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是一種常見的兩棲動物,也是一種對人類有益的小生命。一直以來青蛙在人們的印象里都很小,但這并不代表青蛙的祖先體型也這么小。實際上在地球生命進化的歷史上,兩棲動物的體型曾經非常龐大,在恐龍時代就曾出現過一種體長達到1米的大青蛙,名叫史前魔鬼蛙。
時間還要追溯到1993年,當時美國的古生物學家戴維.克勞斯在非洲馬達加斯加考察的時候,發(fā)現了一種巨型的史前青蛙化石。如果將青蛙的后腿伸直測量,它的體長完全能夠達到1米。無論是體型還是重量,都大大超出了人們對青蛙的已知印象。
進一步的研究更讓人們對這種青蛙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并將其賦予了“魔鬼蛙”的名號。
首先,魔鬼蛙生存的年代是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當時正是恐龍統(tǒng)治地球的時代。魔鬼蛙不但在非洲東部存在,在亞歐大陸上也陸續(xù)發(fā)現了它們的蹤跡。但魔鬼蛙也并非無能之輩,魔鬼蛙有一個大大的嘴巴,里面還有牙齒,而且魔鬼蛙的表面還覆蓋著厚厚的鱗甲,防護能力不差。雖然遇到大恐龍魔鬼蛙只有逃走的份兒,但是對于體型較小的恐龍,尤其是剛剛出生的恐龍來說,魔鬼蛙也能捕食它們美餐一頓。這可不是科學家們胡亂猜測,在魔鬼蛙化石發(fā)現附近就找到了一些幼年恐龍的殘骸,科學家認為這就是魔鬼蛙吃剩下的。
與現在的青蛙最大的不同點,似乎還不是大小,而是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魔鬼蛙雖然是一種兩棲動物,但它們卻不主要生活在水里,而是主要生活在半干旱地區(qū)。魔鬼蛙的食譜中有昆蟲,但并不像現在的青蛙一樣靠舌頭取食,而是悄悄躲在一旁,跳起來發(fā)動偷襲。魔鬼蛙捕捉的獵物也比想象中更大。
但是或許是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魔鬼蛙能夠找到的食物來源越來越少,只能被迫縮小自己的體型,最終進化成了現代青蛙這種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