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天后濱崎步在官方歌迷會網(wǎng)站公布生子喜訊。據(jù)說,孩子父親是圈外人,兩人沒有結(jié)婚,以后也不打算結(jié)。
在婚育問題上,一位東亞女性這樣“膽大妄為”,姐想怎樣就怎樣,十分少見。
在給粉絲拜年的信里,濱崎步更是回避了男方,只表達自己的喜悅和期待:
“去年年底我成為生下天使的媽媽了,雖然目前因為常無法兼顧工作與照顧孩子,非常苦惱,希望大家能為了這個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靜靜地守護著我們。對于大家總是能理解并支持著我,也由衷表達感謝,最后我更要對我的母親以及所有的媽媽們,再次表達尊敬之意?!?/p>
濱崎步的決定,讓人不禁思考,是什么讓她有這樣的底氣?我們一定要結(jié)婚嗎?談到婚姻時,我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0 1
一旦決定走入婚姻,再浪漫的人,都免不了要考慮現(xiàn)實問題:
婚禮、財產(chǎn)、父母、房子、車子、條件、感情、孩子……
就算自己不在意,家人、社會也會推著你去想,去比較。
這些關鍵詞,大部分指向了馬斯洛爺爺所謂的“安全需求”。
馬斯洛需求模型
在結(jié)婚之前,我們會衡量雙方條件是否對等,對方是否有能力面對生活壓力……
當婚姻維持不下去,我們會糾結(jié)分開是不是虧了,還能找到更好的嗎,會不會對孩子不好,如何面對輿論壓力怎么面對……
“安全需求”和部分“面子需求”,成為考慮婚姻問題時最重要的準繩。
婚姻法保護的,相親節(jié)目中主要談論的,大部分也都圍繞著“安全需求”。
畢竟,其它需求都是很難量化的。比如生理需求(主要指性生活),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求知和審美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這些與愛情密切相關、意味著優(yōu)質(zhì)陪伴關系的內(nèi)心需求,有意無意被忽略了。
到最后,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為“安全需求”就是婚姻與人生的一切。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未免失之偏激,但確實反映了部分現(xiàn)實。
0 2
回到濱崎步,這位以金發(fā)美甲少女臉著稱的流行天后,已經(jīng)紅了很多年。
Twins最火的時候,曾唱過“你是未來濱崎步”這樣的字句彼此祝福,地位可見一斑。
此番未婚生子,她顯然并不是如“82年生的金智英”般,迫于家庭、丈夫的壓力,而純粹是自己想生。
為了讓人生更完整,或者,享受育兒的快樂……總之,多少有點 “自我實現(xiàn)”的高度。
她像是在向世界宣布,女人想抒發(fā)母性關懷的本能,可以不需要婚姻關系,可以不需要男人養(yǎng)家,更不用遵循社會、他人的期待。
能這么自由地追求幸福,首先當然是,社會的進步。
換在20年前,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女明星敢這樣公然宣稱不婚生子,并且還能得到全網(wǎng)好評。
同樣不能否認的是濱崎步本人,她至少給了我們兩個啟發(fā):
第一是,努力工作,自給自足。
這個時代,沒有堅實的經(jīng)濟支撐,很難有真正的自由和尊嚴。
在情感關系中,濱崎步無需在物質(zhì)上、“安全需求”上依賴對方,于是便擁有了實現(xiàn)人生自主權的基礎條件。
其次,擁有獨立的人格。
濱崎步談過兩段挺長的戀愛,有過兩段不長的婚姻關系,在這些經(jīng)驗中,她大概也慢慢學習、發(fā)現(xiàn)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她的人生觀不斷進化,不再受各種“女人必須婚姻美滿,必須怎樣怎樣”的陳舊觀念束縛。
?
0 3
當然,我并不是反對結(jié)婚。
結(jié)婚、單身、丁克……都是個人選擇,別人無權干預。
只是,安全感要靠自己掙,“面子”的標準要靠自己突破,內(nèi)心的需求也要靠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滿足。
這樣在決定結(jié)婚、離婚……時,我們就不至于太被動,太患得患失。
當兩個人的關系被“安全需求”和“面子需求”綁架,人也就被“婚姻”綁架了。
兩個人的精力和能量,應該用來經(jīng)營更重要的事:
如何擁有更美好的性生活,如何能更好地互相陪伴,如何共同進步彼此成就實現(xiàn)自我……
古時候,女人靠男人捕獵養(yǎng)活自己;現(xiàn)在,女人自己也能搞定一切。
李銀河老師曾說婚姻制度終將消亡,并列出了5個原因:
1.婚姻違反人性,人的感情流動大,容易厭倦長期關系
2.人類壽命延長,長久關系比過去更容易發(fā)生變化
3.女性地位提高,單身可以過得很好
4.離婚成本太高,打官司消耗大
5.性的目的已經(jīng)從繁衍后代變成了獲得快樂
她認為,未來年輕人會有更多種關系的選擇:有的追求終生廝守,有的實行開放式婚姻,有的按合約年限維持婚姻,有的同居 ,有的單身……
從李銀河的話,以及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明顯的傾向:
并不是只有濱崎步這樣的明星才能想干嘛就干嘛,就算是普通人,也同樣擁有選擇的權利。
我們做人生決定可以越來越聽憑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覺得爽,覺得快樂、幸福,我們就做。否則,完全可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