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灣灣似乎進入了“打造海上戰(zhàn)力”的癲狂期。
在600噸級“塔江艦”下水后,菜菜子在社交媒體上宣稱,還要在未來3年建造6艘同型艦艇;在關于灣灣自造潛艇方面,綠媒聲稱傳來重大好消息:“美國爸爸”已經同意提供關鍵性的數(shù)字聲吶設備和相關技術。

最令綠媒和一些灣蛙陷入癲狂的,是有消息稱灣灣已經編制計劃,打造一款“臺灣版小型航母”,目標是借鑒日本的“日向”級直通甲板兩棲攻擊艦,排水量在兩萬噸左右,可以實現(xiàn)搭載艦載戰(zhàn)機。
灣灣一些人還自夸說,“有了這些武器裝備,即便解放軍奪取東沙島或者其他島嶼,臺軍也能第一時間展開反爭奪。”
但是,刀哥覺得灣灣發(fā)展這些武器,除了是表演給島內一些民眾看和“美國爸爸”看之外,頂多就是給解放軍送來了更多的靶船而已。
臺海軍“沱江”級巡邏艦后續(xù)量產型首艦——“塔江艦”在15日經過命名儀式下水后,出席儀式的菜菜子顯然很興奮。她隨后在社交媒體上還宣布了一個聽上去“野心勃勃”的目標——到2023年底建造完成6艘同型巡邏艦。
為什么會加快建造呢?
臺海軍宣稱,由于目前“敵情威脅劇增”,在不增加后續(xù)11艘艦艇的總預算下,修訂于2023年完成6艘建造,快速提升防衛(wèi)戰(zhàn)力。
臺軍原本的規(guī)劃是,到2025年前打造3艘同型后續(xù)艦?,F(xiàn)在是到2023年底將建造完成6艘。不但時間提前了兩年,而且數(shù)量上還增加了3艘,兩者之間的差距太大了。且不說灣灣之前的建造艦艇速度就難有按時交付,現(xiàn)在加快這么多,明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了增加一點說服力,臺海軍發(fā)出聲明稱,“塔江艦”是高效能艦艇,其后續(xù)艦艇是臺軍自造軍艦及打造不對稱戰(zhàn)力的重要項目,因此“將持續(xù)秉持審慎嚴謹?shù)膽B(tài)度與風險管控,落實相關政策,為海軍增添新的戰(zhàn)力”。
灣灣“副防長”張哲平在“立法院”接受備詢時則表示,加速建造的計劃是與經過臺海軍慎重評估后的,而且與承攬廠商龍德造船公司進行了研討,制造方有這個生產能力。
不過,一些臺灣網友說,菜菜子和臺軍就是放個“嘴炮”而已,騙騙那些綠營支持者。

關于灣灣自行建造的常規(guī)動力潛艇,臺軍在同一天也透露了一個重要進展。
一項“關鍵設備”——數(shù)字式聲納系統(tǒng),據(jù)稱已經獲得美國的輸出許可。張哲平16日表示,美國方面15日已通知臺方,相關程序已經完備。
簡單說,聲吶就如同潛艇在水下行動時的“眼睛”和“耳朵”。主要是利用水下聲波,實現(xiàn)水下信息傳遞和探測的設備。聲納在軍事上,可用于對敵艦艇的搜索、跟蹤、識別和定位。
過去,數(shù)字聲納系統(tǒng)對于臺軍來說是“紅區(qū)”裝備,指的是灣灣無法研制,必須向外尋求援助的技術。而這類涉及“紅區(qū)”裝備技術,還包括綜合作戰(zhàn)系統(tǒng)、數(shù)字聲納、柴油主機、魚雷、導彈系統(tǒng)等。
其實,灣灣最開始是想從美國購買潛艇,但是美國早就不建造常規(guī)動力潛艇了,而其他能夠建造常規(guī)動力潛艇的國家沒有有一個敢接這份訂單,所以灣灣只好悻悻地宣布自己建造潛艇。
可是,在2016年自造潛艇后,一直沒有動靜,因為灣灣也清楚,光靠自己那點技術儲備根本造不出來。所以,在憋了4年之后終于在今年11月硬著頭皮宣布正式開工,由臺灣“中科院”、臺海軍及臺船公司共同建造。
灣灣計劃在已有的4艘老舊潛艇的基礎上,建造8艘新潛艇。第一艘預計在2025年之前交付。要知道,臺海軍目前擁有的4艘潛艇中,有2艘是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建造的。一出海,都被稱為“活棺材”那種。
除了新型巡邏艦和潛艇之外,灣灣還想搞更大的動作。

那就是計劃打造具有水平甲板、被稱為“臺版小型航空母艦”的兩棲攻擊艦。對此,有島內軍事磚家“豪言”,一旦大陸奪取南海東沙等島嶼,臺軍就能出動臺版航母“反制”,展開“衛(wèi)疆奪島作戰(zhàn)”。
聽著怎么那么可笑?看到這句話,刀哥都忍不住笑出聲了
據(jù)稱,這種“臺版小型航空母艦”類似于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適合多種任務的特性是該艦的一個重點。臺媒稱,該艦將參照日本建造的“出云”號直升機航母,甚至像韓國“獨島”號。預估排水量超過兩萬噸,設計搭載攻擊直升機。
那么,灣灣正在建造和計劃中建造的這些海軍武器,到底能發(fā)揮多大的戰(zhàn)力呢?
先來看看他們吹噓成“航母殺手”的“塔江艦”及該級艦艇。臺軍宣稱,這種艦艇將成為未來海戰(zhàn)中,主要對抗解放軍的“不對稱戰(zhàn)力”。
臺軍宣稱,第一,“塔江艦”這種雙體型艦艇具有高速機動性,在水面作戰(zhàn)時能夠更加靈活;第二,經過性能改進后,該艦的火力更加強大;第三,能夠配合戰(zhàn)場環(huán)境,達到威懾和延緩登陸海島的作戰(zhàn)目的。
真的如此嗎?
看看臺軍公布的數(shù)據(jù),“塔江艦”雖然是雙體船,最大航速也就30節(jié),與大型水面戰(zhàn)艦的最大航速相比差不了多少。所以,并不能發(fā)揮解放軍海軍022型那種導彈快艇的靈活、快速的優(yōu)勢。
而且,“塔江艦”排水量不到700噸,但臺軍為了展示其所謂的“攻擊力強大”,密集地搭載著各種武器,包括“雄風-2”、“雄風-3”等反艦導彈,還有76毫米主炮、防空導彈、“密集陣列”近防系統(tǒng)等等。
此外,還配備了3D空中搜索雷達、飛機搜索雷達、射擊控制雷達、威脅預警電子探測系統(tǒng)、干擾彈發(fā)射系統(tǒng)等。
一眼就能看出,這種小型艦艇上了如此種類龐雜的武器,已經變成了“展示臺”,作戰(zhàn)時的協(xié)調性就根本拋在腦后了?!靶埏L-2”是亞音速導彈,“雄風-3”是超音速導彈,搭載兩種類型的反艦導彈,這在700噸級的水面戰(zhàn)艦里是罕見的。
所以,連美國媒體都忍不住批評說,臺軍研發(fā)的這種輕型護衛(wèi)艦“是一種盲目堆砌的武器”,就像驅逐艦的火力擠進了魚雷快艇的船體,不僅影響了航行性能,還受到艦艇噸位的限制,無法安裝高性能的空對海搜索雷達,根本無法發(fā)揮導彈性能。
至于灣灣自造的潛艇,這個更是“畫下一個大餅”。臺灣尋求新的潛艇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當初美國在2001年時也曾同意向臺出售8艘常規(guī)動力潛艇,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建造不了,已經沒有生產線了。這項軍售也沒有實現(xiàn)。
拖沓至今,民進黨當局完全就是為了搞個“政績”,硬著頭皮宣布自造。相比之下,相比之下,近20年時間里,解放軍已經打造出世界最大規(guī)模之一的海軍,擁有新一代核潛艇、航空母艦和下餃子般的萬噸大驅、防空型驅逐艦等等。
而灣灣設想的所謂“臺版小型航空母艦”,更是空中樓閣。一是灣灣根本沒有制造萬噸級大型戰(zhàn)斗艦艇的經驗;二是兩棲攻擊艦要想發(fā)揮戰(zhàn)斗力,必須有其他輔助艦艇和其他空中和水下平臺一同配合。

就像臺灣網友說的,臺軍宣布建造的這些艦艇,就是給解放軍“東風快遞”送個靶子。
為什么菜菜子這時候搞出這么多武器計劃,而且還表現(xiàn)的這么高調?
有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民進黨當局之所以在軍力建設上最近動作頻頻,主要是做給美國和當選總統(tǒng)拜登看的。是想告訴美國,我在盡力扮演好“以臺制華”的角色,我還是一顆有利用價值的棋子,你們不能把我當成棄子。
不久前,美國一些議員和研究美臺關系的學者就給民進黨當局放出信號,必須更多地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不能依靠美國到時候去“出兵救臺灣”。
克林頓政府時期,臺灣曾受“規(guī)制”,因此民進黨當局不忘前情,一定要拼命向美國示好,明示自己很努力地在做著馬前卒的角色,讓美國沒有不幫他們的道理。
同時民進黨當局也是在掩飾自己的心虛,畢竟大陸反“臺獨”壓力越來越大,民進黨如芒刺在背,也要虛張聲勢,搞點動作,提高士氣,安撫民眾。

軍事專家李杰告訴刀哥,不管民進黨當局現(xiàn)在未來如何“折騰”,都不可能威脅到大陸,其在尖端武器方面的任何一項突破,都難以形成武器配套,占據(jù)世界先端。
所謂“自造”喊了近20年,只是忙于填補空白,今天靠著美國人解決了聲吶系統(tǒng),接下來通信系統(tǒng)、武器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每一個系統(tǒng)都是一道關,都要花長時間去解決,且不說能不能解決,即便解決了,跟世界領先水平相比又落伍了。
所以民進黨當局不過是拉美國的大旗給自己長臉。臺灣要想依靠自己提高自衛(wèi)能力是不可能,其所有武器技術都來自美國,花的都是大價錢。美國人在背后數(shù)錢數(shù)的很開心。
李杰說,像巡邏艦、布雷艇這些裝備,即便臺灣能造出,也是比較低端的,就算有了這么個東西,能不能形成戰(zhàn)力要另說。至于“臺版小型航母”更是虛無縹緲,在沒有船塢、沒有鋼板、沒有設備、沒有艦載機、沒有系統(tǒng)的情況下,只能是吹牛不打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