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殉職的記者沈藎。
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的林白水。
清末我國開始有了“記者”這種稱謂,據(jù)考證就誕生在北京。在近代歷史上,有幾位記者為革命事業(yè)獻身,至今讀來仍令人唏噓。
因曝光中俄密約殉職的沈藎
沈藎,湖南善化(今湖南長沙)人,屬于維新派人士,戊戌變法失敗后留學日本,回國后繼續(xù)從事革命事業(yè)。沈藎后受聘為報館記者,因擅長交際,人脈很廣。1903年3月,沈藎從滿清權貴口中得知,中俄兩國將要簽訂秘密協(xié)約。經(jīng)過多方努力,沈藎最終通過政務大臣王文韶之子,拿到了賣國的《中俄密約》草稿原文。沈藎決心在協(xié)約簽訂之前將其昭示天下,阻止清政府的賣國惡行。
沈藎迅速將《中俄密約》的草稿寄給了天津英文版的《新聞西報》,該報當即原文刊登。隨后,國內(nèi)外各大新聞媒體紛紛轉(zhuǎn)載;日本報紙還專門出了一期號外。在國內(nèi)外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清政府沒敢在《中俄密約》上簽字。
但清政府立即派人查找密約泄露原因,1903年7月19日晚,沈藎在北京的寓所被捕。沈藎毫不畏懼,坦承了自己所為,并嚴厲痛斥清廷的可恥行徑。沈藎被捕時,一個素與他交好的日本人打算通過本國政府進行營救,可是被沈藎謝絕,他說:“公何得爾?此吾國國權,非外人所宜干預者也?!?/p>
清廷痛恨沈藎攪亂了他們的計劃,決定采用杖斃方式處沈藎死刑。行刑者用竹杖輪番擊打沈藎的四肢及背部,毆打達三四個小時,致使沈藎“皮骨枯露,血肉橫飛”,但他仍沒死,最后只得用繩子勒死。沈藎死時年僅31歲。
一石激起千層浪?!蹲至治鲌蟆冯S后發(fā)表《北京政府之暴行》:“北京政府今出現(xiàn)一殘酷不可言之政……其狠心殘忍,為歷來刑法正義中所稀有。”《中國日報》發(fā)表唁文:“沈君之死,鬼神為之號泣,志士為之飲血,各國公使為之震動,中西報紙為之傳揚,是君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就連國外的報紙,也紛紛對清政府加以譴責。
被同行騙捕的邵飄萍
上世紀二十年代,軍閥混戰(zhàn)是常態(tài),尤其是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由于馮玉祥臨陣反水致使直系軍閥吳佩孚慘敗。張作霖和吳佩孚迅速攜起手來,并聯(lián)合閻錫山一同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1926年4月15日,馮玉祥下令國民軍撤出北京,退守西北,并通電下野,張作霖進軍北京。
因邵飄萍的《京報》在宣傳上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揭露北洋政府及張作霖的黑幕,聲援反叛張作霖的郭松齡,支持國民軍,且拒絕張作霖的巨額收買,邵飄萍對于張作霖來說猶如封喉利劍。所以張作霖進入北京后,立即懸賞抓捕邵飄萍。感覺到不妙的邵飄萍避入東交民巷六國飯店。這里是外國特權地區(qū),中國沒有司法管轄權,張作霖也不敢擅自入內(nèi)去抓邵飄萍。
邵飄萍有個熟人同行叫張翰舉,是《大陸報》社長。這個張翰舉專門奔走于娼妓云集場所和吏員界,刺探消息,造謠生事,為權貴效力。張作霖找來張翰舉承諾:騙捕邵飄萍后,給他造幣廠廠長的職位和二萬塊大洋的酬勞。
面對巨大利益誘惑,張翰舉見利忘義,來到六國飯店勸說邵飄萍,謊稱張作霖懼怕國際社會以新聞自由為名干涉,不敢殺他,并說已向張學良疏通,允諾《京報》可以照常出版,對他既往不咎。邵飄萍以為他是朋友,信以為真。當晚,邵飄萍趁夜色乘車回報館,途中被預先埋伏好的軍警截住抓捕。《京報》館隨之被查封。消息傳出后,北京各界特別是新聞界立即組織營救,但經(jīng)多方斡旋仍告失敗。
4月26日凌晨1時許,警廳把邵飄萍“提至督戰(zhàn)執(zhí)法處,嚴刑訊問,脛骨為斷”,秘密判處他死刑。4時30分,邵飄萍被押赴天橋東刑場。臨刑前,他還向監(jiān)刑官拱手說:“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哈哈大笑,從容就義。
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的林白水
林白水,中國現(xiàn)代報業(yè)的先驅(qū)人物,先后創(chuàng)辦了多家報紙并擔任主編。報紙多次被封,林白水三進牢獄,但他始終堅持“消息記者應當說人話,不說鬼話;應當說真話,不說假話”。
1921年3月,林白水和胡政之在京創(chuàng)辦《新社會報》。1922年2月,因揭露軍閥吳佩孚公權私用的黑幕,報紙被勒令停刊,5月,報紙得以復刊,改為《社會日報》。林白水在《復刊詞》中表示:“蒙赦,不可不改也。自今伊始,除去新社會報之新字,如斬首級,示所以自刑也?!边@年6月,林白水在《社會日報》揭露了曹錕賄選總統(tǒng)的內(nèi)幕,觸怒了當局,報館被以“妨礙總統(tǒng)選舉”罪名查封三個多月,林白水也遭到關押。
1926年4月26日,邵飄萍被捕遭殺害。一時間血腥恐怖,新聞界人人自危。林白水沒有被嚇倒,5月12日依然在《社會日報》上發(fā)文《敬告奉直當局》;5月17日,他又在時評中抨擊直奉軍閥。8月5日,林白水撰寫的時評《官僚之運氣》,諷刺了張宗昌及其心腹潘復沆瀣一氣搜刮民脂。8月6日凌晨,林白水被張宗昌逮捕,清晨4點被押赴天橋刑場,以“通敵有證”的莫須有罪名殺害。
林白水遇難距邵飄萍被殺僅百日,北京《自立晚報》刊發(fā)專稿《萍水相逢百日間》,悲憤地稱他們?yōu)椴磺男侣劧肥俊?/p>
沈藎是中國第一位殉職的新聞記者,邵飄萍和林白水則是民國時期的硬漢記者,他們的壯舉和犧牲彰顯了記者的職業(yè)良心和新聞媒體的力量,直至今日,他們的精神仍在鼓勵新聞記者做“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