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大選在即,特朗普需要用這招取悅基本盤。
1月11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推特上為自己極力推動建設(shè)的美國-墨西哥邊界隔離墻“慶功正名”。

在推特上,特朗普發(fā)布了一張已落成隔離墻的照片,并配上“強大的‘特朗普墻’正取代邊境巡邏隊那些無用和無效的隔離屏障。非法越境數(shù)量正在下降,因為越來越多的墻正在完成”的文案。
大寫的“特朗普墻”
美墨邊境大規(guī)模建造隔離欄始于2005年,當(dāng)年12月15日,美國眾院投票通過2006年邊境安全法案補充修正案,決定在美墨邊境修建全長698英里(1123公里)的隔離欄。
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不斷拿非法移民問題說事,并揚言一旦上臺,將修一道隔離墻隔斷美墨邊境,將非法移民拒之墻外。
他當(dāng)選后一再表示,將在任內(nèi)推動修建975英里(1600公里)長的隔離墻,并將原來的空心柵欄升格為10-15米高的混凝土墻。
自2017年起,特朗普一再行使總統(tǒng)特權(quán),繞過國會,以行政命令方式動用聯(lián)邦政府資金修建美墨隔離墻。
1月11日稍早,美國代理國土安全部長沃爾夫宣布,已“部分完成”美墨邊界隔離墻的工程。特朗普的“慶功正名”,正是基于這點有感而發(fā)。
“慶功”好解釋,什么是“正名”?還得從隔離墻的命名說起。
為避免給外界一種“閉關(guān)鎖國”的感覺,此前歷任美國總統(tǒng)都避免把美墨間的隔離設(shè)施稱作“墻”(Wall)。
特朗普看到美國國內(nèi)部分保守派選民對“非法移民潮”高度恐慌,用“墻”恰能刺激這部分選民的支持情緒,因此自上屆大選起,他就反復(fù)使用“墻”這個詞。最初,這道墻被稱作“GreatWall”,后來被定名為比較正式的“美墨隔離墻”(Mexico–UnitedStatesWall,取代了原先使用的“barrier”)。
雖然媒體和網(wǎng)絡(luò)上“特朗普墻”的說法早已有之,但大多是“第三方”的非正式命名,其中不乏語帶譏諷者。此番還是特朗普本人首次使用“特朗普墻”的名字。
很顯然,4年彈指一揮間,又一次大選在即,他需要用這一招取悅基本盤,并將自己的大名和拔地而起的“豐碑”——美墨邊界隔離墻相提并論,讓自己的名字在“豐碑”上永遠銘刻,也將“豐碑”置換為更實惠的選票。
其實有點“縮水感”
然而,要將名字鐫刻在“豐碑”上,前提條件是這個碑足夠“豐”。
問題就在于,不見得。
事實上,1月11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落成的“特朗普墻”,全長僅有區(qū)區(qū)100英里,而特朗普四年前揚言要修的總長是975英里,他此后修正的“在第一任期(至2020年內(nèi))”要修完的長度,則是450英里。
很顯然,100英里和這兩個數(shù)字相比,差得有些遠——美墨邊境的全長是1950英里。
沃爾夫表示,“這就是個里程碑,因為特朗普政府修建隔離墻的總長,要比前屆政府兩個任期還多得多”。
但這番說辭對客觀中立人士恐怕沒太大說服力:前任政府并沒有任何“修墻”的企圖和計劃,當(dāng)然也就不會有“豐碩成果”。
不過特朗普顯然并不會在意這些——他只要說服那些愿意相信他,且手握2020年美國大選選票的人即可。
更何況,“豐碑”縮水也并非都是壞事:可以指責(zé)民主黨對手“使壞”,可以向國會和地方施壓撥款。去年12月,國會在2020年預(yù)算中僅同意撥款14億美元“修墻費”。1月9日聯(lián)邦上訴法院則解除了被凍結(jié)的36億美元修墻資金,而特朗普最初提出的預(yù)算總額不多不少,正好是50億美元。
如今看來,50億美元是遠不夠修筑“全標(biāo)準(zhǔn)”的“特朗普墻”的。因此,特朗普事實上也已經(jīng)默認“標(biāo)準(zhǔn)縮水”,哪怕只是柵欄也湊合認了。
誰讓馬上就是美國大選了呢。
□陶短房(專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