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在中國的體壇中,有一個著名的“小女人”。
155cm的身高一直是她的痛點,也因此被省隊、國家隊接連拒之門外?。
?
在她14年的運動生涯中,共拿到了18個世界冠軍。
她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
她是鄧亞萍,雖然個子小,但在大家眼中她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女人”。
薩馬蘭奇說:“這個自身條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夠長久稱霸女子乒壇,在鄧亞萍身上我看到了奧林匹克精神?!?/p>
她巔峰時刻退役,在連 26 個英文字母都不會寫的情況下,憑毅力先后獲取清華大學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和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她說,“我就像活著的歷史人物”。
鄧亞萍的父親是河南省乒乓球隊的教練,所以在鄧亞萍5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練球。8歲的時候,她就拿到了河南省兒童組的冠軍。
本來,鄧亞萍可以進入河南省隊參加更為系統(tǒng)的訓練,但是被組織拒絕了,原因是鄧亞萍的個子比同齡人矮一大塊,不太適合職業(yè)體育。
回到家鄧亞萍的父親問她:“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如果同意就停止訓練;如果不同意這種看法,就要加倍努力成為第一,證明他們的選擇不是正確的?!?/p>
10歲的鄧亞萍小小斗志被激起,她說“我肯定能戰(zhàn)勝他們?!?/p>
鄧亞萍的父親認為她的女兒可能未來不會長的很高,所以他根據鄧亞萍的短板,整整讓她練習了兩年正手,讓她練習進攻。
鄧亞萍回憶說,那時父親逼他練習的很緊,每天跳臺階,練體能。
“每天訓練13小時,每周7天無休?!?/p>
正是這樣的訓練,讓鄧亞萍在13歲的時候就戰(zhàn)勝多位成人組世界名將,取得全國冠軍。
5年前的劇情又一次發(fā)生了。她本來應該進入國家隊,但五個教練中有四個人反對,理由還是一個:鄧亞萍的個子太矮了。
但只有女隊主教練張燮林持不同的意見,她認為鄧亞萍的身高不是劣勢,個子矮能讓鄧亞萍看到對面的來球比別人高,更適合進攻。
在張燮林的堅持下,1988年,15歲的鄧亞萍終于進了國家隊。
進入國家隊后,鄧亞萍不敢有一絲放松。她每天綁著沙袋、使用鐵拍子,來強化力量,每天都加時加點的練習。
1989年,16歲的鄧亞萍第一次參加世乒賽就和喬紅合作成為女雙冠軍。
這是她獲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1991年,鄧亞萍在世乒賽女單決賽中,遇到了兩年前將她擋在八強之外的朝鮮名將李粉姬。
鄧亞萍早就在上次的失敗后暗自告訴自己:“此生不會第二次輸給同一個人”。
看到對面的對手李粉姬,鄧亞萍格外興奮,兩年里積蓄的力量徹底爆發(fā)。
“我覺得自己打得非常專注,當時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贏!”
只用了45分鐘,鄧亞萍就取得了自己第一個單打世界冠軍。
從那一刻開始,這個小個子的女人幾乎統(tǒng)領了各大乒乓賽事的單、雙打冠軍,那個時期甚至被稱為乒乓球的“鄧亞萍時代”。
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對鄧亞萍的出眾球技和拼搏氣質十分欣賞,甚至為她親自頒獎并用手輕撫了一下她的臉頰。
這一刻,被奉為體壇經典。
后來,薩馬蘭奇叮囑當時年輕的鄧亞萍,“將來你要把英語學好了,這對你很重要?!?/p>
24歲那年,鄧亞萍帶著四枚奧運金牌,18個世界冠軍的榮耀退役了。
當時,她選擇了去清華大學英語系讀書。
但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鄧亞萍連26個字母都寫不全,對英文就是一張白紙。
老師講的課對于鄧亞萍更是天書,她只能一字不漏地記著,回到宿舍一點點翻字典死記硬背。
鄧亞萍給自己制定了計劃,她拿著課本從讀音標、學字母開始。每天五點起床,保證每天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她為了可以把課文讀出來,就買來一個復讀機,一邊聽磁帶,一邊跟著讀。
同學們甚至跟鄧亞萍開玩笑說:”你成天讀個不停,當心嘴磨出繭子。“
在超強的壓力下鄧亞萍大把大把地掉頭發(fā),雙眼視力急劇下降。但這些變化鄧亞萍都甘之如飴,她依舊每天快速的吸收知識。
為了更快地掌握英語,幾位英語老師建議鄧亞萍到國外去學習一段時間,經清華大學和國家體育總局批準,1998年初,剛在清華讀了幾個月的鄧亞萍作交換生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突擊英語。
后來鄧亞萍又以同樣的刻苦取得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碩士和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
當再次拜訪薩馬蘭奇時,他稱贊鄧亞萍,“擁有了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現在,47歲的鄧亞萍身上有過很多標簽,“乒乓女皇”、劍橋博士、國際奧委會官員、北京團市委副書記、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投資人。
雖然有時鄧亞萍深處爭議的漩渦,但是她讓我們看到了努力對于一個人來說的重要性。
沒有不努力就成功的天才,人生也沒有那么容易就開掛。
部分資料來源:
海綿演講:鄧亞萍:因為我個子矮,所以每個球對我來說都是高球,都是機會球
鄧亞萍:人這輩子最貴的一種能力,你有嗎?
鄧亞萍回應商界失?。好糠菔聵I(yè)我都經得起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