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公眾號游戲研究社(ID:yysaag),作者百頁豆腐,愛范兒經(jīng)授權發(fā)布。
在游戲和影視作品中,你也許見過這樣一種神奇的裝置。當人們想要郵遞信件或者物品時,把它們裝在一個圓柱形的罐子里,再把罐子塞進一個管子,然后嗖的一聲,物品就傳輸走了。
在電影《疾速追殺》里,這根管子是大陸酒店傳遞追殺合同的內部通道。
在美劇《迷失》中,這根管道珍珠站居民向外傳輸信息的途徑。
在初代《生化奇兵》里,不少地方的郵箱都靠這樣一根管子相聯(lián)通。
在《少數(shù)幸運兒》中,報紙直接通過管道配送,極大的簡化了審閱的流程。
這種神奇的黑科技管道,就像是可觸摸的電子郵件,同時擁有快捷和實體的雙重優(yōu)勢,帶有些浪漫的蒸汽朋克色彩。
但它并不是科幻產物,這種名為氣動管道傳輸(Pneumatic Tube Transport)的運輸系統(tǒng),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1
可能你并沒有見過氣動管道,那是因為這種系統(tǒng)目前只應用在某些特殊的場景中,比如有些醫(yī)院用它們運輸醫(yī)療物資,有些銀行用它們運輸鈔票,有些麥當勞用它運輸漢堡。
而在一個多世紀前,這種氣動傳輸系統(tǒng),遍布于全世界的各大城市中。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讓人們進入了蒸汽時代。氣動管道就誕生于在工業(yè)革命的原產地英國,由蘇格蘭發(fā)明家威廉·默多克(William Murdoch)于 1830 年代發(fā)明。
氣動傳輸系統(tǒng)由運輸罐、氣動管道和離心機組成,蒸汽驅動的離心機在管道內產生真空,內外的氣壓差會推動鋼制運輸罐前進,速度可達到每小時 40-50 公里。
▲氣動傳輸?shù)脑?/p>
在 19 世紀中期,電報已經(jīng)開始普及,相比之下氣動傳輸?shù)男拭菜茮]法與其抗衡,然而最先使用氣動傳輸技術的恰恰是電報公司們。
當時的電報通常是由電報公司接收并打印,然后由人肉跑腿送給客戶,這一段路程拖慢了電報的速度。像是股票交易這樣的活動,對信息的及時性有很高的要求,電報公司必須提高傳輸速度。
但如果為了提高速度,而在客戶一端雇傭專業(yè)的電報員接收,成本會大幅的提高,這最后的一段 B2C 過程成為了電報的短板。
而氣動傳輸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辦法,它的傳輸速度比人力快得多,操作技術門檻低,因此人工成本也更少。
▲氣動傳送電報
于是 1853 年,第一條氣動傳輸管道在倫敦股票交易所和電報公司之間架設了起來,長度約 20 米。之后利物浦、伯明翰等地的交易所也紛紛用上了氣動傳輸。
為了提高辦公效率,有些非證券公司也在辦公室內部安裝了短距離的氣動管道,實現(xiàn)辦公室之間,柜臺與后臺之間的信息和物品傳輸。
▲倫敦的氣動管道網(wǎng)絡
隨著電報逐漸成為了大眾投遞信件的新方式,氣動傳輸也「沾光」進入了郵政系統(tǒng)。公立的大郵局開始在城市里建造長距離的氣動管道,打通郵局和郵局之間的傳輸網(wǎng)絡。
據(jù)統(tǒng)計,1909 年倫敦市內共建設了總長約 64 公里的氣動傳輸管道。
2
氣動傳輸系統(tǒng)的便利性,讓它一度走出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捷克、意大利、加拿大、巴西等都曾使用過。
巴黎是最早一批使用氣動傳輸系統(tǒng)的城市,也曾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氣動管道網(wǎng)絡。
這里的第一條氣動管道在 1866 年建成,和倫敦一樣,是連接證券交易所和電報局的。之后郵局才開始在此之上進行擴建。
適逢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重建巴黎,除了拓寬街道、建造房屋之外,他同時改造了巴黎的下水道系統(tǒng),建造了拱頂式的通道,供電纜、天然氣、蒸汽管道使用。
這對于氣動傳輸?shù)陌l(fā)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建設者不需要開鑿新的通道,直接將氣動管道鋪設在下水道里,既方便又安全。
▲巴黎地下的氣動管道
因此巴黎的氣動傳輸網(wǎng)絡擴展得比其他城市更快、更廣,到 1933 年,總長度達到 427 公里,遍布城市的主要政治、商業(yè)據(jù)點。
▲1925 年巴黎地下氣動管道分部圖
相比之下,美國的氣動傳輸發(fā)展比較晚,但也更加「美國」。
英國和法國的運輸罐,多數(shù)直徑在 40-80 毫米之間,長 200 毫米左右,手電筒大小。
而美國版的運輸罐直徑 200 毫米,長 600 毫米左右,像個炮彈一般,因此操作氣動物流的人也有了一個更帥氣名字:「火箭手」(Rocketeers)。
這些大號運輸罐最多能裝 600 封信件,速度達到每小時 55 公里。
紐約曾經(jīng)的地下氣動傳輸網(wǎng)絡是較完備的。共長越 43 公里的管道系統(tǒng),連接著 23 個郵局。橫貫曼哈頓東西,甚至有一條穿過布魯克林大橋。
這個的氣動傳送網(wǎng)絡每天可以傳輸 9.5 萬封郵件,紐約 30% 的高級別郵件,是通過管道由總郵局分發(fā)到各個分局的。
美式氣動管道更大的裝載量也讓人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氣動管道開通時,人們試發(fā)射了一只貓,后來還發(fā)送過狗、老鼠、公雞、猴子,基本上 12 生肖里能裝進運輸罐的動物都發(fā)射了一遍。據(jù)說是為了證明運輸活物的可能性,為今后拓展寵物業(yè)做準備。
在歐洲,有人想出了更有創(chuàng)意的氣動管道用法,在當時柏林的一家夜店里,店主給每個座位上都安裝了一個電話和氣動管道,供單身男女們隔空傳情。
人們可以選擇用語音交流,也可以用氣動管道傳遞文字,這點和微信差不多。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情話并不是直達的,信息會經(jīng)過中央控制室的檢查,部分敏感詞匯和過于露骨的話語會被和諧掉。這點和微信一模一樣。
這種若即若離的搭訕方式,有觸手可及的真實感,也有距離產生的神秘感,比如今的約炮軟件可優(yōu)雅太多了。
3
傳郵件和物品不是氣動管道的極限,人們一直對氣動傳輸有著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載人。
氣動傳輸技術出現(xiàn)的早期就已經(jīng)有人開始嘗試過用這種技術載人了。
1863 年,倫敦中央郵局地下建造了長約 4 公里的鐵路,用來一次性運輸大量的郵件。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早的地下鐵路,但與其他地鐵不同,它使用的是氣動技術,利用氣壓推動列車。
為封住空氣,車廂成圓柱型,高 80 厘米,寬度稍窄,每個車廂可以裝 35 袋郵件。
在直徑 6 米的巨大離心風扇作用下,氣動系統(tǒng)能讓兩節(jié)載重 12 噸的車廂,以每小時 50 公里的速度前進。
人們發(fā)現(xiàn),車廂足夠裝下一個人,而相比于運輸郵件,人們更喜歡躺在里面坐一圈。不少上流人物、外來貴賓都會來體驗一下這種新奇的交通工具。
雖然氣動地鐵作為游樂設施邁出了氣動載人的第一步,但它在本職的郵件運輸上卻沒有很大用處。鐵路的站點都建在地下,郵件到站后,需要人工把沉重的郵件抬上樓梯,過程并不比馬車方便。
而一旦搬運過程太長,氣動系統(tǒng)就會開始漏氣,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車就會完全癱瘓,需要有人用繩子拉動。1874 年氣動貨運地鐵正式停運。
美國發(fā)明家 Alfred Ely Beach 則從一開始就打算做一個載人的氣動地鐵,1869 年,他自己投資了 35 萬美元在紐約地下建造了一條總長 95 米的實驗性氣動地鐵。
他設計的地鐵車廂成圓柱形,直徑 2.4 米,共能裝載 22 個乘客。內部裝備了的欄桿和椅子,以及精美奢華的裝飾。
Beach 的地鐵在當時吸引了大量吃瓜群眾的圍觀、試乘,一年中,有 40 萬人次體驗過他的地鐵。他希望這能說服政府和資本,同意自己將氣動地鐵擴展到整個紐約。
然而擴建的批文被一拖再拖,等到 1873 年,他終于獲得了批準,民眾和資本的興趣也已經(jīng)退去。很快 Beach 終止了項目,地鐵口也被封上。
在其他地方,也有人嘗試過類似的氣動載人鐵路,但均沒能進入實際運行階段。
▲英國水晶宮氣動列車
4
時間來到 20 世紀中期,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電氣時代來臨。蒸汽動力的氣動管道傳送要逐漸退場了。
各國的氣動管道多數(shù)由私人公司建設,政府是出錢租用。
這些管道大多埋設在地下,維修起來耗時耗力,因此租金不菲。據(jù)記載,1898 年布魯克林區(qū)的氣動物流管道每年的租金花費 8.7 萬-15.2 萬美元不等。而單是穿過布魯克林大橋的那一條管道,一年的租金就要 1.4 萬美元,還沒有算上 6 千美金的人工費。
所以氣動傳輸始終是一種昂貴、高端的運輸方式。
▲NASA 控制中心的氣動傳送裝置
另一方面氣動傳輸又僅能運輸小體積的物品。而卡車的發(fā)明和其他運輸方式的進步,不斷的削弱氣動傳送的優(yōu)勢。大眾越來越少的選擇使用低性價的氣動傳送。
最終氣動傳輸公司難以支撐運營,到了 20 世紀中期,各國的氣動傳輸系統(tǒng)基本全部停運。
巴黎的氣動運輸網(wǎng)絡存活的比較久,因為它已經(jīng)成為了當?shù)厝说囊环N文化習慣。
但后來信件和電報被電話和傳真機大面積代替,氣動傳輸網(wǎng)絡存在的意義徹底消失,1983 年巴黎的氣動系統(tǒng)也宣布停運。
所有的氣動管道在停運后,都被封堵,不少在之后開挖地鐵和管道時被毀壞或拆除,地上設施也被拆遷或改造。
因此如今絕大多數(shù)的大型氣動傳輸網(wǎng)絡都已經(jīng)消失,就像它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布拉格氣動郵局是現(xiàn)存唯一的大型氣動傳輸站
5
雖然氣動管道網(wǎng)絡沒有了,但氣動傳輸技術在 21 世紀仍然存在,作為一種使用方便、構造簡單的傳輸手段,在短距離物品傳輸上,繼續(xù)發(fā)揮著作用。
在紐約的羅斯福島上,當?shù)鼐用駛兠刻煊脷鈩觽鬏斏罾?/p>
美國的一家公司利用氣動傳輸幫助回游的魚越過水壩回到出生地。
網(wǎng)紅店主利用氣動管道為客人提供時速 140 公里的「快餐」。
在埃隆·馬斯克提出的超級高鐵(Hyperloop)上,也能看到一些氣動列車的影子。
氣動傳輸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技術,但第一次見到時,依然會感到神奇。
就像輝光管、列車炮這些古老的黑科技一樣,雖然沒有當今尖端科學的精密,卻充滿了從前天馬行空的浪漫。
它就像存在于現(xiàn)實中的科幻小說,告訴我們,脫離現(xiàn)實束縛的人類,究竟能有怎樣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