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2月3日,2020年美國大選的民主黨首場黨內(nèi)初選,在愛荷華州拉開帷幕,這也標志著第59屆美國總統(tǒng)大選正式開始,民主黨的候選人們都將拿出渾身解數(shù)爭奪能與現(xiàn)任總統(tǒng)對壘的那唯一一張決賽圈參賽券。
而此時深入分析一下民主黨各位候選人的競選主張顯然將有助于我們了解民主黨這次是否能達成推翻現(xiàn)任總統(tǒng)這一終極目標。
民主黨十位候選人
在美國大選的競選程序中,只有從2月3日的初選開始才算真正的大選啟動,之前數(shù)月大家看到的各種競爭和電視辯論都是作為挑戰(zhàn)者的民主黨在篩選自己合適的候選人。而眼下還站在臺上的10位候選人雖然身份迥異,但其政策主張基本可分為“進步派”和“溫和派”兩大類,而其中“進步派”則最為亮眼。
在美國,民主黨一向以“自由主義”而聞名,但在2016年大選失敗后,民主黨在反思失利時得出的一大結論就是民主黨過于精英化,失去了與支持自己的大量美國底層民眾——比如中低收入家庭、少數(shù)族裔、LGBT群體和年輕人——的聯(lián)系。
而這種反思的結果就是,自2016年之后,代表以上這些群體的新一代政治勢力開始在民主黨內(nèi)部迅速抬頭,并在2018年國會中期選舉中為民主黨拿下眾議院立下汗馬功勞,而這就是所謂政治正確的“進步派”。
民主黨“進步派”議員
這種鮮明的草根特色也讓“進步派”無論在政治立場還是組織路線上都非常的“接地氣”,其主要關注的都是教育、社會福利等與美國普通民眾息息相關的民生議題,比如老牌民主黨左翼政客伯尼·桑德斯就主張免費教育,明擺著是沖著支持自己的年輕學生群體去的;代表中產(chǎn)精英家庭的“白左”伊麗莎白·沃倫主張擴大社會福利和對偏向富人的美國經(jīng)濟體系進行結構性改革;超級黑馬楊安澤則把失業(yè)問題當做爭取底層選民支持的一大法寶。
不得不說這些接地氣的競選主張確實非常有效,在前四輪民主黨黨內(nèi)電視辯論中,伯尼·桑德斯和伊麗莎白·沃倫一路高歌猛進,對靠資歷和溫吞水政策穩(wěn)坐釣魚臺的“溫和派”代表喬·拜登形成夾擊之勢,而楊安澤作為一個新人也迅速獲得大量關注,人氣絲毫不遜色于前面幾位老資格。
楊安澤
那么“進步派”如此亮眼的表現(xiàn),會讓喬·拜登這位“溫和派”老大失去領先的位置么?答案是很難,而導致這種結果的,恰恰就是因為“進步派”自身過于草根的出身。
草根出身的特色讓“進步派”善于關注底層民眾呼聲的同時,也讓“進步派”們感染了草根民眾沒有戰(zhàn)略眼光,只關注眼前福利,并且傾向于用最激進的方式解決問題的缺點。如果說只關注眼前福利還不算什么大問題的話,那么“激進”就讓“進步派”們提出的各類政治主張充滿了幼稚的氣息。
比如還是前面提到的伯尼·桑德斯,這位老大爺就堅決主張拆分大型農(nóng)業(yè)公司、大麻全面合法化、全民免費醫(yī)療,并要向富豪征收重稅,稱“富人根本就不應該存在”;伊麗莎白·沃倫則宣稱要拆分蘋果等科技巨頭、要投資500億給黑人學校、要美軍節(jié)能減排,以及一樣的要向富人征稅;而至于楊安澤,在參選之初為了吸引眼球甚至干出過承諾給每個美國公民每月發(fā)放1000美元現(xiàn)金的事情。
伯尼·桑德斯:“億萬富翁就不應該存在”
簡單來說,“進步派”一系列夸張而激進的主張表明所謂“進步派”其實是被美國底層民眾當成萬能的許愿機來看待的,仿佛只要“進步派”登上總統(tǒng)寶座,像向神燈許愿一樣簽幾個法案,美國社會的各種弊病都會立刻消失,自己的種種愿望都能立馬兌現(xiàn)。
問題就在于,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其社會并不只是由底層群體組成,在其他帶腦子的中產(chǎn)及以上階層看來,民主黨“進步派”的這些幼稚主張根本不是一個美國總統(tǒng)該有的想法,所以雖然“進步派”嗓門最大最搶鏡頭,但根據(jù)最新民調(diào)數(shù)據(jù)顯示,喬·拜登這類溫吞水式的“溫和派”反而有更高的支持率。
喬·拜登
當然,即使喬·拜登能在7月份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笑到最后,但之后拜登還要面臨挑戰(zhàn)現(xiàn)任總統(tǒng)這一艱巨任務,因此團結“進步派”的力量就是拜登獲得提名之后必須做的事,而屆時拜登的競選主張就必然要向“進步派”進行妥協(xié)。
所以到時候的喬·拜登是否也會喊著“富人去死、LGBT萬歲!”之類的口號向共和黨發(fā)動進攻,而這些瘋狂的“進步派”理念又是否會被夾在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搖擺選民接受,就成為此次美國大選真正的致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