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_日韩人妻潮喷视频网站_日本最新最全无码不卡免费_日韩AV无码中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新聞 >

放水?樓市松綁?不要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偏了

時間:2020-02-26 10:35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作為部署明年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后,市場上對這次會議的解讀分析五花八門,有的鞭辟入里,有的卻誤人子弟,意思滿擰了??辞宕?/div>

作為部署明年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后,市場上對這次會議的解讀分析五花八門,有的鞭辟入里,有的卻誤人子弟,意思滿擰了。

看清大勢很重要。今天,俠客島要推的這篇文章就是希望幫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島叔最近看到不少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解讀,個中含義大家不妨來品一品:

“‘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制造業(yè)中長期融資’,這意味著2020年將會加大對制造業(yè)的信貸投放”;“‘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意味著明年仍有一定的降息空間”。

一番分析之后,有人得出一個結論:“降息”、“大水漫灌”已經在路上了,應對下行壓力還是得靠“開閘放水”刺激經濟。

但這樣做真能長久嗎?

經濟下行就放松信貸,是不少國家曾試過的法子,結果卻很不理想。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美日等發(fā)達經濟體都實施力度空前的量化寬松,雖然緩解了經濟衰退的一時陣痛,但結構性改革進展遲緩,深層次矛盾不斷發(fā)酵,政治極化、民粹主義傾向凸顯,宏觀政策空間也更加收窄,應對下一次潛在危機的彈藥更有限。

這給我們什么啟示?老藥方要是治不好毛病,就得換。只有找準病根抓對藥,解決經濟問題才能有療效。

中國經濟眼下的“病根”在哪兒呢?一言以蔽之,轉型期的尷尬——我們不能再走“鐵公基”帶動發(fā)展的老路了,這種方式投入產出比越來越低,副作用卻越來越大。

那我們該咋辦?用先進產能取代落后產能,做供給側即生產端的結構調整,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提高生產效率,讓經濟質量再上臺階且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力量。如果搞反了邏輯,只顧打開貨幣閘門,放任資金流向落后產能,無異于緣木求魚。

不過在做長期結構調整的同時,也可以兼顧短期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目標。

怎么做呢?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的全過程,把握好逆周期調節(jié)的節(jié)奏和力度,別用力過猛。要引導企業(yè)在供給升級與擴大需求的結合部發(fā)力。這樣才能實現(xiàn)治標和治本、當前和長遠的有機結合。

之前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從2015年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到2017年提出“破立降”,再到2018年的“八字方針”。中央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重點,豐富其內涵,這對促進經濟再平衡、提高運行質量、促進風險收斂發(fā)揮了實質性作用。

說完長期發(fā)展思路,我們再來看眼下的重要任務——“穩(wěn)增長”。實現(xiàn)穩(wěn)增長離不開逆周期調控,而逆周期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貨幣政策。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通稿中,貨幣政策有個搶眼的表述——“靈活適度”。不少人一拍大腿:這不就是放松嘛,央行要開閘放水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回答是不是“放水”前,有個問題更重要:好的貨幣政策應該實現(xiàn)什么目標?答:維持幣值穩(wěn)定,促進經濟發(fā)展。怎么才能實現(xiàn)前述目標?貨幣增速要與經濟增長速度基本匹配。

當前中國GDP增速在6%左右,且據多家機構測算,“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潛在增速預計在6%以下,原因是技術水平更靠近前沿、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資本邊際回報約束等。

而中國廣義貨幣(M2)的增速在8%左右,去除2%—3%左右的通脹因素,二者基本匹配,貨幣資金的增長速度能夠支撐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在此情況下,實在沒必要進一步大幅放松貨幣了。

另外,評價貨幣供給是否均衡,一個很直接的辦法就是看利率水平是否均衡合意。

何為利率?資金價格是也。如何判斷利率水平均衡合意與否?看價差和價格走勢。

為此,我們不妨選取三組利率指標,分別是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1年期和5年期國債利率,以及與國債利率對應期限的貸款基礎利率(LPR)。

這三者的實質是什么?隔夜拆借利率,反映的是金融機構短期融資成本;國債利率,則是以國家信用背書的無風險利率;而貸款基礎利率,是由各個市場主體交易而形成的利率,特征在于市場化。

這些指標在中國的情況如何?目前,中國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約為2.3%,1年期和5年期國債無風險收益率分別約為2.6%和3%,與國債利率對應期限的貸款基礎利率(LPR)分別為4.15%和4.8%,兩者之間的價差不到2個百分點。

這樣似乎看不出什么來,我們需要找個對照物。拿實質上尚未完全退出量化寬松、信貸狀況較為寬松的美國為例,其聯(lián)邦基金利率目標區(qū)間目前處于1.5-1.75%,1年期和5年期國債利率為1.6%左右,美國主貸利率則在4.75%附近,后兩組數據對應之差已超過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當前經濟潛在增速差不多是美國的3倍,且物價漲幅大體相當,然而中國的無風險利率水平略高,風險升水幅度略低。兩相對照,足見中國目前的利率水平已處在較均衡合意的區(qū)間。

在此情況下,“穩(wěn)”才是理想的做法。但“穩(wěn)”不是一成不變,為了保持相應的穩(wěn),也需要在經濟情況波動時靈活機動、適時調節(jié),但這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要做大的寬松調整。

說到這兒,各位get到“靈活適度”的真正含義了吧?

“要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wěn)定”,有人解讀道,“這意味著去杠桿不能‘一刀切’,中央政府可以加杠桿,但地方政府要去杠桿,個人要加杠桿,而企業(yè)去杠桿,這樣就總體穩(wěn)定了”。這句話真能這么理解嗎?

顯然不能??磫栴}要看大局、看大勢,不能主觀臆斷。

何為大局?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guī)劃圓滿收官,就是大局。何為大勢?中國經濟穩(wěn)中向好、長期向好,就是大勢。

在大局和大勢里,穩(wěn)增長固然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任務;但筑好防火墻、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更是底線任務。

只有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牢牢守住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的底線,才能確保取得的成效不被風險吞噬。

在過去幾年間,決策層做出了許多努力。從2015年的“去杠桿”,到2017年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再到2018年的“結構性去杠桿”,影子銀行、金融大鱷、地方隱性債務、部分問題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已然得到有效管控,宏觀杠桿率快速上升的勢頭也被有效遏制。

從數據來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國宏觀杠桿率為256.8%,較去年同期上升4.1個百分點。而之前5年,宏觀杠桿率上升幅度分別為14.9%、20.2%、21.1%、7.2%和-1.5%。

如果再考慮到沒有系統(tǒng)統(tǒng)計的股權質押、P2P等融資活動,近兩年的更廣義宏觀杠桿率實際是不斷企穩(wěn)的,這為后續(xù)化解風險預留了政策空間。

前述情況,充分說明過去的政策行之有效,經得起實踐檢驗。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前期積累的風險和矛盾可能繼續(xù)水落石出,防風險成果尚需鞏固。

這時該咋辦?一句話: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wěn)定,防止大規(guī)模加杠桿。

具體怎么做?一是針對中小金融機構、部分城投平臺債務、房地產債務風險等看得見的風險,要壓實責任,分類處置,精準拆彈;二是對難以預料的風險,要主動出手,早做預案,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

前面的內容都挺硬核的,看到這兒你可能有點累了,不過接下來的內容你會有很大共鳴,因為我們要講的是房地產。那么,樓市會松綁嗎?

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樓市的表述都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今年更是達到高點。

今年會議說了啥?話很簡短,重申“房住不炒”,但也強調要“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wěn)地價、穩(wěn)房價、穩(wěn)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看到這些表述,分析人士來了一撥“靈魂點津”:既然會議說要“全面落實因城施策”,那各地就該結合自身情況,或收緊、或放松,拿好主意別猶豫。

至于“穩(wěn)地價、穩(wěn)房價、穩(wěn)預期”,那是中央向地方政府亮明態(tài)度——房價不能再跌了,要穩(wěn)住,可以柔和上漲,但不能大漲。這樣看來,樓市反彈的機會就要來了。

真是這樣嗎?

島叔想送給上述“分析人士”4個字:想太多了。房價走勢和地產調控政策的問題其實不需要從字里行間費勁猜測,僅需回歸常識就能得出答案。

各位想想,房子是用來干嘛的?歸根結底是用來住的?;蚴菨M足實現(xiàn)置業(yè)夢想的剛需住房需求;或是滿足想住新房的改善性住房需求。

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房子的屬性不只居住這一條,它還有投資和金融屬性,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和投機行為便由后兩個屬性引發(fā)。

但是,如果投資需求和投機需求太大,拉動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人們就會不把房地產市場當作消費市場而是當作投機工具。

此后,全社會的資金將一擁而上,瘋狂追逐短期內的高收益率,卻迫使其他行業(yè)甚至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高新技術產業(yè)處于資金干渴狀態(tài),限制產業(yè)迭代發(fā)展。

對個人而言,一切養(yǎng)老、教育、醫(yī)療、娛樂、出行需求都要為買房讓路,榨干6個錢包才能供起一套房,不乖乖勒緊褲腰帶還能咋整?如果房地產發(fā)展這一步,那就離題太遠了。

因此,經濟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下行壓力就要松動房地產嗎?萬萬不能。如果為了短期增長數字好看,就輕易松綁房地產調控,不僅會導致宏觀杠桿率進一步攀升,也不利于民生改善和創(chuàng)新升級。

更重要的是,房地產行業(yè)快速發(fā)展階段結束后,如果再度出現(xiàn)大幅過剩,積壓的問題和矛盾消化周期只會更長,消化難度只會更大。飲鴆止渴絕非良方。

那么房地產市場還要不要發(fā)展?怎么發(fā)展?這一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明確答案——堅持長效管理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具體怎么做呢?比如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改造,加強租賃住房建設。

中國城鎮(zhèn)住房存量已達300多億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已達39平方米,中國房地產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基本結束,房地產市場主要矛盾已從總量短缺轉變?yōu)榻Y構性供給不足、質量相對較低。

全國約有60多億平方米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存在市政基礎設施老化、公共服務缺失等問題。對這些老舊小區(qū)進行改造,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可直接或間接拉動投資20多萬億元。

另外,中國2億多新市民中約70%是租房住的,大量進城務工人員住在條件較差的“城中村”。今后10年建設租賃住房的直接和間接投資,也將達到20萬億元以上。

可以說,中國城市更新改造需求迫切、潛力巨大,既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項重大發(fā)展工程,能夠拉動有效投資需求。

過去3年,房地產調控成效有目共睹。隨著房地產長效管理調控機制的建立和落實,房地產市場預期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房地產價格漲幅逐步收斂,房地產投資增速總體平穩(wěn),房地產高庫存問題明顯緩解。成績來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

文/言仁


()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