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淳華主演的這部《放射性物質(zhì)》,我?guī)缀跏堑谝粫r間就找來看了,卻斷斷續(xù)續(xù)用了將近半個月才看完,觀影之后的第一感覺就是:牛逼的女人值得比這更牛逼的電影。
《放射性物質(zhì)》海報
之所以對這部電影如此關注,是因為居里夫人可以說是我兒時的偶像之一。我這人小時候和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有那么一點虛無虛榮的科學家情懷,但真正讓我對居里夫人肅然起敬的原因,是源自一本叫做《畫說數(shù)理化 : 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的書。(以下開始吹水……)
這本書是我八歲的時候父親買給我的,是一本科學啟蒙讀物,用章回故事和精美漫畫的形式,講述了古今中外數(shù)十位科學偉人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每一章都會講述一個科學家的故事和成就,唯獨三位科學家用了兩章才講完,分別是牛頓、愛因斯坦,和電影《放射性物質(zhì)》的主人公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我甚至至今還記得書中有關居里夫人那兩章的標題,分別是“奇女子,異國他鄉(xiāng)求真理;好伴侶,濡沫相依攻難關”和“愿將事業(yè)作愛子,卻看名利如浮云”。(是不是聽起來有點像《三國演義》?話說小時候標題好幾個字都不認識,一個個查了字典反而現(xiàn)在還記得……)
彼時我對居里夫人的崇敬,并不是因為懂得鐳元素的發(fā)現(xiàn)有多么偉大,也不是因為她是書中唯一一位女性科學家,而是因為書中對居里夫人提取鐳元素過程的描寫細膩,令人動容。
居里夫人提取鐳元素的方法十分原始且“變態(tài)”,就一個字——“煮”。她需要將數(shù)以噸計的瀝青不斷地加熱、攪拌、重結(jié)晶來提取目標產(chǎn)物,這個過程不僅極耗體力,還會吸入大量瀝青沸騰時釋放出的刺激性氣體,這個過程不僅極其漫長,且當時的居里夫人并不知道自己能夠成功。
大牛云集的“索爾維會議”中的居里夫人
看著書中居里夫人堅實的身影在一桶又一桶的瀝青中俯仰穿梭,即使是年幼的我也被那份對真理強大的渴望和無限的熱情所深深感染。(吹水完畢…)
當然,長大后自然知道居里夫人是真的牛,她對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推動了現(xiàn)代物理和化學的發(fā)展,她是兩獲諾獎第一人,且大多數(shù)人認為諾貝爾獎成就了居里夫人的長久美名,事實上居里夫人也成就了諾貝爾獎,在她之前,諾獎的影響力并非今日這般舉世聞名。
居里夫人不僅是一位執(zhí)著的科學家,也是一位積極的實干家。一戰(zhàn)時期,她停止了科研工作,和女兒一起建立了軍用放射中心,利用X光為傷員診療,并制造出含有放射性氣體的“空心針”來為傷員消毒,作出了巨大的人道主義貢獻。
居里夫婦
而在此之前,居里夫人早已曾欲捐出自己的諾貝爾獎章來支援前線,也本著科學無國界的態(tài)度放棄了鐳元素的相關專利。要知道放射性元素所主導的新型化工產(chǎn)業(yè),可以為居里夫人帶來無數(shù)財富,而她本人一生中曾多次遭遇科研經(jīng)費短缺的窘境。
居里夫人的摯友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大概是世上唯一不為名利腐蝕的人。
以上啰嗦,除了愛因斯坦這句話,幾乎所有我提到的內(nèi)容,都在電影《放射性元素》中出現(xiàn)了,可見這部電影的誠意和野心,但我為什么仍覺得這部電影配不上居里夫人呢?
事實上我一直納悶如居里夫人這般傳奇人物,為何刻畫她的影視作品如此之少?
《Madame Curie》(1943)劇照
最早了解到的是1943年的《Madame Curie》,導演是執(zhí)導過《魂斷藍橋》的茂文·勒魯瓦,這部黑白電影的完成度已經(jīng)很高了,片中對于居里夫婦的科學研究刻畫得很細致,以至于不少觀眾看著感覺像紀錄片。
到2016年,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與法國、德國一起合拍了一部《Marie Curie》,但這部作品似乎把興趣放在了居里夫人的私生活上,也就是她在寡居之后和亡夫的學生郎之萬之間的那段不倫戀情,根本沒能全面地看待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Marie Curie》(2016)劇照
人們從來都熱愛在偉人身上挑毛病,尤其是情感生活上那些說不清的糾紛,就像看過美劇《天才》后,鮮少有人感嘆愛因斯坦對于科學的專注和激情,而更多是強烈譴責愛因斯坦這個大渣男(雖然他確實…)。
再看這部《放射性物質(zhì)》,它談到了居里夫婦對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但對于居里夫人艱辛的研究歷程,幾乎只是一首BGM的時間就匆匆略過了,且實驗室道具的擺放實在是不走心,化學專業(yè)的我真的沒眼看;
《放射性物質(zhì)》劇照
它談到了居里夫婦的愛情,但很顯然皮埃爾·居里在這部電影中被塑造成了一個負責提供儀器設備順帶幫忙領獎的工具人;
它談到了居里夫人對當時法國學界乃至于整個傳統(tǒng)社會的沖擊,女性在科學領域大放異彩多么鼓舞人心,但對于居里夫人略顯驕傲偏執(zhí)的性格設定,使得影片在女權(quán)主義層面少了很多對話和探討的空間;
《放射性物質(zhì)》劇照
它也談到居里夫人和郎之萬的情感糾紛,但沒頭沒尾,畫蛇添足,它甚至讓本來對通靈術(shù)嗤之以鼻的居里夫人,在丈夫離世后轉(zhuǎn)而求助于江湖賣藝的神婆,講真咱就沒有別的辦法來表達夫妻情深嗎……
更別說廣島原子彈、切爾諾貝利這些歷史事件,雖然都和放射性元素有關,但和居里夫人的人生故事放到一起,實在難以形成立意上的互文,除了讓影片本就顛三倒四的敘事節(jié)奏更加凌亂之外毫無用處。
《放射性物質(zhì)》劇照
所以整部電影通篇看下來,可謂看似面面俱到,實則處處隔靴搔癢,沒有一處能讓觀眾產(chǎn)生共情的妙筆。
《放射性物質(zhì)》的導演瑪嘉·莎塔琵是一位很出色的女性導演,她于2007年制作的動畫電影《我在伊朗長大》是一部女性視角之下的深藏民族情感和政治思考的佳作。雖然《放射性物質(zhì)》是由小說《Marie & Pierre Curie: A Tale of Love and Fallout》所改編的,但不得不說導演對居里夫人這位科學家的理解稍嫌不足也是事實。
《放射性物質(zhì)》劇照
最后,我開篇“牛逼的女人值得更牛的電影”一語,也不僅僅是為居里夫人“鳴不平”,同時也是對電影主演裴淳華稍感遺憾。
拋開影片本身的雜亂無章,裴淳華塑造的居里夫人是一位個性十足的奇女子,無論是在學術(shù)觀點上的寸土必爭,還是在知識產(chǎn)權(quán)上的慷慨灑脫,無論是和丈夫之間的點滴柔情,還是鉆牛角尖時的針鋒相對,都讓《放射性物質(zhì)》中的居里夫人真正地從文獻資料的畫像中“走了出來”,成為了一個觀眾能夠觸摸到的真實人物,裴淳華出色的表演功不可沒,如果這部電影本身質(zhì)量上乘的話,相信至少能夠為她帶來一個影后提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