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此前警告的,伊朗開始了對蘇萊曼尼之死的復仇。
但截至目前,所有復仇都是克制的。
作為中止履行伊核協(xié)議的第五階段,伊朗宣布放棄協(xié)議中對離心機數(shù)量的限制,意味著該國的核計劃從此不再受任何實際限制。但伊朗并沒有正式宣布退出伊核協(xié)議,反而表示會繼續(xù)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且所有中止履行協(xié)議的措施都可逆轉。
蘇萊曼尼死后,美國駐伊拉克使館附近和美軍駐扎的巴拉德空軍基地遭到炮擊,但炮擊沒有造成任何美國人死傷,受傷的是三名伊拉克士兵。在不會直接造成人員傷亡的虛擬空間,伊朗黑客對美國政府網(wǎng)站發(fā)動攻擊,美國當局已經提醒公共部門和私營領域準備應對伊朗的網(wǎng)絡戰(zhàn)。
雖然沒有對美國公民造成實質性傷害,伊朗復仇的誓言和其遍布中東各國的勢力已經讓美國神經緊繃。五角大樓決定向中東增派3000士兵;“杜魯門”號航母抵達阿曼灣、“巴丹”號兩棲攻擊艦前往中東;在伊拉克的美國公民被要求撤離;華盛頓和紐約進入警戒狀態(tài)。
此前還在為反伊朗和反政府游行苦惱的伊拉克也放出“大招”:議會投票要求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除5000多名士兵,美軍在伊拉克還建有多個基地,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已經威脅要對伊拉克實施制裁,要求伊拉克償還美軍基地的建造費用。
隨著2月21日議會選舉的臨近,伊朗還將對美國采取哪些報復措施?伊朗的底線是什么?局勢是否會失控?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為界面新聞進行解讀。
伊朗再一次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xié)議的承諾意味著什么?
李紹先:現(xiàn)在伊朗的做法是表示自己不受伊核協(xié)議的約束了,但不代表伊朗退出伊核協(xié)議,因為它依然在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也就意味著國際原子能機構依然能跟此前一樣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檢查,并且保留所有的監(jiān)控設備。
除此之外,伊朗還明確,如果其他簽約國兌現(xiàn)伊核協(xié)議的承諾,它也可以回到完全履行協(xié)議的狀態(tài)。如果伊朗要退出協(xié)議,它會公開宣布,但現(xiàn)在不是這個情況。
如果沒有蘇萊曼尼的死,伊朗不會走到這一步。在蘇萊曼尼遇襲之前,伊朗高層已經對伊核協(xié)議的下一步措施制定好了方案,等著在1月5日宣布。但有了遇襲事件后,伊朗高層又重新開會做出了現(xiàn)在這個決定。但現(xiàn)在的做法依然給談判留有余地。
蘇萊曼尼死后,雖然伊朗軍方放了很多狠話,但“綠區(qū)”等地的襲擊都沒有造成美國人傷亡,伊朗是否在避免與美國正面沖突?
李紹先:對于蘇萊曼尼之死,伊朗不可能不報復,但它的報復不會像很多人想象的針尖對麥芒。
伊朗國內的反應總體可以分三個層面。一個是民眾的情緒特別激烈,這也給政界施加了非常大的壓力,特別現(xiàn)在伊朗正在面臨議會選舉,政客需要面對選票的問題。
第二個是軍方,軍方當然是唱高調,表態(tài)非常強硬,“讓美國人尸體遍布中東”之類。軍方的高調是可以理解的、符合邏輯的,軍方的高調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安撫民眾。
再一個就是最高層。雖然他們也放了狠話,但總體來講,最高層還是保持了克制冷靜。從目前情況來看,大的局勢依然在高層的掌控之中;從高層整個反應來看,我不認為他們將采取可能導致戰(zhàn)爭的報復手段。在報復時也會把握尺度,比較謹慎。
伊朗有很多種報復手段,但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我認為總體都會遵循一個原則:既讓美國很難受,但同時又讓美國能夠忍受,不得不吞下苦果。
至于大家關心的以色列和霍爾木茲海峽都不會成為報復目標。攻擊以色列或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都意味著開戰(zhàn),這是最后的手段,伊朗不會走到這一步。
伊拉克議會在要求外國軍隊撤離時并沒有設置時限,美軍真的會撤?
李紹先:如果蘇萊曼尼的死能夠讓駐伊拉克的美軍撤離,或者蘇萊曼尼之死激起的氛圍能讓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越來越待不下去,那么我覺得蘇萊曼尼死得值。
伊朗國內已經有人稱,在伊拉克造成現(xiàn)在這個局面,是蘇萊曼尼留給伊朗人民和伊朗國家安全的最后一個大禮包。
美軍現(xiàn)在在伊拉克待也不是、走也不是。伊拉克議會通過了投票,雖然特朗普威脅要制裁,但美國繼續(xù)留在伊拉克的理由已經不成立了,從長期來看,美國待不住了。
當然美國不會因為伊拉克的要求就撤軍,美國也一直沒有把伊拉克的主權放在眼里,美國總統(tǒng)前往伊拉克從不需要伊拉克元首的邀請。
但即使美軍在伊拉克不走,今后要面對的是無窮無盡的騷擾和威脅,客觀上已經造成了讓美軍很難再待下去的氛圍?,F(xiàn)在美國已經緊張了,在本土都加強了安保,更不用說在中東地區(qū)。
在我看來,美國炸死蘇萊曼尼是一個愚蠢的決定。
伊拉克已經成為美國和伊朗斗法的前沿戰(zhàn)場。本來在蘇萊曼尼死前,伊拉克國內已經有連續(xù)幾個月的抗議游行,矛頭對準的是伊朗;但現(xiàn)在蘇萊曼尼一死,矛頭開始對準美國,這相當于幫伊朗解了套。下一步圍繞美軍撤離的問題,還將出現(xiàn)一系列斗爭。
在目前形勢下,歐洲各國想保持中立,還有可能嗎?
李紹先:現(xiàn)在歐洲非常尷尬。無論是炸死蘇萊曼尼還是美國對伊朗的打壓,歐洲都是傾向于美國的。但客觀上,美國的這些舉動也讓各北約成員國處于危險境地。
北約已經停止了在伊拉克的訓練,先避風頭保證安全。至于北約下一步將怎么做還是取決于美國,如果美國撤軍,北約其他國家軍隊可能在美軍之前撤走。
在伊核協(xié)議問題上,歐洲各國與美國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歐洲希望能保留伊核協(xié)議,如果協(xié)議廢除,歐洲將直面威脅。
歐洲一方面傾向于美國,另一方面又想保住伊核協(xié)議,立場很尷尬。但各國能做的很少,只能靠外交手段來緩和矛盾。
如果說目前美伊斗法還保持在可控范圍,今后的發(fā)展可能失控嗎?
李紹先:目前從伊朗政府來看,還沒有看到失控的跡象。但蘇萊曼尼的死讓伊朗更多人向強硬派傾斜,如果在接下來的議會選舉中,強硬派得以上臺,第一步肯定是退出伊核協(xié)議。
之后與美國的公開對決也都變成可能。而且隨著美伊斗法繼續(xù),也不能排除擦槍走火、形勢失控的可能。
但無論如何斗法,從目前的形勢看,美國和伊朗的底線是不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