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氣候變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正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減少碳排放是應對氣候變暖的辦法之一,向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全球行動。
1月12日,著名科技巨頭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guī)劃,積極響應中國碳中和目標。創(chuàng)始人pony隨后在朋友圈中分享了官方通稿。
我國已承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我國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其實之前騰訊在減碳方面已經有所作為,過去騰訊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手段節(jié)能減少碳排放。
騰訊的碳中和實踐這些年,騰訊已經在騰訊濱海大廈和數據中心,通過人工智能和云計算來降低碳排放,研發(fā)的節(jié)能技術已經迭代到T-Block 4.0 版本。
具體怎么來降低碳排放呢?
濱海大廈的屋頂像一座 “海綿城市”。
8000 平方米的廣場上鋪裝的生態(tài)陶瓷透水磚,可以大量吸存和凈化雨水,用來澆灌大樓里的花花草草。
南北塔樓屋頂上的陶粒層可以達到凈化雨水和減緩雨水流速、削減洪峰的效果。
除了這些,大廈也通過技術能力,全方位推進辦公節(jié)能。辦公區(qū)采用的智能照明系統(tǒng),每年可節(jié)電約 132.61 萬千瓦時。
連大樓里的光照都是有講究的,大樓的墻體按照深圳日照規(guī)律設計,自帶遮陽系統(tǒng),也能節(jié)約不少電。
騰訊濱海大廈也因此于2017年獲得國際性綠色建筑認證系統(tǒng)LEED NC金級認證。
再拿數據中心舉個栗子: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中國數據中心服務器裝機量為1200 萬臺,國內數據中心總耗電量高達 613 億度。
如此高耗能,怎么才能從中節(jié)能?
我們的天津數據中心,根據余熱回收原理,正在研究節(jié)能應用的方案。
按照這套方案,如果回收天津數據中心冬季全部的余熱,熱量用于采暖可覆蓋的面積達到 46 萬平方米,如果用于家庭采暖,可滿足 5100 多戶居民的用熱需求。能減排二氧化碳量達5.24 萬噸,碳排放當量約為種植286.4 萬棵大樹。
相當驚人。
2018年建成的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經工信部實測,其極限PUE值(評價能源效率的指標)小于1.1,(小知識:PUE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綠色化程度越高),相比之下,同期國內數據中心的平均PUE約為1.73。
即將交付的騰訊清遠數據中心液冷實驗室,更將實現極限PUE值低于1.06的高節(jié)能效果。
其實除了騰訊,阿里、百度、京東、蘋果、谷歌等互聯(lián)網科技公司本身作為耗能大戶,除了注重節(jié)能外、也非常注重利用自身建筑物安裝太陽能發(fā)電裝置以及盡可能多的使用綠電。
阿里從2015年推出智慧光伏云阿里進入光伏是從2015年開始,阿里云與陽光電源合作,共同發(fā)布“智慧光伏云”。根據雙方的預測,智能光伏云預期可每年將發(fā)電站的收益提高3%-7%,這相當于1GW的太陽能發(fā)電站,每年可增加5,000萬元人民幣收入。從長期來看,太陽能光伏產業(yè)與云端服務結合所帶來的收益可能不僅僅是這樣,云端系統(tǒng)可分析給出太陽能發(fā)電站所處位置的精確天氣預報,可以進行跨區(qū)域的能源供給和消費調整,對降低電力傳輸的損耗很有幫助。
百度在陽泉建立了首個光伏數據中心2015年7月,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項目成功并網發(fā)電,這是太陽能光伏發(fā)電技術在國內數據中心的首例應用,并開創(chuàng)了數據中心綠色節(jié)能新紀元。
京東在亞洲一號上物流園上建分布式光伏系統(tǒng)
京東“亞洲一號”物流中心,劉強東宣布京東未來將在新建的150萬平方米倉儲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系統(tǒng)產生的收益將全部捐贈給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
能源“供電”
早在幾年前蘋果就自己建了太陽能電站,目前已經有兩座20兆瓦的太陽能電站建成,第三座電站位于北卡羅萊納州,目前正在建,另外一座在建的20兆瓦的太陽能電站在內達華州。同時蘋果開始擴大范圍布局進軍海外光伏產業(yè),首站選擇了中國。
蘋果曾對外承諾“蘋果所有的數據中心由可再生能源“供電”。
谷歌總部新辦公大樓屋頂被太陽能電池板覆蓋, 宛如一片藍色海洋。谷歌總部停車棚上也都安裝了光伏電站,可見,到處都是太陽能的足跡。
2017年3月,亞馬遜宣布在其物流配送中心安裝光伏電站,計劃到2020年擴展到50個中心部署光伏電站。
這些一不小心就壟斷了的,攫取了超額利潤的互聯(lián)網巨頭們,確實應該作好表率,更多的履行社會責任。除了投建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裝置還要通過人工智能幫助所有耗能用戶減少用能以減少社會的整體碳排放。
—摘自電力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