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_日韩人妻潮喷视频网站_日本最新最全无码不卡免费_日韩AV无码中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軍事新聞 >

王勃:大唐最耀眼的天才,一篇奇文《滕王閣序

時間:2020-06-18 17:53來源:網(wǎng)絡整理 瀏覽:
吾儕普通人,大多羨慕天才們的智慧,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擁有相同的才華。這個愿望即便不能立就,也要在子女后代的身上實現(xiàn),盼望著教養(yǎng)出一個神童來
王勃:大唐最耀眼的天才,一篇奇文《滕王閣序》頃刻而就

吾儕普通人,大多羨慕天才們的智慧,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擁有相同的才華。這個愿望即便不能立就,也要在子女后代的身上實現(xiàn),盼望著教養(yǎng)出一個神童來,好光耀門楣,長長臉面。

但是,天才們有時也會羨慕起普通人的生活來。

蘇東坡曾作一首《洗兒詩》:“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蹦菚r他因自己的才華而受人妒忌,在“烏臺詩案”中遭到拷問和貶謫,生活一度凄涼慘淡,于是在幼子出世后作此一番慨嘆,也借機告誡世人擁有“天才”不一定就是好事。

或許有人認為,蘇東坡此舉是別有用心的矯情,不足為信。但是,一千四百年前的大唐,曾有一位橫空出世的天才詩人,用自己的一生提前驗證了東坡的話。

這個人的名字叫王勃。

01

如果統(tǒng)計中國有史書記載的文學天才,然后制成一張清單的話,王勃必須名列其中。而且,即便是在這樣一群人杰中比較,王勃也絕對是佼佼者的存在。

王勃:大唐最耀眼的天才,一篇奇文《滕王閣序》頃刻而就

王勃,字子安,山西龍門人,與大史學家司馬遷算是同鄉(xiāng)。六歲那年,王勃就能寫出很像樣子的文章,被當?shù)厝朔Q作是百年罕見的神童。大約九歲時,他開始閱讀史學家顏師古的著作《注漢書》,并且十分準確地指出了其中的紕漏和錯誤,寫成《指瑕》十卷,傳誦一時。在十歲之前,四書五經(jīng)中的學識,他早已熟爛于心、深得切要。在往后的兩三年間,王勃前往京城長安學習醫(yī)學,研讀《周易》、《黃帝內(nèi)經(jīng)》一類艱深晦澀的經(jīng)典,而且頗有心得,短時間內(nèi)就達到了“博觀三才六甲之事,深諳明堂玉匱之數(shù)”的地步。

這樣的天才,不光是大唐,恐怕縱觀歷朝歷代也找不出幾人吧?!俺跆扑慕堋敝校撋倌瓿擅?,最年輕的王勃當屬第一位。

古人讀書大多為了求官入仕,博取功名,尤其在唐朝初期招賢納士的政策下,大批有才學的士人都以能在政壇上大展宏圖為畢生愿望,王勃也不例外。不過,和一般人相比,他尋找門路契機入仕的年齡確實太小了些,過早地進入政壇,政治經(jīng)驗匱乏的缺點也嚴重影響了他此后半生的命運。

02

唐高宗龍朔十三年(663年),年僅十三歲的王勃從長安學成歸來,返回山西老家,開始四處謀求舉薦以進入官場。他相信以自己驚人的才華,必定會引起愛慕文才的公卿們的注意,往后的仕途也會因此順利不少。于是,這個十三歲的稚子就開始在文章筆墨上抒發(fā)自己的志向與政見了。

第二年秋天,王勃給時任宰相的劉祥道寫了一篇《上劉右相書》,借機抒發(fā)自己的遠大抱負。文章洋洋灑灑近三千字,引用《易經(jīng)》和《尚書》來闡述古代帝王的政治得失,其遣詞造句筆法精深,意象恢弘令人贊嘆,可謂是包羅萬象的大好文章。劉祥道讀完之后贊嘆不已,認為有這樣的神童誕生乃是國家的祥瑞,將其上奏朝廷,王勃因此得以參加對策考試,并且獲得了一個相當高的名次。

王勃:大唐最耀眼的天才,一篇奇文《滕王閣序》頃刻而就

此后兩年間,王勃接連獻上幾篇名賦,深得高宗李治的賞識,這幾篇文章一直流傳到今日,讀起來仍使人有贊嘆之感。在十六歲時,王勃參加科舉中的幽素科考試,及第后,被授予“朝散郎”的文職,成為朝中最年輕的官員。同年,王勃寫就的《乾元殿頌》得到皇帝的高度評價,皇帝在得知這樣一篇瑰麗的文章是出自不滿二十歲的少年人之手時,更加贊嘆不已,稱之為“大唐奇才”。王勃因此得以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躋身于“初唐四杰”之列,并擒得魁首。

照這樣的形勢下去,王勃的仕途完全就是一片光明。論文才,天下沒有幾個人能與他相提并論;論名聲,同代人中也沒有人能超過這個少年天才的。王勃此刻也許正沾沾自喜,甚至恍惚之間已然望見了不久未來的光輝前景。但是,命運最令人敬畏之處就在于它將人引領(lǐng)至頂峰后,會突然將志得意滿的人一把推落谷底,萬劫不復。不幸的是,王勃就即將淪為命運的玩物。

03

王勃入仕之后,憑借出眾的文名獲得皇帝第六子沛王李賢的賞識,進入王府擔任修撰官一職。李賢即是后來有名的“章懷太子”,素有賢德之名,后來因受到其母武則天的懷疑而被賜死。但這些都已經(jīng)是后話了,此時李賢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正是貪玩的年紀。

當時的長安城流行以斗雞取樂,王公貴族子弟們也樂此不疲,各自豢養(yǎng)訓練有素的公雞以互相搏斗爭取勝利。對于小孩子而言,這種勝利帶來的滿足感自然是令人欣喜且容易得到,作為小王爺?shù)幕锇?,王勃也常常隨侍身旁,參與到助威之列。

一次,沛王李賢要與弟弟英王李哲斗雞,王勃出于玩笑之意,以戰(zhàn)場上討伐敵軍的口吻,寫了一篇檄文《檄英王雞》,代替李賢“討伐”英王。在一般人看來,王勃此舉不過是少年人貪玩的舉動,算不得什么大事,最多充當一笑而已。但是,在斗爭傾軋不斷的宮廷里,這篇文章的影響就立刻被放大了無數(shù)倍。

不知為何,這篇文章流傳到了高宗李治的手中,皇帝讀完之后龍顏大怒,認為王勃身為王府官員,面對沛王貪玩胡鬧,不但不加勸阻,還加以調(diào)侃助興,屬于嚴重的失職。而以檄文做戲,是“有意”挑撥沛王和英王的兄弟情誼。要知道,在皇子之間,任何一點的摩擦都有可能演變成日后爭奪皇位的契機,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在環(huán)境特殊的皇室之中,王勃此舉都已經(jīng)嚴重觸犯了禁忌。很快,王勃就被冠以“是且交構(gòu)”的罪名,被逐出沛王府,并被勒令離開京城長安。

就這樣,王勃自十三歲開始謀劃的仕途之路,因為一篇帶有玩笑性質(zhì)的檄文而被無情地切斷,之前所有的黃粱美夢,此刻都化作了泡影。他一下子由高峰跌落谷底,不斷地下沉,再也沒有得到翻身的機會。

04

離開長安后,王勃前往四川游歷,那時的四川部分地區(qū)被稱作“劍南”,許多地方留存有與諸葛亮相關(guān)的遺跡。每及見此,聯(lián)想到諸葛武侯建立的功業(yè),王勃就更加對自己的遭遇感到痛苦。

他這一時期的詩作,如《山中》、《蜀中九月》、《別人四首》等,基調(diào)都十分沉哀婉轉(zhuǎn),大多傾訴不得志之怨和思鄉(xiāng)之苦。尤其是面對秋天時長江兩岸落葉滿地、殘花隨風而逝的景象,這些無法排解的傷心情愫就更加折磨他的內(nèi)心。一些詩句,如“自然堪下淚,誰忍望征塵”,即是他這時的寫照。

咸亨二年(671年),二十一歲的王勃返回長安,打算再次參加科選,實現(xiàn)當初的理想。他的好友凌季這時在虢州任職,他告訴王勃說虢州盛產(chǎn)藥草,而王勃恰好在醫(yī)藥方面頗有心得,于是便通過關(guān)系謀得了虢州參軍的職位。

按照王勃的打算,他也許能從此得到安穩(wěn),循序漸進地提升官階。但是,在他虢州任職期間,卻發(fā)生了一件十分奇怪,而又不見詳于正史的事,徹底擊碎了王勃對未來的一切向往,并且?guī)缀鯇⑺糜谒赖亍?/p>

官衙中有個名叫曹達的官奴獲罪,依律將要受到懲處。王勃與曹達相熟,便在逮捕人員到來之前將曹達藏匿在自己的住處。無論在古代還是今日,窩藏罪犯都是不輕的罪過,王勃也許是事先沒有深思熟慮,才將曹達藏匿,冷靜下來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犯下窩藏之罪,十分害怕。于是,為了逃避罪責,他作出了一項令人無法理解的舉動——殺死曹達,并藏匿尸體。

但是,一個書生想要瞞天過海,又豈是這般容易的?很快,事情敗露,王勃被判處死刑,關(guān)入大牢。

往日曾夢想過的輝煌,此刻已成泡影,更糟糕的是,自己連性命都無法保住,王勃的內(nèi)心除了萬念俱灰外,真不知還能作何感想。

幸運的是,不久之后,天下大赦,釋放牢獄中的所有凡(改:犯)人,王勃才僥幸撿回一條性命。不過,他的仕途,是再也徹底沒有一絲絲希望了。當年寫下《檄英王雞》一文,雖然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但留存了一線入仕的機會。而這次的殺人案就沒有那么簡單了,不僅致使王勃自己的仕途斷絕,更糟糕的是,王勃的父親王福疇也受到牽連,被貶謫到海南交趾擔任縣令。一直以來,王勃都是奉行儒家禮法的大孝子,這樣的處罰結(jié)果,無疑比死刑還讓他痛苦。

05

出獄之后一年,王勃二十五歲,經(jīng)過一段時間修整后,驚魂甫定的他打算前往海南看望父親。公元675年秋天,他從洛陽乘船出發(fā),沿著運河向東南方向前行,不久抵達淮安,而后經(jīng)江南南下,大約在同年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抵達江西南昌。

南昌,在當時被人稱作洪都,是為長江南岸一座富饒而雄壯的城市。都督閻伯輿正在剛剛修葺好的滕王閣內(nèi)舉行一場盛大的宴會,途經(jīng)此地的王勃也受到邀請出席。這時的王勃也許還沉浸在憂傷之中不能自拔,他大概還不知道,今天他就要寫下中國歷史上最為閎偉瑰麗的文章——《滕王閣序》

這場宴會,實際上是都督閻伯輿為了夸耀女婿孟學士的文才而舉辦的,赴宴賓客對此心知肚明,因此在閻伯輿邀請眾人作序時,全都推辭不就。王勃因為是乍到此地,不了解閻伯輿的用意,加上酒意正濃,美景當前,于是接過紙筆,揮毫而就。

也許是心中長久積壓的痛苦使然,又或者是滕王閣的宏大景象震撼,王勃在這篇序中融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思考與釋然解脫之感?!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詩便將黃昏日落時,從滕王閣遠眺高望的景象囊括其中,其語言并不晦澀,甚至常為后世評論家批評冗長,但卻達到了恰如其分的好處。再比如“窮且益堅,不墮青云之志”一絕句,氣勢上稍弱于宗愨的“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卻符合儒生斯文且堅定的形象。除此之外,王勃此刻的志向也在詩句中得到了體現(xiàn),雖然“時運不齊,命運多舛”,但他仍不愿就此頹唐下去,“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說到底,他終究是不會學魏晉時人那樣自暴自棄、避世退隱的。

寫罷詩篇,王勃也不管都督閻伯輿是否高興,徑直下樓乘船離去。他的詩情和胸襟已經(jīng)得到滿足,長久以來欲傾訴的話也都已經(jīng)盡訴,再沒有一絲留戀,揮揮衣袖,就告別了高臨江渚的滕王閣。

也許王勃經(jīng)此之后又再度燃起了對未來生活的向往,那籠罩著他離去背影的霞光仿佛象征著美好的未來,正向他輕輕招手?;蛘弋斔隙蓺w來,新的人生會突然開啟,創(chuàng)造出不同以往的天地。他瘦削的面孔上露出自信的微笑,縱情享受著長江北岸吹來的江風,在身后一驚嘆贊賞聲中,向南方的大海奔去。

然而,王勃的新生活還未來得及開始,一直尾隨著他的命運就關(guān)上了所有的門窗。

第二年,春夏之交。

探望完父親后,王勃乘船踏上歸途,卻在海上突遭臺風墜入水中,于驚悸和窒息中去世,走完了他短短二十七年,卻跌宕起伏不斷的人生。在他身后,只留下一處海邊的枯冢和傳頌千年的詩篇,而他本人,卻是再也看不到了。

王勃的一生,絕對擔得起天才二字,但也正是因此他才過早地卷入政治漩渦之中,撕裂了本應得到的美好未來。天才天才,到底是“天生我才”還是“天妒英才”?這個問題仿佛可以追溯到無盡的時空和無盡的人生矛盾中去,關(guān)于人生是否無常的答案,或許也只有親身經(jīng)歷了一切的王勃本人才能知曉。

策劃:魚羊史記 監(jiān)制:魚公子

撰文:薩埵 制作:吃硬盤吧、發(fā)達蚊

本作品版權(quán)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歡迎轉(zhuǎn)發(fā)朋友圈。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