下,藝術片的票房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大多數藝術電影的命運,是“死”在大眾看不到的地方。

《氣球》泄氣背后:去哪里找觀眾?

11月26日,金雞獎創(chuàng)投現(xiàn)場,徐崢看到大量年輕導演的項目后,當場發(fā)出感慨:“年輕人都這么喜歡拍藝術片,我們真的需要藝術院線啊!”

藝術院線、分線發(fā)行,是從業(yè)者們在提到解決藝術電影困境時的第一選擇。

“偏小眾的藝術片不像商業(yè)片那樣,能在短時期內、一次性地吸引眾多觀眾、釋放高票房,藝術片的觀眾是慢慢、一點點地集聚起來的,”饒曙光認為藝術電影要找到自己的目標觀眾群體,還是需要在長線放映的機制,慢慢去吸引可能喜歡這部影片的觀眾,“商業(yè)片的發(fā)行和放映模式,在小眾藝術片身上來說可能不會有太好的效果?!?/p>

而藝術院線的長線放映,不僅能給藝術片更多的市場空間,而且能相對聚集地找到藝術電影受眾。

以在今年的金雞獎斬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的《掬水月在手》為例,影片走全國藝聯(lián)專線、長線放映,燈塔專業(yè)版顯示,在影片上映45天時,放映場次仍然有94場,人次為1500,單日票房5.16萬,而同檔期的商業(yè)愛情片《喜寶》雖然放映場次為99場,高過前者,但人次只有196人,單日票房也已有七千余元——

藝聯(lián)的專線、長線放映給了《掬水月在手》長久穩(wěn)定地獲取觀眾注意力、培養(yǎng)期觀眾的機會。

在上座率這一維度上,藝術院線的專線放映也相對具有優(yōu)勢。有從業(yè)者對毒眸表示,如果這部片子在全國全線放映,未必能獲得這樣的成績:“藝術院線的藝術電影放映單場上座率往往都很高,相比全國院線的非黃金時段場次,前者更能有效地把藝術片的核心受眾聚集起來。”

2019年,位于電影資料館的小西天影院放映場次750場,其中一號廳平均上座率57.3%,二號廳平均上座率71.5%。如此高的上座率,是很多熱門商業(yè)片在全國全線放映時都無法超過的,因此,在專線長線放映,是藝術電影找到觀眾、被觀看的渠道之一。

除藝聯(lián)外,大象點映也在最近幾年成為很多藝術電影的選擇。由于很多文藝片宣發(fā)費用有限,而目前當渠道眾多、觀眾細分?;谶@種考慮,大象點映提供了一種相對精準和高效的找觀眾的方法。

“通過一部部好電影把全國分散在各個城市的對的觀眾識別出來、沉淀在大象點映的平臺上,未來我們的每一部電影通過平臺上映時,都能夠用相對比較小的投入高效地遇見影片的精準受眾人群?!贝笙簏c映創(chuàng)始人吳飛躍曾對毒眸說道。

對藝術電影而言,除了分線、專線、長線的方式放映去尋找觀眾,網絡,也成了它們面對觀眾、獲得收益的新陣地。

2017年愛奇藝買下《北方一片蒼茫》的版權,在平臺播出的同時,還將它推到“全國藝聯(lián)”發(fā)行,其后,《狗十三》《四個春天》《八月》等藝術電影仿效此法,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到了今年,《春江水暖》《春潮》這樣的藝術電影則在愛奇藝采用高端點播單片付費的模式線上發(fā)行,開辟了一條新的票房收入模式。

“不管是版權售賣的費用還是分賬模式獲得的票房分成,都將成為藝術電影重要的收入來源,對藝術片來說都是十分珍貴的。”某資深藝術電影制片人對毒眸表示,“網絡正在成為藝術片收入來源的一個很好的補充渠道?!?/p>

而相比依靠放映渠道的變化來找觀眾的方式,對藝術電影來說,更重要的或許是培養(yǎng)觀眾。

饒曙光還指出,藝術片觀眾的培養(yǎng)需要從年輕一代開始、從娃娃抓起。

如何培養(yǎng)觀眾?建立穩(wěn)定的藝術電影觀影社區(qū)是其中的方式之一。阿里影業(yè)副總裁何弭在今年北京電影節(jié)的論壇上就分享了一組數據:淘票票的“愛藝之城”目前已吸引了近60萬名影迷的加入,僅2020上半年新增用戶就超過20萬人。

在這一為藝術電影服務的社區(qū)中,用戶的快速增長、積累,也將有助于整個藝術電影觀眾群體的擴容,一旦這個群體有了更大規(guī)模地增長,那么藝術片票房的“基本盤”就有了保證。

另外,在國內目前也有眾多的影迷組織和觀影團,像“不散”“盜夢”“毒舌電影”觀影團等,通過觀影社群的方式,培養(yǎng)一批穩(wěn)定的藝術電影觀眾,當有新片上映時,觀影團觀影后釋放出來的口碑擴散,往往能為影片熱度的提升和破圈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

毒舌電影觀影團

不僅如此,二三線城市的藝術電影增量觀眾仍然有待挖掘。

據全國藝聯(lián)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藝聯(lián)專線發(fā)行觀影人數最多的引進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和國產影片《撞死了一只羊》,這兩部影片在二三線城市的觀眾人次占比分別為60.57%和62.38%。所以,在一線城市之外,藝術電影也是有觀眾市場的。當然,前提是營銷能找到并說服這部分增量觀眾。

從電影本身來說,藝術片要想擁有更多的觀眾,自身也要進行一些“類型化”的探索。

通常意義上來看,能被觀眾買單的藝術電影,往往是像《白日焰火》《南方車站的聚會》等成功的類型片。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迅就曾表示,類型片有不錯的藝術品質、既可以結合商業(yè)元素又能實現(xiàn)作者的自我表達,往往更容易容易有好的市場表現(xiàn)。

(圖片來源:微博@電影白日焰火)

遺憾的是,距離《白日焰火》上映過去了六年,很少有藝術電影能在創(chuàng)作上達到被市場認可的水準。北大的電影學者戴錦華曾表示,藝術電影是電影工業(yè)不可或缺的實驗室和前沿突破口。也許只有更多的藝術電影實現(xiàn)了這種突破,國內的電影市場才能更趨近于一個完善、豐富的理想狀態(tài)。

目前全行業(yè)共識的是,一個健康的市場,應該是商業(yè)片和藝術片百花齊放的。只有當藝術電影真正地能擁有更多的觀眾、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我們的電影行業(yè)才能更加趨向健康與完善。

責任編輯: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