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_日韩人妻潮喷视频网站_日本最新最全无码不卡免费_日韩AV无码中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社會新聞 >

破解西夏文化的密碼(治學)

時間:2019-11-12 18:48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圖為史金波。 邵黎英攝 核心閱讀 大學畢業(yè)時,史金波選擇在研究生階段改學西夏文,至今已與這種神秘的文字結緣50余年。從認字開始
破解西夏文化的密碼(治學)

  圖為史金波。
  邵黎英攝

  核心閱讀

  大學畢業(yè)時,史金波選擇在研究生階段改學西夏文,至今已與這種神秘的文字結緣50余年。從認字開始,到漸漸熟悉西夏文和西夏文獻,再到利用所學歸納西夏文構造體系、描繪西夏社會的面貌,史金波對西夏文化的尋覓一直沒有停止。

  

  西夏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圖譜中的一環(huán)。但隨著西夏王朝于13世紀滅亡,承載它的文獻,或埋藏在地下,或散落在民間,鮮有人問津。如何發(fā)掘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西夏文既是一把鑰匙,也是一道難關,其研究之難,超乎人們的想象,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史金波,就是找鑰匙、破難關的學者之一。

  從頭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學、去記

  1962年,在中央民族學院學了4年涼山彝語的史金波面臨著選擇:學校號召報考西夏文研究生,可改學西夏文,就意味著一切要從頭開始。想著“國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理想”,史金波最終報了名,成了王靜如先生的學生。

  西夏文記錄的是西夏主體民族黨項羌人的文字,屬于表意性質的方塊字。它不像漢字那樣,從寫實的圖畫文字到象形文字一步一步發(fā)展而來,而是借鑒了有幾千年發(fā)展歷史的漢字創(chuàng)制的。

  西夏文字和漢字無一字相同,語法也不一樣。史金波開始學習西夏文時,6000多個西夏字中,國內外專家們能知曉字義的不超過一半,很多語法關鍵問題沒有找到答案。在導師指導下,史金波對西夏文的學習,從抄寫西夏黑水城遺址發(fā)現(xiàn)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入手。

  學習伊始,史金波只能像小孩子開蒙學字那樣,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學、去記。“小學生學漢字時已經會說漢語,而我學的西夏語早已‘死亡’,學習難度大得多?!笔方鸩ㄕf。當時他每天都浸泡在西夏文中,第一學期就熟記了1000多個西夏字,同時還利用有限的資料揣度西夏文語法,開始翻譯一些簡單的西夏文。

  1964年,史金波跟隨被稱為“敦煌保護神”的常書鴻和王靜如在莫高窟考察,他負責抄錄、翻譯洞窟中的西夏文題記。考察組利用西夏文、漢文題記進行分析,從壁畫的藝術風格和特點進行比較,得出和過去完全不同的結論――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絕非僅有七八個西夏洞窟,兩窟群應共有80多個西夏洞窟。這一結論把大批西夏洞窟及其壁畫、塑像呈現(xiàn)給世人,大大改變了人們對敦煌洞窟布局的認識,為敦煌學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使西夏學豐富了重要內容。這是史金波翻譯西夏文字的第一次實踐,“我看到了這項工作對西夏研究的重要作用,堅定了學習西夏文的信心?!?/p>

  從文字入手,研究領域不斷拓展

  史金波說,他的經歷是從西夏文字、語言入手,研究范圍不斷擴充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不斷思考的過程,“任何學問要想深入,都絕非一兩門功課所能涵蓋。西夏學是五臟俱全的學科,不僅涉及文字、語言、歷史等內容,還關系到考古學、文獻學、美術史、印刷史,有時還會涉及自然科學?!?/p>

  西夏文字的構造原則,是國內外學者多年來著力探討的課題。較長一段時間里,很多研究者試圖從“偏旁”入手分析西夏字,然而這種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概括西夏字的全體,甚至有些牽強附會。通過翻譯和研究蘇聯(lián)西夏文專家出版的《文?!?,史金波對數(shù)千個西夏字進行了分析和歸納,擬建立西夏文字構造體系,得出了60多種文字的構成方法。這一構造體系,在國內外西夏文研究領域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后來很多涉及西夏文的著作和一些重要的西夏主題展覽,都采納了這種構字體系。

  從西夏文入手,史金波打開了西夏研究的大門。他利用西夏語言的材料研究西夏社會現(xiàn)象,充分發(fā)揮他熟悉西夏文和西夏文獻、掌故的特長,分析西夏社會的歷史和文化。他的《西夏文化》一書,首次系統(tǒng)研究和介紹了西夏文化的多個方面,論證了西夏文化的民族特色、發(fā)展源流以及對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貢獻。

  近年來,史金波又先后著述了《西夏社會》和《西夏經濟文書研究》,對西夏的經濟社會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和介紹。

  從學者到師者,為人才培養(yǎng)提供新思路

  前些年,雖然西夏文研究逐漸受到重視,但專業(yè)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仍然比較滯后。史金波說:“過去導師只招一個研究生,‘成活率’低。如果導師可以多招幾個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會更有效率?!睘榱宋⒅笇Ц嗄贻p人從事西夏文研究,他也常常講學授課。

  著名學者馮其庸先生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時,邀請史金波到人大開設西夏文課,他一共開了兩次課,教授學生50多人。2011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與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舉辦了3次西夏文研修班,史金波擔任主講。西夏文研修班的舉辦,不僅促進了國內多地之間的西夏文學習與交流,也為今后西夏學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廣闊的思路。

  50多年埋頭研究西夏學,史金波感受最深的有兩點:一是要踏踏實實做事情,把精力用在學習和研究上。選擇了學術研究的道路,就要時刻保持對它的熱情。二是要勤于思考。科研的基礎是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認真思考方可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后會有更新的研究課題,要學習更新的知識,做更艱難的鉆研,才會取得不斷進步。

  一直以來,史金波感到需要研討的問題總是不斷更新,需要探索的領域總是不斷出現(xiàn),可謂“學路漫漫,無有盡期”。在他看來,求真務實,是學者的責任;淡泊名利,是學者的本分。“人到這個社會就是要做點有益的事情。說大點,就是要為人民服務。希望年輕學者努力工作,在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史金波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2日 12 版) (責編:曹昆)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