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道 美媒稱,研究人員重新發(fā)現了一種類似鹿的罕見動物物種,它曾在近30年的時間里被科學界認為已經消失。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1月11日報道,銀背鼷鹿(也稱越南鼷鹿)屬于一個小型的有蹄類動物物種,已知該物種只生活在越南。
報道稱,在此次最新發(fā)現之前,上一頭留下記錄的銀背鼷鹿只是一具標本,它于1990年被獵人殺死。不過,發(fā)表在英國《自然·生態(tài)學與進化》雜志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個科學家團隊現在拍攝到了該物種在野外的存活個體,從而證明這種長期失蹤的動物并沒有滅絕。
在全球物種正以驚人速度滅絕的時代,這一發(fā)現對于自然資源保護者來說是個難得的好消息。不過,以非營利機構全球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GWC)工作人員阮安(音)為首的研究人員說,需要采取緊急行動以確保銀背鼷鹿能生存下去。
該物種生活在所謂的大安南生態(tài)區(qū)內,該區(qū)域橫跨越南和老撾的多山森林地區(qū)。這一地區(qū)具有驚人的生物多樣性,是全亞洲地方性哺乳物種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擁有種類尤其豐富的有蹄類動物。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人類活動造成這些有蹄類動物的種群規(guī)模大幅縮小。失去棲息地是一個主要因素,密集的狩獵也是一個嚴重問題。該生態(tài)區(qū)內的有蹄類動物經常被人用鐵絲網誘捕,并在地區(qū)性的野生動物貿易活動中被出售。
報道稱,銀背鼷鹿最早是在1910年被發(fā)現的,當時人們在越南芽莊市附近發(fā)現了4具標本。這種類似鹿的物種因其特有的雙色皮毛和喉部斑紋而聞名。
GWC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安德魯·蒂爾克告訴《新聞周刊》:“它是食草性的,很可能也吃果實。它屬于小型動物,大概跟貴賓犬或家貓一般大小,你可以輕而易舉地用一只手托起它。銀背鼷鹿與更為常見的小鼷鹿在幾個方面有所不同。最明顯的一點也許是它的皮毛有兩種明顯不同的顏色:身體的前1/3呈紅褐色,后2/3呈銀灰色。另一個次要、但依然重要的細節(jié)是,銀背鼷鹿的喉部斑紋沒有橫向紋,因此白色斑紋從喉部一直無間斷地延伸至胸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