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農村空心化,百科給的解釋是:農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的極不合理分布,同時由于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和戶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莊建設規(guī)劃的不合理,導致村莊外延的異常膨脹和村莊內部的急劇荒蕪,形成了村莊空間形態(tài)上空心分布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農村大部分是勞動力有限的老年人,青壯年都涌入了城里。
我沒有做過其他地區(qū)的調查,只能從我的家鄉(xiāng)諸城這一個城市的農村空心化來看待這個問題,可能不具備代表性,但應該還是有一點參考價值的。
諸城
在我看來,諸城除了市里之外都是農村,無論鎮(zhèn)還是村,都是農村。在農村基本上是40歲往上的人,其余的,一部分是像我們一樣在外地讀書,另一部分是在市里工作。
在市里工作的農村青壯年并不具備很高的文化程度,學歷基本在初中和職業(yè)學校之中,高中學歷的很少。但是這些年齡相對較小的人不愿意窩在農村,他們想要更好的發(fā)展,所以會走出老一輩不愿意離開的老家,去市里拼搏。
農忙的時候還是可以看到很多青壯年在家做農活的,但是忙完這一陣就紛紛回到城里,留下勞動力有限的中老年人。老一輩有很濃的家鄉(xiāng)情結,不愿意離家,小一輩帶老一輩離開之后也不會賣掉老家的房子,就算不住也會時不時的回來打掃。所以,地還是有人種的,老一輩舍不得這些地。
但是再往后發(fā)展,地可能真的沒有人種了。老一輩的人徹底失去勞動能力,大家紛紛搬進市里:自己去,拖家?guī)Э谌?。為什么大家都往市里跑?只是因為不愛種地嗎?是因為農村建設遠遠落后于市里。首先是工作機會相對市里少,沒有機會當然就不會留下。其實這些年諸城的農村建設有很大的進步,之前大型連鎖超市一個都沒有,現(xiàn)卻搶著開分店,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在增加就業(yè)機會。之前下雨天放學后脫了鞋扛著自行車回家的場景再也不見了,這不是很久之前的事情,我初三的時候還淌著泥路上學,現(xiàn)在大三,路在大一的時候修好,也算是有很大的進步了,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要等我們這一代人長大了賺了錢,一起捐錢才會修路。但是醫(yī)療方面是遠遠趕不上市里的,娛樂在農村也就是廣場舞了。這并不是年輕人想要的生活,在有工作的情況下,他們也不愿意待在一個沉悶的空間里,他們所追求的,市里都有。
廣場舞
在年輕人眼里,種地是賺不了什么錢的,不需要什么技術(但如果想種出好地是不容易的),是沒文化的人才會做的事情。這也是大眾的刻板印象,家長拼命供孩子上學為的就是別回家種地。這與我們的農業(yè)教育有關,我們農村小孩從小就覺得,不用回家種地就是有出息了,所以拼了命的往外走。也與中國人的特質有關,一提到農民,大家就會把“沒文化”“土”“臟”的標簽貼到農民身上。但其實現(xiàn)在不管是種地還是耕地、農收,都已經很少需要人力了,機器可以完成百分之八十的工作,人只需要跟著機器并且善后就可以了。農村早就不是七八十年代的樣子了,現(xiàn)代設施也很豐富,只是達不到市里的程度罷了。
在我看來農村空心化問題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得到解決。我上初中的時候問我媽媽以后還會有人種地嗎,誰還會去種地呢?我媽媽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考上學出去讀書,總有人會留下,總有人會種地?,F(xiàn)在看來,我媽媽說的不對。沒有考上學的人并不會甘心待在農村,我有好幾個初中輟學的同學現(xiàn)在已經結婚生子,她們沒有工作,職業(yè)帶娃,在農村嗎?在農村做個月子,然后回市里。她們的孩子不會在農村長大,不會在農村讀書,更不會在農村發(fā)展。那對于學歷相對高一些的人呢?他們可能連諸城都不想回去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發(fā)展,當然就會選擇有發(fā)展空間的地區(qū)和平臺。
去年寒假,高中學校邀請我們回去參觀諸城企業(yè),給我們發(fā)宣傳冊,發(fā)U盤,U盤里是諸城的宣傳視頻,包大巴車載著我們滿諸城轉,一個個企業(yè)挨著參觀,為的就是留住我們,想要我們畢業(yè)之后回諸城發(fā)展。不是市里嗎?是市里,但是在大學生眼里,諸城與其他城市相比沒有任何優(yōu)勢,尤其是與大城市相比。
回校參觀企業(yè)
市里都為此努力了,農村呢?地必須得種,誰來種?據美國農業(yè)部的一項統(tǒng)計,美國有20%的農民為大學學歷,在200萬農民中有48%擁有互聯(lián)網接入技術,互聯(lián)網在農民的日常生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網絡在我國覆蓋范圍非常廣,至少諸城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利用網絡??墒窃谵r作方面,只有類似收割機這樣的機器,沒有任何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農作的設備。因為擁有這種技術的人都在城市就業(yè),研究農業(yè)設備不但會花費很長時間,還要斥資,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不可能會去做的。但是如果農民掌握了用互聯(lián)網種地的技術,效果將事半功倍,省時省力還可以保證產量。
農村“空心化”在其他國家城鎮(zhèn)化過程中也很常見,不是個例,也無需驚慌。要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加強農村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增加農村就業(yè)機會。要改變教育思維,種地不是可恥的事情,也不是讀不好書才去做的事情,中國人有很濃重的土地情懷,就算住在市里也想在陽臺種點什么,為什么在陽臺種就是洋氣,在地里種就是土氣了呢?要加強宣傳工作,努力吸引文化程度高的人回農村就業(yè),前提是讓人家看到發(fā)展前景或者是優(yōu)渥的待遇。
在城鎮(zhèn)化的過程中,農村的“空心化”一定程度上在所難免。關鍵在于,城鎮(zhèn)化不是要農村“消失”,而是要讓農村變得更加現(xiàn)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