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最早一批人民軍隊醫(yī)療支援隊伍搭乘3架人民空軍的IL-76大型運輸機自上海、西安、重慶進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戰(zhàn)場武漢。后在2月2日,空軍繼續(xù)出動8架IL-76運輸機,從沈陽、蘭州、南京、廣州四地出發(fā),空運醫(yī)療隊隊員和醫(yī)療物資飛赴武漢天河機場,將醫(yī)務人員和醫(yī)療物資送到武漢。期間,微博某大V將IL-76聽成1276,演繹成1276次悶罐車,鬧出大笑話,對此大家都是一笑了之。
新聞畫面中的空軍IL-76運輸機在天河機場
但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引發(fā)了網上的大量討論,為什么本次為執(zhí)行子弟兵抗災任務打頭陣的還是進口貨IL-76,而不是已經入列的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對此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說法,航空君對此有所看法:
一、武漢身處中部戰(zhàn)區(qū),而運-20部署在西部戰(zhàn)區(qū),因此不能過來。提出這個想法本身就有點狹隘,現在已經是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時候,再提這種地域論未免太小看未免子弟兵了。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是哪里有需要就調動哪里的力量,IL-76也執(zhí)行了從沈陽、蘭州、重慶、廣州等非中部戰(zhàn)區(qū)運載人員和物資的任務,而且后期執(zhí)行運輸任務的也不只是中部戰(zhàn)區(qū)的IL-76了。
IL-76大型運輸機
二、武漢附近有IL-76的大型基地,保障方便。這個確實是一個有利因素,但絕對不會是決定性因素。軍用運輸機在民航機場起降,本身就會面臨很多問題。軍機和民機的加油接口,地面電源接口等等必然是有所區(qū)別的,特別是我國的軍用運輸機基本不可能和絕大部分都由歐美客機組成的民航機隊共通接口。所以運-20必然也是采用類似IL-76的接口,或是更先進能夠兼容軍用民用接口。所以純民用的大型民航樞紐武漢天河機場從附近的IL-76基地得到支援,能夠保障IL-76,也必然能夠保障運-20。
IL-76大型運輸機
其它的一些理論已經不足去辯,在這種緊急時刻,本來數量就不多的IL-76執(zhí)行其緊急任務必然會擠占其自身其它各種任務的飛行時間,已經批量服役的運-20必然不可能袖手旁觀。對此航空君覺得從另一個思路出發(fā),運-20被IL-76領先可能容易理解一些。
軍隊在日常的和平時刻必然不會全員都處在戒備狀態(tài),那樣帶來的人力、設備損耗和成本都是無法接受的,但又不可能不保留一部分力量處于警戒狀態(tài)來應付突發(fā)情況。所以各國在和平時期軍隊里都會劃分不同的警戒標準,戒備水平高的,隨時能戰(zhàn);戒備水平中等的,稍加準備就能作戰(zhàn);戒備水平低的,得經過一段時間整備,人員和裝備才能到位,才能投入戰(zhàn)斗;其它大部分還是處于正常訓練和輪休狀態(tài)。舉個例子,大家都熟知的戰(zhàn)略核潛艇部隊,按照公開消息,至少有1/3人員和裝備處在戰(zhàn)備值班狀態(tài),已經處在巡邏地域只要接到命令就能發(fā)射導彈;另外1/3在來回巡邏地域的路上或是培訓狀態(tài);最后1/3,設備在維修人員在休息。當然這個各國對此安排的細節(jié)都是高度機密,這里只是舉個例子。
運-20大型運輸機
回過頭看這次抗災中的IL-76和運-20,航空君估計很可能也會是同樣道理。IL-76雖然是舶來品,但畢竟是經歷服役幾十年的老家什,數量較充足且皮實可靠,其中一部分處在戒備等級較高的第一梯隊,或稱為應急分隊。要知道空軍動一動的話,除了戰(zhàn)斗機、預警機這些一線作戰(zhàn)部隊,其它加油機、運輸機的工作量其實更大,所以航空君認為向世界一流空軍邁進的人民空軍有一支應急部隊是很正常的,其中的空運力量主要是IL-76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zhàn)斗中,從下決心子弟兵投入戰(zhàn)斗,到使用空運執(zhí)行部分任務的短短時間里,1276快車第一時間發(fā)車,說得過去。
運-20大型運輸機
再看胖妞運-20,這是我國第一種大型軍用運輸機,2013年首飛,2016年開始服役,2018年首次與空降兵合練空投訓練,從這些時間節(jié)點來看,胖妞確實“嫩“了點。所以運-20這種還不算完全成熟的新式裝備沒有位列最高等級的戰(zhàn)備級別,不能第一時間出動,其實是更加合理的狀態(tài)。但航空君和廣大網友們都相信,運-20絕對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決心完成其肩負的各種任務。時間已經過去一段時間,相信越來越多的部隊,包括我們的國產大飛機運-20機隊必然也是已經在摩拳擦掌,各種人員、物資,甚至飛行所需的各種計劃已經到位,隨時準備投入這場抗災戰(zhàn)斗的前線,只待一聲令下!
20???,即將發(fā)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