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_日韩人妻潮喷视频网站_日本最新最全无码不卡免费_日韩AV无码中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新聞 >

美國限制AI對華出口!一蹶不振的某過氣龍頭還能

時間:2020-01-10 15:20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文/樹本高 國英觀察專欄作者 這兩天曝出新消息,美國那邊又想出了新路數(shù),要限制AI軟件對中國出口。 先是用地獄火導彈這種“漂亮的”硬件殺器

文/樹本高

國英觀察專欄作者

這兩天曝出新消息,美國那邊又想出了新路數(shù),要限制AI軟件對中國出口。

先是用地獄火導彈這種“漂亮的”硬件殺器閃擊中東異己后,特朗普的軟件“武器化”又馬不停蹄出場了,可見川普在中東鉚足了勁使絆子的時候,念念不忘的還是太平洋彼岸一門心思搞發(fā)展,“但行己事,無問西東”的老對手。

事到如今,誰也不是被嚇大的。美黔驢技窮,連美股都嚇趴下了,A股順勢乘上“國產替代”東風,自然是見招拆招,奉陪到底。

這不,A股的人工智能板塊開始蠢蠢欲動了——1月6日收盤,龍頭科大訊飛上漲5.94%,科創(chuàng)板當虹科技收漲4.81%。

提到科大訊飛,不得不吐槽下,從2019年全年的時間周期上來看,這只股票的走勢非常古怪。

智能音箱漲它不漲,在線教育漲它也不漲,哪怕是MSCI,富時羅素和獨角獸三大主流資金池加成,也沒有看到機構強勢做多的跡象。

要知道,這是當年10年10倍,集萬千光環(huán)于一身,摧枯拉朽的人工智能老龍頭。

正應了那句股諺,過氣龍頭菜如狗。

但天賜良機,適逢美限制AI對華出口,科大訊飛還能借機“迅飛”,一改頹勢嗎?

01

目前的科大訊飛,滾動市盈率115倍,7倍的PB,總市值800億左右,這個估值,接近A股上市公司用友網絡,比東華軟件高上一倍多,著實不低了。

對比同行業(yè)來看,人工智能板塊的平均市盈率為65倍,科大訊飛幾乎要高出一倍。

也就是說,即便今年的漲幅不濟,科大訊飛還是貴。

通常情況下,貴有貴的道理,最直接的“道理”應該就是行業(yè)龍頭固有的業(yè)績支撐和技術壁壘。

來看看科大訊飛的業(yè)績到底怎么樣。

2016年到2018年,營業(yè)收入分別為33.2億,54.45億和79.2億,增速雖然在遞減,但基本上能夠維持在“30%+”以上,可圈可點。

凈利潤的表現(xiàn)則明顯遜色一些,2016年到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4.84億,4.35億和5.42億,總體穩(wěn)中有漲。

圖:科大訊飛過去3年的部分財務指標

▲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東方財富網

不如意的是,科大訊飛這三年來的營收增速一直是快于凈利潤的,因此往往在資本市場的財務投資者眼中落下“只知打口號,不懂賺錢”的糟糕口實。

進入2019年以來,這樣的情況似乎開始慢慢好轉。

前三季度實現(xiàn)營收65.73 億元,同比增長24.41%。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3.74 億元,同比增長70.51%。實現(xiàn)扣非歸母凈利潤0.70 億元,同比增長183.49%。

總體來看,2019年,科大訊飛在賺錢上似乎變得“開竅”了。

02

此處有一個問題,科大訊飛的“賺錢”能力是否真的精進了?

2018年全年,貢獻度最高的政法業(yè)務收入為 10.36 億元,同比增長 86.0%,這也是相對而言“最賺錢”的業(yè)務(毛利率68%左右)。

除此之外,收入增幅比較大的業(yè)務分別是智能硬件8.13億(+171.9%)和訊飛輸入法2.09億(+369.4%)。

兩項業(yè)務收入之和加總,只和政法業(yè)務相當,這還是C端用戶爆發(fā)式增長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頭重腳輕,是科大訊飛的“特色”生存之道,必然也是不健康的。

2019年以來,科大訊飛跛著腳走路的情況似乎有所緩解,To C業(yè)務在整體營收中占比達到了 37.28%,毛利占比達 39.79%。

這就意味著,科大訊飛在逐漸完成B端向C端的戰(zhàn)略調整。顯而易見的是毛利率也在下滑,從去年的50%下降到今年三季度的48%。

大方向沒問題,但科大訊飛調整業(yè)務線的成本有些高——這幾年,科大訊飛的營銷費用一直是在上升的。從2016年的6.48億到2017年的11.11億,2018年的17.26億,廣告費用的增速不比營收落后。

2019年中報的時候,科大訊飛的營銷費用再增20.24%,達到了8.82億。

那么新的擔憂隨之襲來,既然科大訊飛2019年凈利潤的增長是由于收入的高彈性增長加之三費支出的管控合理,那么絕對值依然如此高的營銷費用顯然是在拖后腿,而且是拖了新業(yè)務放量的后腿,設想一下,可能是新業(yè)務的高額推廣費用促進了短期的繁榮。

如果不把營銷費用降下來,這種增長是不可持續(xù)的。新業(yè)務逐步落地后,考慮后期新增的成本,未來的毛利率可能要進一步降低。

這樣的問題還表現(xiàn)在政府補助上。

科大訊飛2019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獲得政府補助約1.16億元,占公司凈利潤比例達61.37%。

而2018年科大訊飛凈利潤5.42億元,獲得政府補助總額2.76億元,占凈利潤比例為50.9%。

如果不是靠政府補貼扮靚財務報表,科大訊飛真實的盈利能力還要進一步稀釋。

03

有股友曾經這樣評價過科大訊飛,“業(yè)務上的大公司,財務上的小公司”。

當然,科大訊飛的業(yè)務線雖說聽著很宏偉,又是人工智能又是智能穿戴,甚至還有教育和醫(yī)療這樣遼遠的紅海,但也遠遠沒到大而且強的地步。

2018年收入的兩塊大頭,智能硬件8.13億,訊飛輸入法2.09億,這兩項業(yè)務,護城河和技術壁壘都很差。

訊飛輸入法,活躍用戶1.3億,基本上到頂了,由于使用習慣的固定性,輸入法市場相對不會發(fā)生顛覆性的市場變動,這項業(yè)務未來幾年基本不會再有新的增量。

智能硬件領域,科大訊飛雖號稱元老級,但也是粗粗糙糙,泛而不精,甚至要對頭部的幾個小輩唯唯諾諾。

以翻譯機和叮咚音箱為代表的智能硬件,陸續(xù)被資本市場拿來吹了若干年,但真沒看出來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

叮咚音箱有點像蘋果當年推出的ipodshuffle,剛出來時技驚四座,但后來的銷量一直走低,同質化替代品特別多,很難吸引新用戶。市場上冠名以“XX音箱”的產品早已經爛大街,天貓精靈,小度在家……很難言科大訊飛的產品有什么過人之處。

技術?外形?便攜性?

除此之外,這樣的智能穿戴產品,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品牌化運營, BAT和小米借助其物聯(lián)網研發(fā)能力,發(fā)力改良前代產品,刷交易量的節(jié)奏很快,隔幾個月就要推出新版本,類似智能手機的操盤模式,再加上頭部那幾家壟斷著先天性的C端流量和平臺優(yōu)勢,基本上可以做到截流九成以上的市場新用戶。

按照科大訊飛目前的品牌號召力,即便在關鍵技術上的“兩把刷子”要比BAT結實,但依舊是在產品變現(xiàn)上使不上勁——一朝沒有解決用戶轉化和拉新的問題,一朝就要撿食BAT甚至是小米的殘羹冷炙。

至于2019年的叮咚音箱爆量了,那倒也未必見得是科大訊飛自鳴得意的資本,要知道2019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1556萬臺,同比增長233%,行業(yè)大盤的增速甚至要比科大訊飛多出幾倍。

某種意義上,科大訊飛更像是“乘上了風口的豬”而已。

至于翻譯機,錄音筆這些復古類產品,勉強還能夠從BAT身上找回點自信。由于搜狗等一眾競爭對手的競爭力實在太差,科大訊飛把翻譯機的占有率做到了70%,這個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再加上三字頭這樣樣結結實實耗票子的價位,著實為科大訊飛撈了不少在語音識別產品上“唯我獨尊”的印象分??吹椒g機,就想起科大訊飛,當然,這里面也有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的功勞。

但話說回來,定價高,不代表真就值這么多錢。

2017年就有基金經理專程為了投資科大訊飛而體驗過其翻譯機產品,怒而吐槽“人機界面不友好,使用體驗差,最終可能就是被華為這樣的公司收購掉”。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你去各論壇上看,吐槽科大訊飛翻譯機不實用,功能類似手機APP的帖子,可以挖出一籮筐。閑魚和轉轉上用了一兩次就以三四百元低價甩手的,兩只手也數(shù)不過來。

定價之高,很大程度上是定在了技術的優(yōu)越感上,而不是市場給出的剛需溢價,這才是科大訊飛的悲哀。

04

當然,你說科大訊飛的產品不給力,但它確實也在努力了,只不過目前還不屑于奉承你的胃口。

科大訊飛目前努力的方向,似乎在資本市場上更有誘惑力——醫(yī)療模塊、教育領域,這才是科大訊飛給自己定設定的多元化后路。

誰知道教育、醫(yī)療這兩塊是千年紅海,包括科大訊飛。2019年中報就顯示,開放平臺以及涉及到民生剛性支出的教育、醫(yī)療等行業(yè)繼續(xù)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教育產品和服務營收9.79億,同比增長48.86%。

四季度,科大訊飛在青島又剛剛中標了一筆8.59億的大單,足足對標2018年營業(yè)收入的十個百分點,而后相繼又在短時間內從安徽蚌埠拿下了15個億的智慧學校項目訂單,兩項業(yè)務足以撐起去年營收的3成。

照這個樣子看來,今年的營收大幅增長基本上是跑不掉了,利潤估計也還不錯。

我想資本市場能給科大訊飛800億估值,就是看準了科大訊飛在這方面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的硬實力。而且這種較高毛利,可規(guī)模復制的AI應用場景一旦落地成功,憑借著多年攢下的政企關系來開路,加之國家政策的堅定扶持,未來的科大訊飛將會全面地可怕。

總體而言,科大訊飛確實是一家喜憂參半的公司。

喜在科大訊飛的能攻善守,方寸巧妙。

在行動路線上有著百度、谷歌等人工智能巨無霸的影子,不僅僅停留在語音技術的專攻上,而是既做開發(fā),又做平臺,還做應用,與此同時在財務上還能相對平衡發(fā)展,這一點上,已經勝于大多數(shù)盲目多元化發(fā)展而首位不顧的公司。

憂患在哪里?我想大多數(shù)人也心知肚明。一路靠著政府補貼保駕護航而長大的巨嬰,科大訊飛所謂的護城河和行業(yè)壁壘,到底有多高的含金量,保證其未來能立足于不敗之地?

從C端消費者的直觀感受來看,恐怕一言難盡。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移步至微信公眾號“國英觀察”~

責任編輯: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