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視頻:《華為是誰》紀錄短片第一集登陸B(tài)BC
新浪科技訊 11月22日下午消息,華為心聲社區(qū)發(fā)布《華為是誰》紀錄短片第二集:孤注一擲。
據(jù)介紹,第二集《孤注一擲》,講述了華為在中國市場的定制化、為走向國際化經(jīng)歷的管理變革,以及海外市場拓展的開端。
據(jù)外媒報道,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經(jīng)濟持續(xù)騰飛。在此期間,大型國際品牌盤踞各大城市。因此,華為的入場幾乎無人在意。因為,華為首先瞄準的都是小地方。即便如此,挑戰(zhàn)依舊存在且獨特——定制和創(chuàng)新是當時的需求。
“這些農(nóng)村地區(qū)條件惡劣,沒有機房也沒有空調,”華為老員工、現(xiàn)華為戰(zhàn)略研究與發(fā)展研究所所長徐文偉先生說道,“在那里晚上的供電電壓有時會跳到300多伏,白天又掉到100伏以下。雷擊也時有發(fā)生。所以我們的設備需要足夠穩(wěn)定,來應對這些不同的情況,也要盡可能地減少維護需求?!毖芯颗c開發(fā)讓華為始終能從容應對挑戰(zhàn)。
“這就是華為的出眾之處,”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戴維·德·克雷默教授(David De Cremer)說,“(在此之前)研發(fā)基本上很少談及,有這個思維就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我們?yōu)槭裁匆顿Y?但你確實有少數(shù)人愿意冒這個險……任正非就是其中之一,他具備成功的力量、思想和精神?!?/p>
除了致力于研發(fā)之外,華為采用的以客戶為根本的策略,為他們在中國贏得了美譽。華為愿意投入更多精力、時間去服務他們的客戶。
華為早期的農(nóng)村客戶盧英山(Lu Yingshan,音譯)回憶說,當華為最早的電信設施被雷電徹底擊毀后,當?shù)厮型ㄐ哦贾袛嗔?,也影響了他所在村莊的通信。公司二話不說馬上用嶄新的設備更換了全部設置?!拔覀儩u漸相信,華為跟其他企業(yè)不一樣。華為更有責任心。他們從不回避問題,解決問題時也非常積極主動。他們的付出真的讓我們挺感動的,”盧英山說。
事實證明,這些策略是有效的。華為也因此得以快速擴張。此時正是決定早期創(chuàng)業(yè)公司生死的關鍵階段。
也就在這時候,任正非做了一個關鍵決定,聘請IBM來幫助公司調整集成產(chǎn)品開發(fā),以及之后的供應鏈流程。
約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是一位供應鏈專家,曾在IBM工作。華為的團隊在九十年代兩度訪問美國后,史密斯與華為開啟了緊密合作關系?!八麄兪且患夷贻p又充滿活力的公司,公司決策可以說基本是臨場決定的,”史密斯回憶道,“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先生,還有高管團隊認為,IBM值得他們學習,比如IBM的業(yè)務流程、制造和創(chuàng)新等,所以他們在香港啟動了一個名為‘制衡’的項目,來改善組織決策。這種情形非常不尋常?!?/p>
史密斯還提到,這還使得IBM對中國市場的機遇做出了一些“錯誤假設”。“事實上,IBM誤讀了這一情況,我們看到中國的改革開放,看到華為前來取經(jīng),然后我們便以為中國市場會對知識有極大的渴求,”史密斯說,“但我們錯了。除了華為以外,其他公司并沒有這樣的學習思維?!?/p>
對華為來說,學習的成本巨大,但公司創(chuàng)始人對此堅定不移?!懊恳晃活檰柕臅r薪高達680美元——差不多相當于我一個月的工資,”任正非說,“但是,為了做好準備迎接未來,我們必須向他人學習。我們認可這些顧問的價值,也讓更多人去向他們學習?!?/p>
“就聘請IBM這件事,我認為任正非是非常堅定甚至固執(zhí)的,因為當時很多員工和高管并不希望公司有國外企業(yè)的介入,”德·克雷默教授說,“但他(任正非)態(tài)度十分堅決。他說‘我們內部有混亂,我們需要建立體系。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原有的制度;我們需要學習新的知識’。我相信,他做這個決定時,是承擔了巨大的風險的?!?/p>
然而,華為的發(fā)展才剛剛開啟。中國當時正在測試移動技術。而華為卻把資金用在國際標準的技術上,在中國并不適用。
“我們確實投資了CDMA,但我們選擇的是1X而不是IS-95。我們的選擇錯誤,讓我們錯失了中國市場的機會,”任正非說。
恰恰是這些在國內市場上的挫折,讓華為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走向全球化之路。(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