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12日,在新西蘭首都惠靈頓的埃文斯灣初級中學,一名女孩在“發(fā)現(xiàn)中國日”活動中學習舞獅。 |
放眼當今世界,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萬里之遙變?yōu)殄氤呓?,人類的文明對話從未像今天這樣便捷。但世界并不安寧,沖突與紛爭、傲慢與偏見依然存在,文明沖突、文明威脅等論調(diào)仍未消止。如何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世界在思考。
“人類社會越發(fā)展,越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增進相互了解,促進民心相通?!薄缎聲r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深刻闡述了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主張。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也是中國對這一時代命題的響亮答案。
中國主張:超越傳統(tǒng)國際關系
2019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當前,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同時,國際形勢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zhàn)更加嚴峻,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xié)力、共同應對。
白皮書指出,應對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戰(zhàn),邁向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既需要經(jīng)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間關系、文明間關系面臨深刻復雜變化,在人類文明相互聯(lián)系更加緊密的同時,民粹主義也在泛濫,‘文明沖突論’卷土重來,文明偏見、文明歧視、文明對抗、文明沖突等聲音和現(xiàn)象依然普遍存在,不同文明和諧共生的局面遠未形成?!睆偷┐髮W外交學系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張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倡導構(gòu)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提倡文明交流互鑒,有利于解決信任赤字,促進國家間關系改善,營造良好的國際政治生態(tài),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國際關系的超越。
“全球化在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全人類福祉的同時,也帶來很多的新的全球性問題和挑戰(zhàn)?!蓖饨粚W院教授高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正在形成一種經(jīng)濟、政治與文化網(wǎng)絡。中國主張各國攜手共同應對挑戰(zhàn),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家合作依賴民心相通,這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p>
路透社稱,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能孤軍奮戰(zhàn),如果各國都將自己與其他國家隔離開來,文明將失去活力。
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文字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戰(zhàn)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wèi)和平之屏障?!?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時曾提及這句話,并指出,這樣一種期待,這樣一種憧憬,是我們今天依然要堅守的。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執(zhí)行局主席李炳鉉說,“很多時候,我們通過政治、經(jīng)貿(mào)等途徑來解決全球性問題。然而,尋找一些重大國際問題的對策時,還應拋棄無知偏見,加強相互理解。國家之間夯實理解的基礎,可以增進彼此信任,各民族、各文明會自然而然地互相學習、精誠合作?!?/p>
中國智慧:開放包容促交流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绷暯街飨@樣指出。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薄抖Y記?中庸》中的古語,蘊藏著啟迪未來的中國智慧。白皮書指出,要秉持平等、多樣、包容、開放的文明觀。
“中國今天強調(diào)文明交流對話,并不是以一種自傲的態(tài)度突出自身文明的優(yōu)越,輸出自身的方式,而是提倡雙向的交流,是在更加自信、更加平等的基礎上擴大開放與交流,在交流中消除誤解、增進理解,在互鑒中推陳出新、發(fā)展進步?!睆報K表示。
阿富汗政府信息和文化部規(guī)劃及政策主任阿卜杜勒?摩奇姆認為,中國倡導的文明交流互鑒,將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尊重、和諧共生,也將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合作?!罢缌暯街飨f,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p>
“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zhí)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人為地制造文明沖突,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只能加劇文明間的隔閡,使世界陷入分裂與對抗?!卑灼鞄悯r明地指出。
“以‘文明沖突’定性國家關系具有相當大的危險性?!毙录悠隆堵?lián)合早報》援引學者觀點稱,“基于文化和人種判斷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在強調(diào)個體的不同而忽視合作與發(fā)展的共同性,這是在開歷史倒車?!拿鳑_突’的視角包含對其他文明的貶低和壓制,同時也有明顯偏向,聚焦沖突而忽略文明之間的借鑒與融合?!?/p>
“‘文明沖突論’是錯誤的、愚蠢的。當大洋彼岸響起文明沖突的聲音之時,大洋這一邊在強調(diào)文明包容。包容是一個大趨勢,也是正確的趨勢。”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指出,“亞洲文明的特質(zhì)就是對話。未來哪個文明發(fā)展得更快更好,就看哪個文明更開放更包容?!?/p>
高飛認為,把“文明沖突”上升到政治領域,認為不同文明之間一定是沖突對抗的關系,這是不合理的。中國的哲學傳統(tǒng)與學術研究強調(diào),文明是平等、多樣、包容、開放的,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從過去的歷史來看,正是因為不同文明間的交流,才有了今天人類社會的進步。
中國行動:為世界作出榜樣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绷暯街飨趤喼尬拿鲗υ挻髸_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向世界鋪展開一副美美與共的文明互鑒新畫卷。
白皮書強調(diào):各國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開放包容、互學互鑒;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其實是在重申習近平主席關于文明交流互鑒的4點主張。
德國全球和區(qū)域問題研究中心亞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瑪格特?舒勒認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4點主張不僅對亞洲國家很重要,對亞洲以外的歐洲和其他國家也很重要,為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貢獻了中國方案。“不同文明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應通過對話與溝通,促進相互理解與合作,實現(xiàn)共同和平與繁榮。”
“大國之大,不僅要靠國力之大,更要有民心之大、文明之大。”張驥認為,中國對傳統(tǒng)國際關系的超越,體現(xiàn)在將“人文”的理念與維度注入以“權力”與“利益”為核心的國際關系,不斷提升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為人類貢獻更多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瘪雎牶魡疚拿鹘涣骰ヨb的中國聲音,國際社會有理由相信――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古巴通訊社在報道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時這樣評價,“中國致力于促進亞洲地區(qū)更大程度的融合,倡導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這是其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的一部分?!?/p>
拉美社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以互相尊重和對話方式解決分歧,中國努力推動亞洲更大程度的一體化,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增進亞洲國家相互間的感情,緩解緊張局勢,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
“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代同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卑拇罄麃喯つ岈斞呕饡飨实氯鹫f,“當今世界,自我封閉不利于發(fā)展。人類歷史證明,人類文明發(fā)展得益于開放,而非固步自封。我們看到中國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責編:牛鏞、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