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防控需要,許多村莊、小區(qū)都采取了全封閉式的管理,出入要身份登記,并測量體溫,有的還規(guī)定外來人員一律不得入內(nèi)……種種措施,確實是為了有效控制人員流動,阻止疫情傳播,但也的確給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
我們看慣了報道發(fā)生的一些令人憤慨的事情,比如有不肯戴口罩且不聽勸告的,有不愿測量體溫的,有不肯登記的,有辱罵工作人員的,還有強行闖關(guān)的,更有甚者,武漢一疫情嚴(yán)重的小區(qū)里,居然有一女子往門把手吐口水的——這顯然是在故意傳播病毒。種種惡行,有的可能理解,有的難以想象,令人心寒齒冷。
但也有另一種情形卻讓人五味雜陳。
近日,寧波一個小鎮(zhèn)突然封掉了路口,一位老漢從橋上回不去家,把衣物脫下,從路障底下縫隙處遞給另一邊的家人,然后自身一人在7度的氣溫中,從邊上的小河游泳游到對岸回家。
在視頻中,設(shè)卡點的工作人員除了眼睜睜看著老漢游過河之外別無他法。
設(shè)卡有設(shè)卡的理由,回家又有回家的需求,但以這種方式闖關(guān)不但違反了規(guī)定,還有一絲挑釁的意思在其中:你們不是不讓我過橋嗎?我不從橋上走,我從河里游過去!
可以肯定的是,明目張膽的行為顯然是一種“曲線闖關(guān)”的做法。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在這種情況下,老漢該如何回家?疫情防控最好的辦法是在家里不出門,但是如果連家都回不去還能到哪去?
從新聞的描述來看,老漢大約也不是從外地回來,而是出門回家突然遇到封路,回不了家總不能一直外面轉(zhuǎn)悠吧,與工作人員也可能是溝通過了,但顯然是拒絕他的過關(guān)要求。
設(shè)卡封路的要求是上級決定的,所以工作人員不讓老漢過去也是在執(zhí)行上級的規(guī)定,至于老漢怎么回家可能還不在工作人員的考慮范圍內(nèi),老漢的情況需要向上反映,但是由誰管或者怎么管,工作人員不清楚,老漢也等不及。
前些日子,湖北有一貨車司機在高速公路上游蕩了近20天,因為到哪兒都不讓其下高速。不讓下高速的理由眾所周知,但又有誰考慮過被困司機的感受?
這大約也是溫州老漢的等不及的理由,如果不游泳回家,他要在外游蕩多久?游過河回家恐怕才是他能力所及的選擇。
所以,疫情防控,我們在設(shè)卡封鎖的同時是不是也得考慮到如何才能在疫情防控中更好的做到人性化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