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榮,1917年10日出生在山東菏澤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自幼裹足,沒有上過學。老人60多歲時,從山東老家來到洛陽定居,與兒子高洪舉一家生活。如今,陳秀榮老人四世同堂,后輩孝順,晚年生活自在幸福。
穿針引線縫衣裳 動作依然很麻利
個人經(jīng)歷
陳秀榮,1917年10日出生在山東菏澤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自幼裹足,沒有上過學。老人60多歲時,從山東老家來到洛陽定居,與兒子高洪舉一家生活。如今,陳秀榮老人四世同堂,后輩孝順,晚年生活自在幸福。
陳秀榮,1917年10日出生在山東菏澤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自幼裹足,沒有上過學。老人60多歲時,從山東老家來到洛陽定居,與兒子高洪舉一家生活。如今,陳秀榮老人四世同堂,后輩孝順,晚年生活自在幸福。
力所能及不讓幫 樂于做做家務活
幸福密碼
“恁吃了早飯沒有?來喝碗豆?jié){吧!”近日,記者在洛龍區(qū)洛鋼社區(qū)見到陳秀容老人時,她正在吃早飯,濃濃的山東口音、熱情的話語讓人倍感親切。記者看到,雖已103歲高齡,可老人面色紅潤,精氣神很好,見人就笑。
“我母親在河南生活幾十年了,鄉(xiāng)音未改?!备吆榕e說,他的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堅強、樂觀,靠種地養(yǎng)育了他們兄妹三人。他的父親曾常年從軍在外,母親在家辛勤勞作,孝敬老人、養(yǎng)育子女,雖然生活清貧,但母親總是樂觀面對。
陳秀榮,1917年10日出生在山東菏澤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自幼裹足,沒有上過學。老人60多歲時,從山東老家來到洛陽定居,與兒子高洪舉一家生活。如今,陳秀榮老人四世同堂,后輩孝順,晚年生活自在幸福。
樂觀勤勞閑不住 洗衣也要自己來
高洪舉說,他的母親目前精神狀態(tài)還不錯,雖然聽力有所減退,但思維仍然很清晰,日常生活中能自理的事,決不讓別人代替。老人每天6點多起床后,早餐經(jīng)常要喝一碗豆?jié){,然后吃些紅薯、雞蛋等,午飯和晚飯則隨著家人。平日里,老人很樂于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洗衣、刷碗,縫縫補補等。家人怕累著老人,都勸她別操心了,可老人總是閑不下來。
記者看到,陳秀榮穿針做針線活兒仍十分麻利,縫補時很專注,很難想象她已是103歲的老人了。
陳秀榮,1917年10日出生在山東菏澤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自幼裹足,沒有上過學。老人60多歲時,從山東老家來到洛陽定居,與兒子高洪舉一家生活。如今,陳秀榮老人四世同堂,后輩孝順,晚年生活自在幸福。
獨下樓梯不需攙 孝順兒子來護航
長壽秘訣
“我母親平時喜歡吃粗糧和蔬菜,有時也吃些雞肉、紅燒肉等?!备吆榕e說,母親每天都要喝一大碗他現(xiàn)打的熱豆?jié){,這是多年形成的習慣。老人得以長壽,他總結,一是老人心胸開闊,為人和善,通情達理,幾乎沒有生過氣;二是老人一直勞動不輟,有個好身體;三是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后輩也都很孝順,老人的心情愉快。
陳秀榮,1917年10日出生在山東菏澤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自幼裹足,沒有上過學。老人60多歲時,從山東老家來到洛陽定居,與兒子高洪舉一家生活。如今,陳秀榮老人四世同堂,后輩孝順,晚年生活自在幸福。
陳秀榮,1917年10日出生在山東菏澤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自幼裹足,沒有上過學。老人60多歲時,從山東老家來到洛陽定居,與兒子高洪舉一家生活。如今,陳秀榮老人四世同堂,后輩孝順,晚年生活自在幸福。
母子牽手逛大街 溫馨幸福賽蜜甜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