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語:瓜迪奧拉即便不是足球歷史上最偉大的教練,也肯定是其中之一,他手下的那支巴塞羅那,絕對堪稱史上最就有統(tǒng)治力的球隊,即便是后來的皇馬歐冠三連冠,也沒有被冠以“宇宙隊”的稱號,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戰(zhàn)勝瓜迪奧拉甚至被視為教練界的一種榮譽。但是,這種現(xiàn)象在瓜迪奧拉離開巴薩之后效應變得減弱了不少,而如今的足球世界,Tiki—Taka更已經(jīng)不是最被視作是頂峰之作,克洛普與利物浦的高壓逼搶式的反擊,成了足球世界里最被人稱道的戰(zhàn)術。
巴爾韋德終于下課了,連續(xù)2個賽季歐冠被逆轉淘汰,在巴爾韋德手中,巴薩似乎領先幾個都不保險,他是一個擁有巴薩“DNA”的教練,也是一個傳控足球的忠實擁躉。巴薩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強烈信仰的俱樂部,盡管他們的這種信仰會是以犧牲成績?yōu)榇鷥r(他們直到1992年才第一次奪取歐冠),但是,他們在所不惜,這大概是巴薩最吸引人的地方吧!在足球歷史上從未有過哪支俱樂部對于自己的信仰如此堅持。
巴薩的信仰就是技術流派的足球,以技術壓制對手,絕不會奉行什么“實用主義”,球可以輸,但是不可以不好看。然而這種信仰卻極其需要優(yōu)秀的球員來支撐,他們的踢法難以創(chuàng)造奇跡,但是卻很夢幻,所以被稱之為“夢之隊”。
Tiki—Taka就是他們信仰的最好體現(xiàn),全攻全守,配合上極致的傳控戰(zhàn)術,真正的實現(xiàn)了把球傳進門里的場景,這真的很夢幻,但是,這樣的打法似乎正在逐漸被時代所“拋棄”,這也是一個必然的客觀規(guī)律。因為你總是站在頂端,就容易被研究被針對,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戰(zhàn)術,有的只是不斷的改變與學習。
隨著巴爾韋德的下課,本賽季傳控足球最大三個踐行者目前似乎都不順利。另外兩個就是瓜迪奧拉與薩里。曼城已經(jīng)基本聯(lián)賽沒戲了,而薩里則是三人中混得最好的一個。但是,盡管依然領先國米,尤文的球迷依然期盼著薩里下課。
巴爾韋德遇上了“最弱”的巴薩,傳控足球對于球員的要求太高了我們首先從巴爾韋德的下課說起。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歡巴爾韋德,我們依然有一個充足的客觀理由為他開脫。他手上的這支巴薩,堪稱瓜迪奧拉時代以來最“弱”的一支。瓜迪奧拉擁有巔峰期的“哈白布”組合,恩里克時期盡管哈維接近離開,但是卻趕上了MSN的最好時光,而巴爾韋德剛一來MSN就解體了,隨后伊涅斯塔離開巴薩,布斯克茨也是廉頗老矣,人們總說他只會死用梅西,但是,眼下的巴薩與以前的球隊相比,除了梅西還有什么能夠以前的球隊相比的呢?
傳控足球對于球員的要求極高。由于中場奉行反433的倒三角站位,即兩個攻擊型中場配一個防守型中場,這樣勢必會讓肋部留下極大的空當,一個后腰很難覆蓋兩個禁區(qū)的防守。瓜迪奧拉通常會讓拖后后腰后撤幫助組織,兩個邊后衛(wèi)積極插上,后腰搭配兩個中衛(wèi)形成三中衛(wèi)的站位,保護后防線。這也是為什么瓜迪奧拉偏愛技術型的布斯克茨,而不是很喜歡沖擊力更強的亞亞—圖雷的原因。
但是,這種戰(zhàn)術本身對于這個拖后后腰的出球能力要求極高,極低的失誤率,以及超強的轉移球能力,這些都是是必須的,所以,上賽季曼城在德布勞內因傷缺席的情況下,曼城依然是順風順水,一往無前,但是費爾南迪尼奧一缺席比賽曼城就徹底歇菜。
費鳥的能力絕不可能在德布勞內之上,就算是后腰里面,費鳥也絕非頂級,但是,對于傳控足球來說,一個穩(wěn)定的拖后后腰太重要了,布斯克茨在巔峰期的時候,傳球成功率長期穩(wěn)定在92%以上。
德容擁有布斯克茨的潛質,但是還需要經(jīng)驗,而布斯克茨本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下降,這才是巴薩墜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傳控足球的精髓在于控制力,哈維與伊涅斯塔的離開本身就已經(jīng)讓控制力下墜了,再加上拖后后腰的水準也不行了,巴爾韋德能夠把巴薩帶成這樣已經(jīng)算是不錯了。不客氣的說,眼下的巴薩你就算把瓜迪奧拉請回來,也好不到哪里,看看他的拜仁與曼城在歐冠的表現(xiàn)就知道了,那是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說,巴薩這幾年在歐冠中屢屢折戟沉沙,巴爾韋德的臨場指揮自然是一大弊病,但是,其跟班原因在于兩點:一點是巴薩球員的水準與以前相比在下降,傳控打法太吃球員了;第二點就是傳控戰(zhàn)術已經(jīng)被研究針對的太多了。
英超兩大名帥指明新道路,克洛普把他發(fā)揚光大在巴薩橫行世界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在研究怎么對付巴薩,雖然他們研究對付傳控足球的戰(zhàn)術有各種各樣的,但是指導思想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低位防守為基本模板,如何利用更小的空間以及更多人堆積在本方半場,用陣地防守來對抗巴薩,也就是穆里尼奧的那一套。
不過,這種打法雖然偶有成功,比如國米對陣巴薩的歐冠淘汰賽,以及穆里尼奧率領皇馬拿到西甲冠軍終結巴薩對于聯(lián)賽的統(tǒng)治。但是,這不是常態(tài),這種戰(zhàn)術最成功的人穆里尼奧,面對瓜迪奧拉依然是勝少負多,可見這不是一個好方法。
反而是英超兩大名帥弗格森以及溫格用另外的一種思路,卻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2010年的歐冠八強,阿森納遇上巴薩,當時阿森納后防線主力幾乎全不能打,只能用西爾維斯特這樣的老將拼湊防線,溫格自知守不住,索性跟巴薩搶控球權。結果在主場愣是逼平了巴薩,沒讓巴薩占到一點便宜。之后,淘汰賽再遇巴薩,他們主場甚至2-1力克巴薩,控球率甚至超過巴薩,那場比賽也被稱作是“地球保衛(wèi)戰(zhàn)”,阿森納與巴薩爭奪控球權可以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次回合要不是范佩西充滿爭議的紅牌,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溫格是跟巴薩搶控球權,而弗格森當年更像是現(xiàn)在對付傳控戰(zhàn)術的主流打法,反治打法。2011年的歐冠決賽,面對不可一世的巴薩,曼聯(lián)頭15分鐘沒有收縮防線,而是積極展開前場緊逼,一度讓巴薩難受,這應該算是反治戰(zhàn)術的鼻祖了。
但是,兩大英超名帥的戰(zhàn)術沒有成為主流,直到克洛普的出現(xiàn),才讓這種戰(zhàn)術徹底成為主流套路。其實,前場緊逼看似冒險,卻是一個正中傳控足球弱點的致命打法。因為追求控球率,因此傳控戰(zhàn)術中的中場選手對抗能力較差,一味的低位半場防守,那么無疑是讓這些技術流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自由傳球,一旦你后防有漏洞就會被抓住。防守者永遠都是被動的,很難有人可以保持90分鐘的集中力。
相反,一旦展開緊逼,必然會讓對手出球困難,而且傳控足球更多的是講究地面短傳,不喜歡長傳。本賽季巴薩的短傳球比例高達90%,曼城有89%,尤文最低也有88%,一旦展開前場緊逼的話,他們由于戰(zhàn)術習慣,不喜歡大腳開到對手半場,總是試圖希望可以借助于短傳把球傳出去,這就大大增加了在己方半場失誤的概率。
本賽季,巴薩的致命失誤為9次,是西甲第3多的球隊,曼城有11次是英超第10多的,尤文也有11次,但是在相對節(jié)奏較慢的意甲,這個失誤次數(shù)也是意甲第3多的。在前場緊逼高壓防守流行的今天,傳控足球喜歡短傳卻容易失誤的缺陷被無限放大,數(shù)據(jù)往往是最為直觀的反映,數(shù)據(jù)說明,高位防守遠比低位防守更適合對付傳控足球,這是傳控足球沒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德國人的戰(zhàn)術改革,徹底壓垮了傳統(tǒng)的傳控足球其實,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么巴薩用哈白布這樣的中場組合卻可以把防守做得這么好呢?誠然,傳控足球的超強控球率是一個重要原因,大大減輕了后防線的壓力,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傳控足球講究的也是高位區(qū)域防守。
傳控足球的核心其實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進攻中的傳控跑位,另一個就是防守中的高位區(qū)域防守,丟球后要求立即進行就地反搶,而不是通常使用的迅速回撤,在中場以及本方半場擺出防守陣型。
那么又會有球迷問了,這樣的話,那么中后場漏洞不久很大了了嗎?是的,是有漏洞,但是,你即便是知道有漏洞,面對傳控足球的高位區(qū)域防守的時候,你根本傳不到那個漏洞當中去,這也傳控足球強大的地方。
瓜迪奧拉對于傳控足球的研究與改進堪稱歷史級的。他的站位不僅僅是基于進攻,更是基于丟是球權后,如何可以讓己方隊員迅速的能夠形成前場的防守包圍圈,這就是他為什么對于站位要求如此嚴苛的原因。
眾所周知,瓜迪奧拉執(zhí)教球隊,日常的訓練都是由主力教練完成,他自己更多的在研究對手,研究下一場比賽該如何站位。他對于站位的要求嚴格到什么程度,相信當年因為一個球拉著斯特林“教育”了很久的畫面,最能夠體現(xiàn)了。這就是為為什么瓜迪奧拉的傳控足球中場球員防守能力一般,搭配的還是一個布斯克茨這樣移動能力有限的后腰,卻不害怕反擊的原因,因為你根本沒機會打出反擊,球已經(jīng)再次回到巴薩腳下了。
除非你隊內有皮爾洛這樣的人物,擁有著頂級的控球技術以及長傳腳法,還有著超級寬廣的視野,否則絕無可能突破傳控足球的這種圍搶戰(zhàn)術。這也是為什么當年穆里尼奧在國米的時候,一打巴薩就喜歡用莫塔的原因,雖然巴西人不是常規(guī)的國米后腰主力,但是,他的那一腳長傳制導,的確是對付傳控圍墻的一個好辦法。
而德國人在2012年的一項戰(zhàn)術性改革,徹底改變了這種態(tài)勢。他們從2012年歐洲杯之后,倡導中衛(wèi)控球組織,陣型前壓,這種戰(zhàn)術也成了當今足球世界的主流,眼下的四大聯(lián)賽里,除了意甲之外,其余的三大聯(lián)賽里傳球王都是中衛(wèi),西甲與德甲甚至出現(xiàn)了中衛(wèi)霸占傳球榜前三的局面。
讓中衛(wèi)前提,分擔控球的重任,一方面可以增加后場的出球點,面對傳控足球的高壓逼搶時,有更多的接應點,現(xiàn)在甚至連門將都成了后場接應點之一,比如利物浦的阿利森。這樣無疑就增加了高位逼搶的難度,原本他們只要搶對手的中場選手就可以了,現(xiàn)在還得把中衛(wèi),甚至是門將都計算在內,怎么可能搶得過來呢?
關于這一點,我們從巴薩,曼城以及尤文的防守數(shù)據(jù)中就可以輕松的看到這個變革對付傳控足球的效果。通過上面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到,在西甲,英超以及意甲聯(lián)賽中,三隊的搶斷以及攔截次數(shù)都是中下水準,尤其是攔截次數(shù),都是聯(lián)賽末流。而曼城與尤文的攔截次數(shù)更是倒數(shù)第一。
當然,你會以傳控足球向來都是控球的,沒機會刷出高搶斷與攔截次數(shù)來反駁。但是,還有一個數(shù)據(jù)更能說明傳控足球戰(zhàn)術的高位逼搶的效果正在變差。那就是場均奪回球權數(shù),同樣以控球率高而聞名的利物浦(控球率英超僅次于曼城),場均奪回球權率為英超第二,而曼城僅僅是英超第15,巴薩在西甲中也是第15,尤文更差意甲倒數(shù)第三。在控球率均等的情況下,與傳控足球一樣,講究高位逼搶的反治足球的搶斷效率比傳統(tǒng)的傳控足球高出太多了,中衛(wèi)前提之后,傳控足球的反搶優(yōu)勢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很簡單,利物浦的中場那都是些什么人,全都是能沖能打的球員,曼城巴薩的中場跟他們比起來都是秀才,哪能動刀動槍的,逼搶效率自然難以同日而語。更為關鍵的是,正是因為讓中衛(wèi)承擔了大量的組織出球的任務之后,克洛普索性不用技術型的中場了,張伯倫,維納爾杜姆以及法比尼奧以前都是邊前衛(wèi)或者是邊后衛(wèi),各個能沖能跑又能搶,這哪是德布勞內,席爾瓦能比的呢!
高水平中衛(wèi)難找其實傳控足球可以走到今天,并不是一成不變,起碼巴爾韋德與瓜迪奧拉就一直在適應潮流,曼城與巴薩隊內的傳球王也是中衛(wèi),但是,問題就出在中衛(wèi)身上,如今對于中衛(wèi)的要求,不再是防守優(yōu)先了,這就是為什么瓜迪奧拉老是愛把后腰拉到中衛(wèi)線上的原因。
曼城本賽季的墜落與拉波爾特的受傷缺席有很大的關系。沒有德布勞內,照樣可以輕松拿下英超冠軍,但是,沒了拉波爾特,曼城就從一個衛(wèi)冕冠軍變成了爭四球隊,在當今的足球潮流下,一個超級中衛(wèi)是多么重要?。?/p>
其實,不僅僅是傳控足球,克洛普的這種反治足球同樣也依賴于中衛(wèi)。都說利物浦的核心是前場三叉戟??墒强纯幢举惣究寺迤盏呐疟缄?,誰才是最不可或缺的那一個?答案是中衛(wèi)范戴克。
荷蘭人打滿了歐冠與聯(lián)賽的所有比賽,沒有休息哪怕是1分鐘,但是前場三叉戟卻經(jīng)常在聯(lián)賽中被輪換??寺迤崭静桓逸啌Q范戴克,因為曼城眼下的現(xiàn)實告訴他們,敢讓范戴克輪休,這就是下場。
但是,像范戴克、拉波爾特這樣的中衛(wèi)太少了,這也是為什么在孔帕尼離開之后瓜迪奧拉遲遲沒有買中衛(wèi)的原因,價格上合適的能力達不到,好不容易看上個什克里尼亞,價格卻談不攏,也對!這么好的中衛(wèi),怎么能賤賣呢!
曼城的局面告訴我們,對于眼下的足球局勢來說,傳控足球更需要是一個超級中衛(wèi),前場缺人倒無所謂,德布勞內貴為英超MVP又如何,沒你照樣衛(wèi)冕,但是,沒了拉波爾特還真就不行,日子太難了。
結論:通過巴爾韋德的下課,我們可以看出,在當今的環(huán)境下,傳控足球確實在走下坡路。這一方面基于這種戰(zhàn)術對于隊員的要求太高,另一方面基于在高位逼搶的環(huán)境下,適合傳控足球生存的土壤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