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_日韩人妻潮喷视频网站_日本最新最全无码不卡免费_日韩AV无码中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新聞 >

手機失竊 當心“被消費”

時間:2020-11-24 10:13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如果手機被盜或遺失,應第一時間致電手機運營商掛失SIM卡。 近來,一篇網絡文章受廣泛關注:一名網友敘述了家人手機遭盜竊后“被消費”“被

  ■如果手機被盜或遺失,應第一時間致電手機運營商掛失SIM卡。
  近來,一篇網絡文章受廣泛關注:一名網友敘述了家人手機遭盜竊后“被消費”“被貸款”的遭遇。文章引發(fā)公眾對手機失竊可能帶來的財產安全問題的擔憂。
  目前,大部分涉事支付機構已賠付受害人經濟損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也于日前約談涉事電信企業(yè)相關負責人,并提出對于服務密碼重置、解掛等涉及用戶身份的敏感環(huán)節(jié),要在方便用戶辦理業(yè)務的同時強化安全防護。
  記者發(fā)現,雖然這是一起偶發(fā)事件,但暴露出一系列涉及公民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的漏洞。據了解,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br />   據新華社
  案件 ?手機失竊 被不法分子盜刷多筆用于消費和貸款
  據網民“信息安全老駱駝”稱,其家人手機失竊后,不法分子利用電信、金融、支付等機構以及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的安全漏洞,新建賬戶綁定銀行卡,幾個小時內,便在線辦理了貸款,并進行多筆消費。不法分子是如何利用手機盜取資金的?
  “信息安全老駱駝”向記者復盤了遭遇“盜刷”的全過程:不法分子取出機主手機卡,將之安裝在自己的手機上,通過短信校驗的方式,登錄了某政務平臺App,由此獲取了機主的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關鍵個人信息。通過這些關鍵信息及校驗短信,進行服務密碼重置,掌握了對手機卡的主動控制權。此后,在支付寶、財付通、蘇寧易付寶、京東支付等開立了新賬戶,綁定機主的銀行卡進行消費,并在美團平臺申請貸款,造成機主經濟損失。
  整個過程中,登錄政務平臺App獲取關鍵信息、綁定銀行卡、貸款消費等操作,都是憑借手機短信驗證碼順利通關。
  記者了解到,此案之所以產生如此后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手機遭竊后機主沒有第一時間掛失電話卡,令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專家解釋,在電話卡未掛失的近2個小時,由于掌握了機主個人關鍵信息,不法分子通過手機在線服務,對服務密碼進行了重置。這相當于掌握了通信業(yè)務辦理的主動權,能進行遠程解除掛失,還可以利用短信驗證登錄其他網站和App。
  隱患 ?機主遭遇 暴露手機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漏洞
  這一網民的遭遇暴露出手機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的多個漏洞,引發(fā)多方擔憂。
  電話卡解除掛失等安全機制有待升級。
  多位業(yè)內人士表示,雖然機主手機被盜后未及時掛失電話卡,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但電信企業(yè)的服務密碼重置和解掛失等業(yè)務規(guī)則是否完善、是否充分考慮了機主手機丟失的可能性,值得探討。
  按照中國電信的業(yè)務規(guī)則,已掛失賬戶可以通過撥打客服熱線、服務密碼鑒權后進行解掛。利用機主掛失前的“空檔”,不法分子通過機主姓名、身份證號、短信隨機碼重置了服務密碼,掌握了通信業(yè)務辦理權,多次誘導電信企業(yè)客服人員對已掛失的電話卡進行解掛。
  校驗手段普遍不足,風控水平參差不齊。
  記者調查發(fā)現,不少金融平臺和支付機構開立賬戶或綁定銀行卡的流程較為簡單,一些機構在授信流程中,只增加了銀行短信校驗或者公安網校驗,就順利放款。在此案中,不法分子通過機主的銀行卡號、身份證號、姓名、銀行預留手機號等信息,加上短信驗證,就在美團平臺上辦理了貸款業(yè)務,并很快將貸款通過新開立的支付賬戶消費掉了。
  業(yè)內專家表示,為吸引用戶,部分金融平臺不會在綁卡開戶時增加煩瑣的校驗方式,而是簡化開戶流程。更有一些小公司,為節(jié)省成本而省略步驟,校驗的完成度和可靠性難以保障。
  個人敏感信息保護不力。
  該案中,不法分子通過短信驗證的方式便登錄了某政務平臺App,獲取機主的重要信息如探囊取物一般。
  業(yè)內專家表示,身份證信息和銀行卡信息屬于個人敏感信息,一旦遭泄露后果嚴重。身份驗證要強化甄別“確為本人意愿”,如借助人臉識別等方式提高驗證門檻。
  此外,一些通信行業(yè)人士表示,一些無良手機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也為個人信息安全埋下隱患,一旦App被侵入就會造成嚴重信息泄露。在公安部組織開展的“凈網2019”專項行動中,被查處的違法違規(guī)采集個人信息的App就多達683款,其中不乏知名企業(yè)。
  提醒
  手機丟失首先掛失SIM卡
  事件曝光后,大部分涉事的平臺和支付機構消除了受害人的貸款記錄,并賠付了損失。記者了解到,相關支付機構已著手加強手機丟失防控策略,提升風控水平,適時升級身份驗證手段。
  中國電信相關人員表示,為進一步防范此類風險,將強化和規(guī)范掛失、解掛、呼轉等業(yè)務的鑒權方式和流程,增加技術核驗手段,提高服務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對頻繁辦理業(yè)務的行為加強監(jiān)控,對異常行為進行限制和升級操作授權。
  普通民眾如果手機被盜或遺失,應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專家提示:
  ●第一時間致電手機運營商掛失SIM卡,以免不法分子利用“時間差”竊取個人信息。
  ●盡快致電銀行凍結手機網銀,只要辦過銀行卡的銀行都要覆蓋到,不要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對支付寶、微信等具有金融功能的應用及時進行凍結,且密切關注賬戶服務和資金變動。
  ●通知親朋好友手機遺失,讓他們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打來的電話或發(fā)來的信息。
 ●如果發(fā)現異常的資金使用情況,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報案。

來源: 廈門晚報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