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上旬,在浩瀚無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名叫“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的郵輪,正在劈波斬浪,急速地駛向香港。甲板上一位目光深邃的中年漢子,眺望著蔚藍的大海,心潮起伏,感慨萬千,他就是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
(錢學森舊照)
20年前,意氣風發(fā)的錢學森同樣是懷揣著夢想,登上了開往美國的輪船。在美國的那些年,他從一個懵懂青年,成長為世界矚目的科學家。
1935年,時年24歲的錢學森孤身赴美,輾轉(zhuǎn)來到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飛機機械工程。在取得了學士學位后,驕傲的美國人卻拒絕了他的實習請求。錢學森只好變更了自己的專業(yè),轉(zhuǎn)而研究航空理論。
這一被動的轉(zhuǎn)變,卻給錢學森帶來了契機。他來到加州理工大學,師從著名教授馮·卡門,開始了對火箭的研究,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早的火箭研究者之一。
1939年,錢學森取得了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成為該校的一名年輕有為的助教。1943年,錢學森隨馮·卡門一道,進入了美國軍方的火箭研究機構(gòu),并成長為全世界火箭研制的最權(quán)威人物之一。
當然了,錢學森也享受著美國給予的優(yōu)厚待遇。除了有先進的研究設(shè)備,豐厚的研究資金外,錢學森還有受人尊敬的地位和相當不錯的收入。這期間,錢學森發(fā)表了學術(shù)論文50余篇,出版了《工程控制論》等數(shù)部專著。甚至他的導師馮·卡門也曾贊揚他說:“你在學術(shù)上已經(jīng)超過了我!”
不過,在1949年,當錢學森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他和夫人蔣英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回到祖國去,為新中國出力?!倍藭r的美國,麥卡錫主義正在盛行。他們指控錢學森不但是共產(chǎn)黨員,還吊銷了他參加機密項目研究的證書。
(蔣英舊照)
錢學森以此為借口,提出了回國的要求。接到消息的海軍次長金貝兒下令:“錢學森無論在哪里,都能抵上5個師。就算槍斃他,也不能讓他回到中國去?!?/p>
從此,錢學森遭到了美國方面的種種刁難。1950年8月的一天,錢學森收到美國移民局的通知,不準他全家離開美國。當錢學森將自己的全部家當打包托運后,在海關(guān)又遭到了美方的無理扣押。
他們給出的荒唐理由是,在錢學森托運的數(shù)百公斤書籍里,發(fā)現(xiàn)了所謂“軍事機密”材料。
美方不但扣留了錢學森的行李,還在1950年9月9日,以莫須有的罪名悍然拘留了錢學森本人,將他關(guān)進了特米那島上的拘留所,進行所謂的審查。
其實,明眼人都明白,美國之所以扣留錢學森,其根本原因,是害怕錢學森這位世界知名科學家給新生中國帶來的力量,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quán)地位。他們自己都對錢學森的能力贊不絕口:“錢學森是幫助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銀河中的一顆明亮的星?!?/p>
在看守所里,看守人員對錢學森進行了殘酷的折磨。短短15天,錢學森就減重了30磅。這種非法拘禁,除了對錢學森的身體造成傷害外,更是對他精神的摧殘。
后來,加州理工學院和中國留美學生一起努力,在交納了15000美元保釋金后,錢學森終于被釋放。但美國仍然對他的住所進行監(jiān)視,并強令他每月去美國移民局登記,還要隨時接受移民局官員的傳訊。
(錢學森舊照)
如此殘酷惡劣的環(huán)境,錢學森的回國之路,幾乎被堵死了。但他無時無刻不在想方設(shè)法盡快回國,并為此策劃了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
一天,錢學森夫婦倆相攜走進了一家咖啡廳。兩人要了兩杯咖啡,慢條斯理地品嘗著,似乎要在這個咖啡店里消磨一個下午。身后當然少不了尾隨而來的兩名美國特工。突然,錢學森站起來對蔣英說,他要上趟廁所,兩個隔桌而坐的特工沒有任何動作。
就這樣,錢學森將一封寫在卷煙紙上的求救信,寄給了比利時親戚,囑咐他們轉(zhuǎn)交給錢學森父親的老師陳叔通先生。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將信件迅速轉(zhuǎn)交給了周總理。
周總理高度重視錢學森的來信,國內(nèi)科技界的眾多學者也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在黨中央的周密安排下,營救錢學森的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錢學森舊照)
1955 年6月5日,中美兩國在日內(nèi)瓦舉行的第五次大使級會談上,雙方同意就兩國僑民回國問題展開磋商。美方向中國提交了一份包括軍事人員在內(nèi)的名單,希望中國政府釋放他們回國。作為回應,中方代表團也向美方提供了包括錢學森在內(nèi)的留美人員名單。
不過,談判并不順利,美方堅持認為錢學森并非主動要求回國,中方拿不出讓他們信服的證據(jù)。為了表示誠意,中方在談判過程中,曾主動釋放了4名美國飛行員,但美方仍然在錢學森的問題上寸步不讓。
直到錢學森這封求救信的出現(xiàn),才讓美方談判人員啞口無言,不得不釋放了錢學森。當然,中方也兌現(xiàn)了談判時的承諾,釋放了美方11名被拘押的飛行員。
1955 年10 月8 日上午,錢學森終于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回到了他闊別20年的祖國。
在全新的征程上,錢學森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衛(wèi)星的研制和發(fā)射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
(參考資料:《1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