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忽悠”馬云10億到當選院士,他是阿里“挨罵”最多的人作者 | 大象小姐
來源 | 插座學院(ID:chazuomba)
“王堅想低調(diào),不想突出個人?!?/strong>
這是王堅在得知自己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后的第一反應。
王堅是阿里巴巴現(xiàn)任首席技術官,“阿里云之父”。
此外,他還是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唯一自研云計算操作系統(tǒng)飛天的提出者、設計者和建設者。
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更早之前,是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王堅成為了75位新院士中的一員。作為民營企業(yè)技術帶頭人,實力不允許王堅低調(diào)。
但是11年前,王堅剛來到阿里的時候,卻被很多人罵是一個騙子。
▲王堅
2007年,阿里召開“網(wǎng)俠大會”,王堅當時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會上他對馬云說:
“如果阿里還不掌握技術,未來將不會有它的身影?!?/p>
就是這句話,打醒了馬云。
第二年9月,王堅加入阿里巴巴。
當時,中國企業(yè)的基礎設施幾乎全靠進口:服務器找IBM買,數(shù)據(jù)庫找甲骨文買,儲存設備找emc買。(emc為美國一家信息存儲資訊科技公司)
所以王堅來到阿里,是要做出中國人自己的云計算。
但這件事情,在公司內(nèi)外都不被看好:外國已經(jīng)有現(xiàn)成的,為什么中國還要做?
阿里的工程師也提出質(zhì)疑:我們明明可以坐高鐵,卻偏偏要騎自行車去上海。這樣的研究看不到價值在哪里。
馬化騰也公開表示:中國自主研發(fā)云計算這個事情過幾百年、一千年后有可能,但現(xiàn)在還是過于早了。
李彥宏更是從本質(zhì)上懷疑云計算技術:云計算這個東西呢,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很多人都理解不了王堅。
首先,自主研發(fā)云計算的啟動就遭遇了很大的阻礙,如今錢投進去了,卻沒出任何成績、沒有任何進展,王堅帶領的整個部門業(yè)績連年墊底,王堅在阿里被罵成是一個騙子。
有人質(zhì)疑他不會寫代碼,有人質(zhì)疑他根本不懂云計算,有人說他只是一個溜須拍馬的,公司內(nèi)外到處都是罵王堅的帖子。
“馬總找王堅挑大梁絕對是個錯誤,首先這人根本不懂技術,其次他太虛了,天天給你畫餅;
再次,這人就是一個拍馬屁的高手,我到現(xiàn)在也沒想通,聰明如馬總怎么會被哄到那么挺他。難道是后來發(fā)覺騎虎難下了么?”
“一個學心理的博士,居然當上阿里巴巴的CTO,心理學學得真好啊”
有一位員工直接對馬云說:“馬總,你別聽王堅瞎扯,他就是一個騙子?!?/p>
王堅被任命為阿里CTO時,更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質(zhì)疑:“浪費錢浪費資源卻一事無成,憑什么升CTO?”
在這種的罵聲中,王堅帶領的云計算部門很多成員扛不住了,離職的離職,轉(zhuǎn)崗的轉(zhuǎn)崗。
但是,王堅不能走。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旦走了,這個項目只會徹底垮掉。
幫助阿里云拿下140萬客戶,估值超5000億:“挨罵”的人機會更多王堅只能迎難而上,也必須迎難而上。項目剛開始時,王堅在北京租了一間小辦公室,連暖氣都沒有。
夏天,小辦公室里幾乎堆滿了測試設備,相當于放了個火爐。大廈的空調(diào)制冷不行,差點把同事熱中暑。
為了不影響進度,王堅每天從冰場叫來兩大塊冰,塞在辦公室桌椅下,物理降溫。
他們沒日沒夜地加班,有的同事,幾個禮拜連軸轉(zhuǎn),半夜兩三點被叫起來解決問題,早晨八點又出現(xiàn)在工位上,被封為“鐵人”。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
在《朗讀者》節(jié)目上,他說:阿里云是拿命換來的。
但是王堅就這樣在罵聲和艱苦的環(huán)境中把阿里云做到了世界第三、中國第一。他自己也被公認為近10年來,中國最好的首席技術官。
幫助阿里云在全世界拿下了超過140萬的客戶,年營收247億,估值超5000億。
直到在阿里云事業(yè)部年會上,一向沉默的王堅失聲痛哭。
▲ 王堅
即便眼淚止不住的流,他還拿著話筒,哽咽地給自己鼓氣:
“這幾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的罵還多,但是我不后悔。
知乎上有人這樣評價他:
“10年前,我也覺得王堅是個騙子。現(xiàn)在看看,我覺得他是個偉人。
沒有這些別人嘴里的偏執(zhí)狂,世界又怎么可能被改變?!?
為什么說挨罵的人機會更多?
跟大家一樣是沒有人罵的,當你要走一條沒人走的路時,才會有人罵你。
因為面對新事物,人的第一反應永遠是抗拒、是拒絕,所以那個革新者才會引起反感。
從無到有,需要艱苦卓絕的奮斗,更需要時間,世上大部分人只看到表面的“一事無成”,卻沒有耐心等到最終的“好事發(fā)生”。
而那些被罵的創(chuàng)造者為了爭取“不被罵的資格”,自己默默積蓄著力量,咬著牙也要把事情做成。
所以機會從來不屬于那些“喋喋不休”的墨守成規(guī)者,而是屬于那些扛得住壓力、頂?shù)米≠|(zhì)疑的創(chuàng)新者。
每一次淡然地把委屈吞下了,委屈就會變成養(yǎng)分,撐大你的氣度,喂大你的格局。有朝一日面對更大的挑戰(zhàn)時,你才能夠頂?shù)米 ?/strong>
走新路是注定沒有同僚和開拓者的,因此會更加艱辛和孤獨。但正是艱辛和孤獨,造就了偉大。
挨罵的人機會更多,更準確的說法是:那些不服罵的人、吞得下委屈的人機會更多。
有一種成長叫“挨罵”職場上,“挨罵”的人機會更多。
但是更多的人,被罵的時候,只是一味沉浸在消極的情緒里。卻不去分析被罵的原因,更不用說從中理出原因、獲得成長。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研究生還沒畢業(yè)的時候去了某大廠實習,由于表現(xiàn)還不錯,研究生畢業(yè)之后直接留下來了。
我們都很羨慕他,畢業(yè)于三流院校的我們,大多數(shù)都在小公司輾轉(zhuǎn)生存,能進入這樣的大公司,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敢想的。
但是不到一年后,他離職了。
一問原因:我一文科生,天天跟數(shù)字打交道,怎么做都做不好,怎么小心都會出錯。
我那個領導很變態(tài),出一點錯就喜歡罵人,還讓我看一些很難看懂的書,還要每天寫一篇讀書筆記交給他,搞得我快抑郁了。
現(xiàn)在,他從那個大廠出來已經(jīng)一年多了,上次跟他聊天,聊起那段經(jīng)歷:
在那里的一年真的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
可能是因為被罵的陰影吧,現(xiàn)在我做新媒體做推送幾乎不太會出錯;他讓我看的那些書,有些時候真的能指導我當下的工作;而當時寫讀書筆記鍛煉下來的寫作能力,也讓我現(xiàn)在寫起稿子來得心應手。
現(xiàn)在雖然日子好過一點,說實話,感覺自己在吃老本,沒有以前進步那么快了。
同學的經(jīng)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職場上,有一種成長叫“挨罵”。
正常情況下,領導是不會隨便去罵一個人的,一定是你做的工作沒達到要求。
有人對你有要求,人才能進步。
被罵的時候,最好的做法不是抑郁,不是在自我責備的深淵里浪費時間,更不是把這份工作一腳踢開不干。
而是找到自己被罵的原因,爭取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人只有在過去的錯誤里吸取經(jīng)驗,才能獲得成長,不然你的苦難除了給你帶來無盡的痛苦和麻煩之外,絕不會變成你的財富。
當然,不是說我們要接受一切職場上惡意的辱罵,那些純粹是找不痛快的罵聲,該懟還是得懟回去的。
▲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你吞得下多少委屈,就能得到多少機會每一位大爺都是從孫子做起的,事實上,你吞得下多少委屈,就能得到多少機會。
我們要把所有的委屈,都當做成功所需要的營養(yǎng)珍饈。一路尋找著適合自己的道路,成為一個不能輕易被罵的人。
一個人能吞下多少委屈,就能得到多少機會。那些勇敢前進著的人,也不是閉目塞聽屏蔽掉了身后的罵聲,只不過他們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
他們也不是不委屈,只不過對于委屈而言,成長對于他們才是更重要的那件事。
相反,他們能更清楚地聽見那些罵聲,因為那里面有機遇,有做得不夠的地方,這些東西能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
那些真正的高手,會在鮮花和掌聲中微笑,在罵聲中奮進。不會為無謂的情緒和無關的事物浪費一分一秒。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Reference:
1、《這個“忽悠”馬云10億的男人,還了阿里巴巴5000億》by 正和島
2、《阿里出了個中國工程院院士叫王堅》by 虎嗅APP
大象小姐,插座學院作者,非典型寫手,半吊子編輯,半桶水吉他手,人生理想就是混吃等死。本文首發(fā)于成長充電第一站——插座學院(ID:chazuomba),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