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_日韩人妻潮喷视频网站_日本最新最全无码不卡免费_日韩AV无码中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軍事新聞 >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英雄兒女“王芳”,

時間:2021-02-05 14:45來源:網(wǎng)絡整理 瀏覽:
浴血三八線93: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解秀梅作者:相忘于江湖歲月不改,青山仍在;山河無恙,英雄歸來。電影《金剛川》的預熱和第七批抗美援朝烈士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英雄兒女“王芳”,轉業(yè)歸于平凡

浴血三八線93: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解秀梅

作者:相忘于江湖

歲月不改,青山仍在;山河無恙,英雄歸來。

電影《金剛川》的預熱和第七批抗美援朝烈士遺骸的回歸,把崢嶸歲月拉近到人們的眼前。老電影《英雄兒女》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但很多觀眾并不了解,妹妹“王芳”雖然受到主席接見,可是轉業(yè)后卻歸于平凡,默默度過了一生,而“哥哥”則永遠留在了三千里江山。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英雄兒女“王芳”,轉業(yè)歸于平凡

《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楊根思,1950年11月在阻擊戰(zhàn)中壯烈犧牲,另一位原型蔣慶泉,不幸重傷被俘。而“王芳”的原型解秀梅,受到主席接見,失聲痛哭,另一個“妹妹”原型張道華,和粉絲結了婚。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英雄兒女“王芳”,轉業(yè)歸于平凡

《英雄兒女》中的王芳

一、唯一立一等功的志愿軍女兵

1951年11月30日,是19歲的河北姑娘解秀梅終生難忘的一天。

作為志愿軍68軍202師政治部文工隊的一名女隊員,解秀梅和幾個文工隊員代表師首長來到前線慰問和護理傷員,簡易的醫(yī)護所設在山下的小村莊,護理之余,解秀梅還常去山里打柴。

這天下午1點左右,解秀梅一個人從山上打柴回來,遠遠看見9架敵機從遠處飛來,到了醫(yī)護所的村莊上空,降低高度瘋狂掃射投擲炸彈。傷員大部分都已經(jīng)轉移,只剩下重傷的605團一個排長李永華。解秀梅不顧房子被大火包圍,三步并作兩步,勇敢地沖了進去。

一個19歲的女娃娃,要背一個大男人實在有些吃力??墒墙庑忝奉櫜涣四敲炊?,情急之下背起李永華就往屋外跑,沒跑幾步,兩顆汽油彈就落在房頂上,剎那間整個房子被大火吞沒,飛濺的火星濺了兩人一身。解秀梅急忙撲滅自己和李永華身上的火,背起他繼續(xù)往山上跑。

幾架飛機在后面一邊追趕,一邊掃射投彈,李永華為了不連累解秀梅,再三催促她放下自己趕緊隱蔽,執(zhí)拗的解秀梅卻說自己任務就是保護傷員。說話間,一顆炸彈從天而降,機敏的解秀梅放下李永華,轉身撲在他身上,李永華沒有事,解秀梅的棉衣卻被彈片打破多處負傷流血。

解秀梅爬了起來,背起李永華繼續(xù)往山上跑,終于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不久,入朝一年的解秀梅榮立一等功,這也是抗美援朝戰(zhàn)場160多名一等功的唯一女兵。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英雄兒女“王芳”,轉業(yè)歸于平凡

解秀梅

二、誰說女子不如男?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

可是,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初期,或許是出于保護目的,或者是考慮到異國他鄉(xiāng)無后方作戰(zhàn)的艱苦性,彭老總沒有讓女兵參戰(zhàn)。隨著戰(zhàn)事愈演愈烈,傷病員逐漸增多,戰(zhàn)場救治和手術醫(yī)護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在國內(nèi)的很多女兵得知這一情況后,紛紛請戰(zhàn)要求入朝參戰(zhàn)。

這些女戰(zhàn)士來到戰(zhàn)場上,一個個巾幗不讓須眉,解秀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到底有多少女兵參加了抗美援朝,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統(tǒng)計。在已知的197653名志愿軍烈士中有多少女戰(zhàn)士?這需要確認。60軍戰(zhàn)史《屢創(chuàng)奇跡的六十軍》記載:

每個師醫(yī)院、文工隊、師直機關女兵約70多人。軍機關、文工團、軍醫(yī)院女兵120人左右。這樣全部加起來,60軍赴朝女兵在300~400人,她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揮著戰(zhàn)斗作用。

早在1951年5月第五次戰(zhàn)役,180師三分院的女兵張道華,背著傷員突圍時,身負重傷,雙目失明。只好讓傷員自己先突圍。突圍的傷員說:就是爬也要爬回去,找到同志們回來救你出去。

張道華醒來后,忍痛摸索著沿公路向北爬,一聽到坦克履帶聲和美國兵嘰哩呱啦的叫喊聲,就滾到路邊排水溝裝死。美國兵用腳踹她翻過身來,渾身是泥滿腹是血,怎么看也是一個死人,更分不清是女是男。不知道爬行了多長時間,張道華終于聽到了有人說中國話。

原來,180師二梯隊的王逸民、張杰經(jīng)過一夜突圍來到這里,張道華幸運獲救了。為了回來救她,60軍醫(yī)院三分院的院長張進錫親自折返回來尋找,不幸中炮犧牲。張道華聽后,泣不成聲。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英雄兒女“王芳”,轉業(yè)歸于平凡

緊急救護的女戰(zhàn)士

三、要哭,就趴在主席懷里哭

解秀梅,1932年出生于河北高陽貧農(nóng)家庭,16歲參軍。入朝時只有19歲,卻經(jīng)常主動幫體弱傷病的男戰(zhàn)士背50多斤的行李挎包,瘦弱的解秀梅背著2副行裝一路行軍,18天到達前線。

作為一名文工隊員,解秀梅最擅長把英雄事跡改編成快板,和女兵們一起到一線慰問演出。一有時間,解秀梅還會主動護理傷病員,把戰(zhàn)士的傷腳放到自己棉襖里暖和,戰(zhàn)士深受感動。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英雄兒女“王芳”,轉業(yè)歸于平凡

1952年5月23日,解秀梅作為志愿軍文藝工作者歸國觀光團的一員,受到主席的親切接見。解秀梅被榮幸地選為代表,向主席獻花。和主席握手后,解秀梅突然抑制不住,像親人一樣,撲到主席懷里痛哭。

主席給解秀梅題字:“志愿軍為中國人民爭了光,人民感謝你們!”

1953年6月,雙目失明仍頑強地堅持突圍的張道華,參加了青年團代表大會,受到毛、周等接見。主席握著張道華的手,連聲夸她是好樣的。小平、陳毅也再三感謝她為祖國人民爭了光,為四川人民爭了光。后來,張道華還和一位傾慕她的“粉絲”李亞龍結為伴侶。

四、英雄兒女的平凡人生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俠客行》留下了千古名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1956年,轉業(yè)后的解秀梅先后擔任了徐州鼓樓區(qū)區(qū)委書記、臨沂國棉八廠黨委副書記、石家莊興化印刷廠副廠長等職。由于身體不好,離職休養(yǎng)后定居石家莊,過著淡泊名利、低調(diào)簡樸的生活。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英雄兒女“王芳”,轉業(yè)歸于平凡

歸于平凡的解秀梅

1994年,記者找到《英雄兒女》的原型之一解秀梅,62歲的老人已疾病纏身。

一年后,距1996年春節(jié)19天,“志愿軍中的花木蘭”解秀梅老人與世長辭,享年64歲。

【深耕戰(zhàn)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