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如果不出意外,中國經(jīng)濟總量將在不遠的將來超過美國,盡管各種來源對所需時間的估計還不一致。美中為臺海沖突而大打出手不是不可能,但肯定是茲事體大。中國的既定國策是和平統(tǒng)一,但臺獨必打。美國會為了保衛(wèi)臺獨而出兵嗎?這是一個政治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軍事介入的勝算和成本。蘭德公司是二戰(zhàn)之后美國空軍建立的智囊機構,對美國政府的戰(zhàn)略分析和決策有很大影響。2015年蘭德公司發(fā)表了名為《美中軍事力量比判》的長篇報告,正文長達355頁,全篇更是長達430頁,從多方面研究、評估美中軍事沖突中各個層面雙方的優(yōu)劣和勝算,并以1996、2003、2010、2017年幾個時間點做趨勢分析,推斷未來。5年過去了,這依然是對于美中軍事對抗最詳盡的研究報告。相信美國內(nèi)部對這報告會有定期更新,要是能對比就好了。本系列只能根據(jù)2015年的原文分篇評述,在可能的情況下增補。
蘭德的2015年長篇報告至今依然是最權威、詳盡的美中軍事力量對比研究
蘭德報告涵蓋美中在臺海和南海沖突的兩個情況,但報告也坦率承認,美中在南海沖突的可能性和動力遠遠不如臺海。對于臺海,報告只討論??諔?zhàn)場,不討論地面戰(zhàn)爭的問題。事實上,臺海打到登陸之后的地面作戰(zhàn),結局只是時間問題了。有意思的是,報告也完全忽略了臺灣和日本軍力的因素,完全是美國與中國的對抗。本系列將重點集中于臺海部分,南海部分分篇單述。
一般認為,臺海沖突將是??諡橹黧w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大局將在海上和空中決定。到了解放軍登陸臺灣的時候,戰(zhàn)爭的大勢已定。在海空戰(zhàn)中,制空權至關重要。離開制空權,制海權就無從談起。從二戰(zhàn)中巴巴羅薩作戰(zhàn)到十月戰(zhàn)爭,制空權要從地面抓起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把對方空軍基地打掉,把對方的空中力量消滅在地面上,這是效率最高的制空作戰(zhàn)。
傳統(tǒng)上,這是轟炸機和戰(zhàn)斗轟炸機的任務,但中國空軍的進攻性打擊力量盡管歷史不短,在實力上還處在早期發(fā)展中,因此中國走了世界軍事歷史上獨特的道路,發(fā)展了非對稱的大規(guī)模導彈打擊力量。中國已經(jīng)組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導彈打擊力量,二炮的核常兼?zhèn)淠芰σ惨虼耸鞘澜缟溪毺氐摹?/p>
從1996年到2017年,二炮/火箭軍的發(fā)展是驚人的。蘭德沒有包括經(jīng)取的是可以覆蓋日本的東風16、17,更沒有可以覆蓋關島的東風26
二炮不僅裝備了大量近程、中程、中遠程和遠程彈道導彈,還裝備了大量巡航導彈。彈道導彈按射程分類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一般認為1000公里以內(nèi)為近程,1000-3000公里為中程,3000-5500公里為中遠程,5500公里以上為遠程(也稱洲際導彈)。對于臺海沖突來說,近程導彈的射程足夠涵蓋臺島和位于韓國的美國空軍基地,中程導彈把沖繩、大部分日本和菲律賓的美國空軍基地置于射程之內(nèi),中遠程導彈則可以威脅到關島。
中國各型導彈一覽
DF-11和DF-15是二炮最早裝備的用于常規(guī)打擊的彈道導彈,DF是"東風"的簡稱。這兩種單級固體火箭推進的近程彈道導彈都是公路機動發(fā)射的,研制開始于80年代,最初用于出口。第一代DF-11采用慣導,圓公算概率誤差(CEP)達到600米,也就是說,導彈有一半概率會落在瞄準點為圓心的600半徑以內(nèi)。DF-15不僅射程較遠,也采用了初級的末端制導,CEP下降到300米。
2003年時,新一代DF-15投入使用,DF-11A則采用GPS中繼修正,精度提高到200米。部分DF-11A還具有光學末端校正,精度進一步提高到20-30米。DF-15A稍后則采用GPS制導和雷達末端校正,精度提高到30-45米。2009年時,DF-15B據(jù)稱擁有主動雷達制導和激光測距,精度達到5-10米。
DF-16則是全新的導彈。這是兩級固體火箭推進的,射程介于近程和中程之間,足夠覆蓋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DF-16尺寸較小,成本較低,在部署上與DF-15相當,但在射程上與DF-21C低端重合。不僅可用于從大陸深遠縱深覆蓋臺島目標,還在攻擊沖繩目標時具有比DF-21C更高的效費比,具有很高的使用靈活性,英國的簡氏甚至認為DF-16可能會取代DF-11和DF-15。
由于時代局限,蘭德報告提到了DF-21C,但沒有提到DF-16、DF-17、DF-26?;蛟S正是預見到無法有意義地預測中國軍事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蘭德報告只預測了兩年后的2017年,必須說,這是明智的
DF-21是"巨浪上岸"的結果。中國以60年代研發(fā)的"巨浪"潛射彈道導彈為基礎,研發(fā)了具有公路機動發(fā)射能力的DF-21中程彈道導彈。這原本是核導彈,但2000年后中國研發(fā)了常規(guī)彈頭、具有GPS中繼彈道修正和雷達末端校正的新一代DF-21C,在外觀上與核彈頭的DF-21系列無法區(qū)別。中國對各種彈道導彈的數(shù)量是保密的,外界對常規(guī)彈頭的DF-21C的確切數(shù)量始終不清楚。
除了彈道導彈,中國的巡航導彈也開始形成數(shù)量。巡航導彈實際上就是一次性使用的無人駕駛自殺飛機,技術難點不是飛起來或者有足夠的射程,而是超低空巡航和遠程精確制導。外界對中國的巡航導彈項目有很多混淆,名稱上也有"東海"、"長劍"等多種名目,蘭德在報告中統(tǒng)稱為DH-10,DH是"東海"的簡稱。DH-10有陸基發(fā)射和空中發(fā)射兩種,空中發(fā)射平臺為轟-6。DH-10的射程高達1500-2000公里,由轟-6攜帶、在1800公里距離上空中發(fā)射的話,實際最大射程至少3300公里,可以覆蓋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轟-6H可以攜帶兩枚DH-10,更新的轟-6K可攜帶6枚DH-10。到2014年,在中國空軍的106架轟炸機中,有36架是新型的轟-6K,70架是較老的轟-6A/H/M。
蘭德提到了轟-6K,但也沒有預見到轟-6N
自從1996年臺海導彈危機以來,中國一直在致力于研制反制美軍干涉的殺手锏武器,這不是秘密。但在很長時間里,對于這些傳說中的殺手锏,有三個問題一直難以解答:
1、 存在性
2、 數(shù)量
3、 有效性
中國的保密制度又嚴格,又漏洞百出,這使得西方難以判斷坊間傳聞的真假。歷次演習和閱兵展示逐步確認了很多坊間傳聞,包括俗稱"關島快遞"的DF-26,這應該就是蘭德報告中"型號不明"的中遠程彈道導彈。蘭德認為DF-26在2016-19年間才能服役,DF-16也只有少量服役。但在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中,就有16枚DH-26拉上了長安街,另有8枚DF-16也拉上了長安街。很難想象中國會為了閱兵而把所有戰(zhàn)備導彈都拉上長安街游行。換句話說,對中國的導彈數(shù)量不宜低估。同時,美國國防部關于DF-11/15的數(shù)量從2010年開始就穩(wěn)定在1200枚左右,多年不變,美國國防部對此并無說明。一種解釋是中國正在用較新型號的DF-11/15取代過期的導彈,所以總數(shù)大體不變;另一種解釋是美國國防部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索性不猜了。但中國導彈的有效性不再需要懷疑,遙遠海上機動的航母都能打中,跑道這樣的固定目標就不用說了。蘭德羅列的DF-15B(也在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中展示)達到驚人的5米,這已經(jīng)接近巡航導彈的精度了,徹底改變彈道導彈精度不高的傳統(tǒng)觀念。
蘭德對臺海沖突的構想是典型的西方臆想:隨著中國國力強盛,中國對國家統(tǒng)一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在大陸對臺灣強力施壓未果之后,臺灣反彈,走向獨立,于是大陸決意發(fā)動軍事進攻,武力統(tǒng)一。在臺海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的時候,美國應臺灣要求協(xié)助保衛(wèi),美中軍事沖突由此爆發(fā)。中美都有足夠時間準備,都有搶先攻擊的機會。中國可以放手攻擊周邊美軍基地,美國可以放手攻擊中國大陸目標(戰(zhàn)略目標除外)。這樣的想定有多少現(xiàn)實性值得另外討論,但這提供了中美軍事沖突的地緣政治背景框架。
中國周邊主要美國空軍基地
對于美國空軍來說,地理環(huán)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美國缺乏離臺海戰(zhàn)場近便的空軍基地??紤]到典型戰(zhàn)斗機不經(jīng)空中加油的作戰(zhàn)半徑大約為1000公里,只有嘉手納和普天間在有效半徑之內(nèi),而普天間只有一條2700米跑道,設施以保障陸戰(zhàn)隊的直升機為主,并不適合保障大規(guī)??罩凶鲬?zhàn)。但中國空軍有39個空軍基地在距離臺北800公里以內(nèi)的范圍。中國只需要集中火力打掉嘉手納和普天間,就可以迫使美國空軍戰(zhàn)斗機增加航渡時間,降低出動率,極大地削弱在臺??沼虻目捎脤嵙?。巖國也在DF-16的射程之內(nèi),如果巖國也被打掉,離臺海最近的就是橫田了。2200公里單程加上在戰(zhàn)區(qū)維持必要的留空時間,將要求在出航和返航途中各空中加油至少一次。加油機也是需要空軍基地的,而且需要很長的高質(zhì)量跑道??罩醒不氐募佑蜋C還需要護航,否則加油機被打掉,一批亟待加油的戰(zhàn)斗機都可能被迫墜海,但向加油點匯合的戰(zhàn)斗機容易暴露加油機的位置。這些都增加美國空軍的戰(zhàn)術負擔。
在一些圈子里,嘉手納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了
熟悉安德森的人也越來越多
韓國的群山和烏山在理論上也可以使用,但考慮到中國與韓國的關系,韓國基地靠不住,美國空軍不能指望韓國容許美國飛機從韓國領土內(nèi)的基地出擊到臺海。即使美國飛機從群山和烏山出擊,這里離山東的距離沒有超過福建到臺灣多少,沖繩都被納入打擊范圍了,沒有理由認為群山和烏山就不能。
橫田、三澤、安德森距離更遠,但也在中國的中程和中遠程導彈射程之內(nèi)。
蘭德用作戰(zhàn)模擬方法研究中國對美國空軍基地的攻擊效果。作戰(zhàn)模擬也稱仿真,這實際上是數(shù)字化的沙盤演習。蘭德假定飛機散布在停機坪、機庫和加固機堡內(nèi),彈道導彈配備反跑道專用的集束鉆地彈藥,停機坪上暴露的飛機用彈道導彈運載的集束彈藥攻擊,機庫和機堡內(nèi)的飛機用配備單彈頭的巡航導彈攻擊。在數(shù)字沙盤演習中,中國導彈攻擊以嘉手納和安德森為主要目標,以癱瘓時間長度為評估指標。癱瘓時間很短沒有戰(zhàn)術意義,癱瘓時間達到幾天甚至幾周,那雖然不至于就此迫使美國空軍退出戰(zhàn)斗(美國空軍還可能從更遠的基地出動),但至少極大地降低美國空軍的出動率和戰(zhàn)斗效率。嘉手納是距離臺海最近的空軍基地,這也是臺海周邊800公里以內(nèi)唯一的美國空軍基地,安德森則是離臺海最近的美國本土基地。打癱這兩個基地具有最大的典型意義。
數(shù)字沙盤演習以1996、2003、2010、2017年為基準時間點進行。在1996年和2003年,中國尚缺乏足夠的中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還沒有形成戰(zhàn)斗力,美國空軍的出動基本上不受阻礙。2010年時,嘉手納已經(jīng)在DH-10的射程之內(nèi),但安德森只有用轟-6在作戰(zhàn)半徑的極限上空中發(fā)射的DH-10可以覆蓋,否則還在射程之外。到2017年,嘉手納可能在幾百枚中程導彈和近千枚巡航導彈的射程之內(nèi),但蘭德對于安德森所受的威脅水平不確定,既可能面對有限增加的轟-6加DH-10的威脅,也可能面對全新的中遠程彈道導彈的威脅。蘭德報告是在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和DF-26還沒有確認的時候做出的。
數(shù)字沙盤演習按照跑道攻擊、停機坪攻擊、機場設施攻擊三個情況分析,并以嘉手納為典型案例。
嘉手納是駐日美國空軍的主要基地,駐扎著第5航空隊第18聯(lián)隊,下轄第44"吸血蝠"中隊和第66"斗雞"中隊,都裝備F-15C/D戰(zhàn)斗機,在戰(zhàn)時可得到太平洋空軍和美國本土空軍的增援,如弗吉尼亞的蘭利空軍基地第一戰(zhàn)斗機聯(lián)隊的F-22戰(zhàn)斗機。嘉手納有兩條3600米長的跑道,一條60米寬,另一條90米寬.。戰(zhàn)斗機在航展中會表演超短距離起飛和降落,但在作戰(zhàn)條件下的重載起飛需要的距離長得多,對于臺海這樣的遠程作戰(zhàn),不重載(甚至超載)起飛根本是在浪費時間。根據(jù)美國空軍的機場搶修手冊,典型戰(zhàn)斗機需要至少1500米長、15米寬的連續(xù)平整跑道才能正常起飛降落,這是戰(zhàn)斗機對跑道的最小平整表面(簡稱MOS)要求。要使得跑道不能起落戰(zhàn)斗機,彈坑分布要確保所有殘留的連續(xù)平整表面小于MOS。因此,對于嘉手納的兩條3600米跑道,中國需要對每條跑道至少在1/3長度和2/3長度處設有兩個瞄準點,確保每條跑道被截成三段,這樣才可能確保每段長度小于1200米,低于MOS要求。
嘉手納只要命中紅點標注位置,就可以有效阻斷戰(zhàn)斗機起飛,藍色是停機區(qū)
安德森也只要命中紅點位置,就可有效阻斷加油機和轟炸機的起飛,紫色是停機區(qū)
在美國空軍手冊里,加油機(包括KC-135和KC-10)的MOS要求為2100米長、45米寬。要使得嘉手納不能起降加油機,只要每條跑道中點有一個瞄準點就夠了,滿載的加油機或其他大型飛機無法在截成兩半的嘉手納跑道上起飛。
蘭德的數(shù)字沙盤演習里沒有計入從滑行道和停機坪起飛、著陸的情況。在緊急情況下,只要滿足MOS要求,滑行道和停機坪也可以起飛、著陸。但滑行道和停機坪的表面鋪裝強度不能經(jīng)受反復起飛、著陸的沖擊負荷,若干次使用后,可能損壞,那時要搶修的就不止跑道,還要包括滑行道和停機坪了。順便說一句,用高速公路充作跑道使用,除非在建造的時候就有相關考慮,否則也有鋪裝標準不夠的問題,只能偶爾為之,不能連續(xù)使用。
導彈攻擊對封鎖跑道的成功取決于5個因素:
1、 中國導彈的數(shù)量
2、 中國導彈的精度
3、 美軍工兵的搶修速度
4、 美軍的反導能力
5、 中國對跑道損毀和修復情況的戰(zhàn)情獲取
蘭德用美國空軍BLU-67反跑道炸彈的數(shù)據(jù)來代表DF-21C的反跑道集束彈頭性能,每個4.75公斤的子彈頭攜帶2.75公斤炸藥,可以造成1.5米直徑的彈坑。DF-21C的運載能力可以攜帶82枚這樣的子彈頭,子彈頭的散布半徑為90米。除非彈著點徹底錯過跑道,否則彈坑之間的平均間距小于9米。較高的彈道和較大的再入速度實際上能造成更大的破壞,但這個效應忽略不計了。蘭德報告中主要考慮DF-21C,但也指出了DF-21C、DF-16、DF-15B混合使用的可能性,這影響到可供使用的導彈數(shù)量。
在數(shù)字沙盤演習中,首先確定瞄準點的數(shù)量,然后根據(jù)CEP計算90%置信度下確保摧毀所需的導彈數(shù)量,顯然CEP為50米的DF-21C具有很高的概率可以確保擊中跑道,這大大降低了所需導彈的數(shù)量。如果CEP大大超過50米,要確保擊中跑道就需要多得多的導彈。在加入反導因素和導彈本身的可靠性后,可以折算出實際需要的導彈數(shù)量。最后命中的導彈數(shù)量的分布用蒙的卡羅方法計算,這是隨機數(shù)值模擬的典型方法,相當于用擲骰子決定隨機事態(tài)的發(fā)展。
CEP為40米的導彈成功封鎖60米寬跑道的概率
對于60米寬跑道,使用CEP為40米和可靠性為85%的導彈,上表列出彈坑分布不超過15米的概率。顯然,單發(fā)導彈已經(jīng)有相當高的摧毀概率,兩發(fā)以上基本上可以確保擊中特定的瞄準點。但要確保四個瞄準點都被摧毀,每個瞄準點各發(fā)射兩發(fā)只能達到92%的摧毀概率,這是簡單的概率問題。
蘭德考慮了各種組合,比如中國導彈的CEP從5-150米,可靠性從50-100%,美軍搶修跑道時間從4-8小時,子彈頭散布從20-350米,各種不同的MOS尺度,以及中國的情報能力。中國的情報能力是一個不常受到重視的問題。要是中國可以隨時精確掌握跑道受損和修復情報,只需要最低限度補射就可以確保繼續(xù)封鎖跑道;反之,如果中國對跑道受損和修復情況一無所知,就只能根據(jù)對跑道修復速度的估計盲目補射,而全然不考慮跑道的實際修復情況。
在2015年,中國的無人機技術還猶抱琵琶半遮面,現(xiàn)在清楚了,對嘉手納的打擊效果評估不是問題,中國有足夠多的手段
對嘉手納而言,假定導彈可靠性和突防成功率的綜合效果為75%,也就是說,25%由于故障或者被攔截而沒有到達目標,CEP為50米,美軍對于每一個被擊中的跑道瞄準點的搶修時間為8小時,中國擁有理想的跑道損壞和修復情報,美軍工兵剛修復就立刻補射,確保繼續(xù)封鎖。下表羅列了數(shù)字沙盤演習的結果。
嘉手納被導彈攻擊而癱瘓的天數(shù)(基準想定)
對戰(zhàn)斗機和加油機癱瘓?zhí)鞌?shù)的差別是由于不同的MOS要求,在同樣的彈坑密度下,美軍工兵需要更長時間才能修復更大的連續(xù)平整表面,才能供加油機恢復使用。這是理想化的計算結果,實際使用情況當然可以有所不同。比如中國將部分導彈用于封鎖巖國、橫田或者三澤基地,即使不能阻止戰(zhàn)斗機的使用,也可以阻止加油機的使用?;蛘吡粝虏糠謱棧詡鋺?zhàn)爭延長后的后續(xù)階段作戰(zhàn)。
基準想定結果的代表性還要取決于對于條件變化的敏感性,如果輸入條件稍微變化一點,結果就大相徑庭,那基準結果的可靠性就有問題。為此,蘭德計算了多種不同想定情況。
嘉手納被導彈攻擊而對戰(zhàn)斗機癱瘓的天數(shù)的不同情況
想定1假定中國導彈由于可靠性不足或者美軍反導的有效,能成功到達目標的概率從75%下降到50%,另外,美軍工兵搶修跑道的時間從8小時縮短到4小時。顯然,中國導彈攻擊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只發(fā)射36枚導彈的話,確保跑道關閉的時間從4天急劇下降到只有0.6天,實際上起不到多少戰(zhàn)術作用。如果中國不具備有效的戰(zhàn)損評估情報,只能每4小時盲目補射,那樣的話,即使有274枚導彈,也只能確保封鎖不到3天,戰(zhàn)術作用有限。
但蘭德的戰(zhàn)術想定還是簡單化了,實際戰(zhàn)斗可以復雜得多。針對美軍的反導能力,部分中國導彈可以集中攻擊反導雷達和發(fā)射陣地,可以有效地提高后續(xù)作戰(zhàn)中導彈的到達概率。在導彈攻擊的間隙中,針對正在搶修的美軍工兵發(fā)動補射,更可以有效地削弱和阻滯后續(xù)搶修能力。工兵在暴露的開闊地中作業(yè),工兵裝備和器材也在暴露之中,對于集束彈藥攻擊缺乏有效防護,容易遭到殺傷。對付暴露的軟目標,0.5公斤的子彈藥就很有效,DF-21C的500公斤戰(zhàn)斗部可以攜帶數(shù)以百計的子彈藥,形成密集、有效、大范圍的殺傷。另外,嘉手納的跑道被關閉后,沖繩上空的防空屏障出現(xiàn)漏洞,中國空軍的打擊機群也有機會跟進攻擊,對導彈攻擊形成補充。
要是戰(zhàn)時不顧安全而密集進駐,戰(zhàn)斗機只能露天停放,必將找到中國導彈的打擊,上為"沙漠風暴"作戰(zhàn)期間沙特的達赫蘭空軍基地,下為韓國的群山空軍基地
反工兵的集束彈藥對付暴露在停機坪上的飛機當然也有效。蘭德計算下來,不考慮可靠性和反導因素,以CEP為50米為例,108枚中程導彈足以清掃嘉手納的停機坪四遍,或者在清掃停機坪一遍的同時,封鎖跑道一個星期以上。
蘭德還計算了中國用巡航導彈攻擊嘉手納的機庫和加固機堡的問題。加固機堡能抵御集束彈藥的攻擊,但無法抵御具有400公斤以上彈頭的高亞音速巡航導彈的直接命中。嘉手納有27個機庫和加固機堡,這也使得在向嘉手納大量增援時,不可能所有戰(zhàn)斗機都進入各自的機庫或者加固機堡,這正是用集束彈藥攻擊停機坪上停放飛機的價值所在。另外,大型飛機如加油機、預警機、電子支援飛機、運輸機等無法放進機堡,機庫只能提供有限防護,也只有有限位置,很多必須露天停放。蘭德報告中設定DH-10的CEP為10米,這要求兩枚導彈確保90%的命中率。蘭德假定中國在2010年已經(jīng)擁有200枚DH-10,平均每個嘉手納的機庫和加固機堡攤上7枚巡航導彈,即使算上反導攔截,也基本上可以確保所有機庫、機堡全軍覆沒。
巡航導彈也可以用于攻擊半地下的油庫。嘉手納有6個直徑50米的半地下油庫,單枚CEP為10米的巡航導彈就有90%以上的概率可以擊中。60枚DH-10可以90%的概率確保嘉手納所有27個機庫、加固機堡和6個油庫被擊中。全地下甚至隱蔽的油庫增加基地的生存力,反之,油庫一旦被毀,留下跑道和機堡也白搭。
巡航導彈攻擊暴露在停機坪上的飛機也有獨特優(yōu)點。巡航導彈速度慢、高度低,可以使用帶末制導的智能集束彈藥有的放矢地攻擊,而不是撒胡椒面,降低導彈的需要量。這就和攻擊行進中的集群坦克一樣。同樣,用巡航導彈作為封鎖跑道的后續(xù)攻擊,也可以沿跑道飛行,撒布反跑道彈藥,大大增加有效撒布密度,提高攻擊效率。
在蘭德的想定中,沒有包括多軍種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問題,而是各軍種分別行動。這是為了分析的便利。但蘭德報告也明確指出,這樣的簡單化的對比不能孤立地看,只能作為參考。數(shù)字沙盤演習中也沒有考慮到美軍主動反擊中國的導彈發(fā)射陣地的問題。另外,美國空軍直接進駐臺灣空軍基地和重新啟用菲律賓的克拉克、蘇比克基地問題沒有提到,美國空軍戰(zhàn)斗機直接進駐臺灣本島上的空軍基地并不實質(zhì)性地改變中國的戰(zhàn)術計劃,臺島空軍基地本來就在打擊范圍之內(nèi)。蘭德報告中沒有提及解放軍針對臺軍的直接作戰(zhàn)行動,但任何臺海作戰(zhàn)都必然包括這一部分。菲律賓的基地使問題復雜化了,至少大大增加了必須打擊的離臺海近便的空軍基地數(shù)量。日本航空自衛(wèi)隊基地的問題也沒有提到,比如那霸基地就離普天間很近。宮古島之類反而并沒有太大的威脅,基地容量太小,抗打擊能力也不足。
蘭德報告的結論是,1996、2003年時,中國對嘉手納沒有實質(zhì)性威脅,美國空軍在沖繩空軍基地抗打擊和行動自由度方面有絕對優(yōu)勢。2010年時,由于中國導彈威脅顯著增加,雙方已經(jīng)達到均勢。2017年時,中國導彈在數(shù)量和技術上的飛速發(fā)展使得美國空軍在沖繩基地問題上處于劣勢,已經(jīng)難以確?;剡\作和有效支援臺海作戰(zhàn)。
中國的導彈威脅根本地改變了近20年美國空軍的作戰(zhàn)樣式,至少在臺海,美國空軍不再可能在靠近戰(zhàn)場的前沿依然享有安全、高效、大容量的空軍基地。在冷戰(zhàn)期間,中歐和日本美國空軍基地也受到蘇聯(lián)威脅,但"飛毛腿"導彈的精度很低,蘇聯(lián)飛機也缺乏精確制導彈藥,只能用無制導重力炸彈直接攻擊。點防空、攻勢制空、疏散、偽裝、加強機堡等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戰(zhàn)區(qū)美國空軍基地的生存力。但中國的導彈威脅增加了精確打擊的要素,而且突發(fā)性強,威力大。疏散和加強依然有用,但還要結合有效的反導和加強的工兵。在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采用冷戰(zhàn)時曾考慮過的攔阻索、彈射起飛等技術手段,即使實際平整表面小于MOS要求時,依然可以維持一定的出動率,增加中國確保封鎖的難度。最重要的是,這是冷戰(zhàn)后美國空軍第一次必須考慮作戰(zhàn)中基地生存力的問題,將極大地影響美國空軍的決策,并根本性地改變美國空軍的作戰(zhàn)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