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_日韩人妻潮喷视频网站_日本最新最全无码不卡免费_日韩AV无码中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軍事新聞 >

元朝滅亡后,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時間:2020-05-28 17:39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歷史研習社作者:逆北一、無法再現的奇跡13世紀初期蒙古帝國的崛起,可以說從根本上顛覆了歐亞大陸的政治與文化格局,同時也間接的影響到了歐洲文明

歷史研習社作者:逆北

一、無法再現的奇跡

13世紀初期蒙古帝國的崛起,可以說從根本上顛覆了歐亞大陸的政治與文化格局,同時也間接的影響到了歐洲文明的走向。

在這樣一個歷史大潮中,帝國締造者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在東亞大陸一改祖先們草原本位的政治方針,致力于恢復當地的農業(yè)經濟,同時吸收漢人儒生進入政府,建立穩(wěn)定的官僚系統(tǒng),他一系列的漢化措施,為元王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開啟了大一統(tǒng)格局的2.0模式(1.0模式為秦始皇所創(chuàng)立)。

元朝滅亡后,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影視劇《忽必烈傳奇》中忽必烈形象

但是,百余年后,元王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妥歡帖木兒,可沒有祖輩那么幸運。

這位元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雖然消滅了權臣伯顏的威脅,但是執(zhí)政未久,就接連經歷了農民起義和地方精英掀起的叛亂,帝國元氣大傷,最終被定都應天府的明王朝派出的北伐軍驅逐出大都。

蒙古軍事貴族入主中原的天命,也就此戛然終止。

此后的六百多年時間里,蒙古騎兵雖曾數次南下或東進,窺伺中原,但都是曇花一現,無法像忽必烈那樣建立起一個統(tǒng)合草原與農耕區(qū)的大帝國。

很多人不由得疑惑,為什么蒙古人在元朝滅亡后,再沒能書寫忽必烈時代定鼎中原的奇跡呢?

從歷史上看,忽必烈能夠完成建立元王朝的霸業(yè),與當時特殊的“國際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分析忽必烈崛起的過程,我們應當將其放到蒙古帝國擴張的大歷史脈絡中進行研究。

元朝滅亡后,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元世祖出獵圖

蒙古人的騎兵固然強悍,可是他們能夠在短時期內縱橫歐亞大陸的運氣成分也不可忽視。

二、忽必烈搭上了順風車

蒙古軍事集團初崛起的時候,幾乎整個歐亞大陸都處在一種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當中,與蒙古內部的統(tǒng)一趨勢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時,在大陸的西北地帶,斯拉夫人建立的留里克王朝與立陶宛、波蘭爭戰(zhàn)不止,國力下降,同時其內部的貴族又趁機斂權,從而加速了其衰落。

在波斯高原,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拔斯王朝,同樣處在內部貴族紛爭的狀態(tài)中,他的死對頭拜占庭帝國,也僅能在地中海以東維持住自己在小亞細亞西部的少數領土和都城君士坦丁堡??杉幢闳绱?,他們仍然遭遇了“友軍”十字軍的洗劫,拜占庭經濟殘破不堪,尚需要時間恢復。

南亞次大陸上,印度北部地區(qū)被數個突厥人建立的王國所控制,其中以德里為中心的穆斯林突厥王公勢力最強大,而在印度的南部,達羅毗荼人始終保持著對德干高原的控制,并輕松挫敗了數次異族軍團的南下。

說完了遠處,再看蒙古高原附近,在高原西南部的天山南北地區(qū),由契丹帝國后裔建立的西遼政權王室,由于接納了乃蠻部落的王子,引狼入室,反被歸降自己的乃蠻人所毀滅,在西遼的西部,中亞強國花拉子模覬覦西遼土地已久,所以積極派兵干預,雙方掐架不斷。

在蒙古高原南部,立國三百多年的西夏王朝本就國土狹窄,資源匱乏,而且其宗室內部也陷入到了無休止的權力斗爭中,太后干政,權臣弄權接連出現,西夏根本無暇顧及蒙古發(fā)生的事情。

在蒙古高原的東南,曾經凌駕于蒙古人之上的、由女真軍事貴族建立的金王朝也趨于衰落。此時,他們正與偏安長江以南半壁江山的南宋圍繞陜西南部和淮河流域展開激戰(zhàn),互有勝負,誰也吃不掉誰,漫長的戰(zhàn)爭消耗了金王朝有限的國力,也加深了其內部的社會矛盾。

至于南宋方面雖然僥幸防御成功,但其權臣史彌遠叫停了戰(zhàn)爭,不惜殺死自己的政敵韓侂胄,砍下他的頭顱送給敵人來乞求金朝許可他們昂貴的和平。

最后,與東亞大陸隔海相望的日本群島,此時也處在將軍幕府的統(tǒng)治之下,天皇成為了虛君,一些日本的地方諸侯對于幕府的斂權大為不滿,所以也企盼著一場外部干預,能夠給他們提供奪權的機會。

元朝滅亡后,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13世紀中葉的蒙古帝國

通過簡單的陳述,我們會發(fā)現,在13世紀前期,除了成吉思汗統(tǒng)下的蒙古高原完成了局部統(tǒng)一大業(yè)外,歐亞大陸的其他部分的政權都處在一種衰落的狀態(tài)中,固然,他們衰落程度不一,可是內部的權力斗爭與地方不時發(fā)生的叛亂,卻讓他們根本無暇關注蒙古高原可能出現的世界征服者。

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下,蒙古人通過他們閃電般的攻勢,接連攻滅了相對弱小的花拉子模與西遼,同時重創(chuàng)了欽察草原的游牧部落和東歐的封建主軍團。

西征結束后,他們揮師東進,在與金國的戰(zhàn)爭中獲得了對手先進的軍事技術,例如火藥和復雜的攻城器械,都因此戰(zhàn)傳入到了蒙古軍中,為他們所用,這便更讓成吉思汗如虎添翼。

到成吉思汗死后,拖雷諸子統(tǒng)領的大軍繼續(xù)南下,在與南宋達成秘密協(xié)議后滅亡了金朝,華北地區(qū)由于失去統(tǒng)一權威的壓制,瞬間變成了無數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不過,此時的蒙古軍事集團仍然秉持著草原本位的戰(zhàn)略,根本無意于解決華北四分五裂的政局,在取得對方交納錢糧的承諾后,其迅速收縮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改而繼續(xù)向西征討東歐的斯拉夫人與波斯高原的其他民族。

從此我們可以看出,蒙古人不是一開始就把定鼎中原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真正的在中原建立穩(wěn)定的統(tǒng)治秩序,還得等到成吉思汗的孫輩時才有起色,而這也更說明了,當時的蒙古人運氣有多好,他們的成功有多么的偶然。從某種程度上講,忽必烈的成功,正是因為他及時坐上了這趟順風車。

三、神話的局限

可是,當元王朝覆亡以后,整個歐亞大陸的政局又發(fā)生了巨大的逆轉,這和蒙古人崛起的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再來看,在斯拉夫人生活的地區(qū),莫斯科公國的君主通過假意討好蒙古統(tǒng)治者來擴張自己的勢力,逐步擺脫其統(tǒng)治。

波斯高原上,蒙古人建立的伊爾汗國被成吉思汗家族的遠親帖木兒軍團顛覆,可是,帖木兒本人執(zhí)著于軍事征服,無意于和平建設,所以在他死后,分裂局面繼續(xù)持續(xù)著。帖木兒集團的敗落,讓一度被其壓制的中東的突厥人緩過勁來,他們重新集結起來,進攻拜占庭的政治中心君士坦丁堡,并于1453年將其攻破,這就是后來叱咤風云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他們東征西討,向西直逼中歐重鎮(zhèn)維也納,向東與波斯高原的薩法維王朝激戰(zhàn),以少量裝備火器的步兵大敗薩法維的騎兵主力,成為了中東數一數二的強國。

南亞,帖木兒的后裔重新集結了忠于自己的突厥軍團殘部,并利用當地的諸侯矛盾頻繁出擊,成功控制了印度北部地區(qū),建立起了莫臥兒帝國,與南部印度教王公進行對峙。

元朝滅亡后,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莫斯科大公國國徽

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蒙古高原的西部,同時出現了三個強大的政治勢力,他們分別是莫斯科公國、奧斯曼帝國與莫臥兒帝國。三大帝國都處在上升的階段,蒙古人向西擴張的道路就此被牢牢堵死,只能向東。

向東也不好使啊,和西部一樣,在東亞大陸,朱元璋統(tǒng)下的明朝軍隊消滅了陳友諒與張士誠等競爭者,利用南方的財賦支撐向北出擊,將元順帝趕回了草原腹地。原先幾乎控制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瞬間縮水成為了僅能保持蒙古草原一隅的地方勢力。

蒙古高原內部此時也回歸到了分裂的狀態(tài)當中,元順帝死后,他的后人被當地其他軍事貴族襲殺,失去了蒙古人眾望所歸的成吉思汗后裔的統(tǒng)帥后,局面不斷失控。接下來誰能稱霸高原,就得讓拳頭來說話了。于是,經過激戰(zhàn),在草原內部也大致分化為韃靼和瓦剌兩個軍事集團,明朝皇帝朱棣對于蒙古高原統(tǒng)一所可能造成的威脅有所覺察,所以積極出擊,努力維持瓦剌與韃靼相互制衡的局面,讓他們無力窺伺中原。

元朝滅亡后,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明王朝時期的瓦剌疆域

但是,朱棣死后,蒙古高原還是暫時出現了瓦剌一家獨大的局面,他們的首領也先在土木堡一戰(zhàn)俘獲了明朝皇帝,還想借此進攻北京,重寫忽必烈的神話。不過,由于此時明朝統(tǒng)合了長江南北的社會力量,不像金朝那樣腹背受敵,所以得以集中全力迎戰(zhàn),力主守衛(wèi)京師的兵部尚書于謙從華北和華南調來了大量生力軍救援北京,與京城守軍聯合出擊,逼退了也先的大軍。

也先本就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來進攻北京,一看定鼎中原無望,只能釋放英宗皇帝,然后向西擴張,結果,攻打北京受挫讓也先在部族聯盟內部威望大跌,此時蒙古恰又碰上了嚴寒的打擊,物質資源匱乏,一部分貴族趁機發(fā)動政變,殺死也先,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蒙古高原內部的分裂趨勢。

到17世紀初期,蒙古南部又出現過林丹汗這樣的也先式人物,不過,此時他夾在明朝邊防軍和皇太極的后金之間,擴張乏力,最終也被皇太極所擊敗。漠南蒙古部眾被皇太極以八旗制進行改編,其貴族首領又與滿洲精英的家庭聯姻,后金借此強化了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合作,從此,靠近中原地帶的蒙古人與后金軍事集團捆綁在一起,再無獨立發(fā)展的機會。

到了17世紀晚期,在天山南北又出現了準噶爾汗國這樣的獨立政治勢力,可是,此時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受到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威脅,外部又同時面臨沙皇俄國與清王朝的夾擊,所以也是曇花一現,最后由于內部貴族叛降乾隆,被清軍摸到大本營將其全殲。忽必烈定鼎中原的神話,更沒有機會重寫了。

元朝滅亡后,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影視劇《忽必烈傳奇》中成吉思汗形象

因此,讀者如果將成吉思汗統(tǒng)一草原前后的歐亞大陸格局與元順帝北狩以后的世界局勢稍加對比,我們將會發(fā)現,蒙古人的軍事實力固然強悍,但13世紀前期歐亞大陸板塊上除蒙古外政治勢力的同時衰落,也是忽必烈能夠延續(xù)祖輩的擴張大業(yè),從而完成稱霸歐亞大陸的主要原因之一。

歷史就是這樣巧合,這也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參考文獻: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日)杉山正明《蒙古帝國的興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美)巴菲爾德《危險的邊疆》,江蘇人民出版社

(美)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江蘇人民出版社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