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萬阡
編輯 / 劉成碩
安朱今天不想去上學,不止今天,他以后都不想去上學了。早起吃飯的時間到了,安朱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任媽媽又吼又叫,他就是不起來。
安朱媽一下子慌了神,她知道兒子一直對上學提不起精神來,但沒想到他今天居然“罷工”了。還有一年安朱就該報考大學了,這時候掉鏈子,別說輸在起跑線上,這小子簡直就是連鞋都扔了。
安朱媽又急又氣,想起當年自己懷孕困難,后來借助科技手段,受了天大的罪才生下兩個兒子。老話說,有的孩子生來就是報恩的,有的生來就是討債的,安朱媽瞬間有種幻滅感。
安朱家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個小鎮(zhèn)上。安朱媽說,他們那里不是好學區(qū),競爭力不能跟新澤西其它優(yōu)質學區(qū)比。她的鄰居,一個華人家庭,為了能讓女兒上普林斯頓學區(qū)的高中,不惜空著自家的大房子,在普林斯頓鎮(zhèn)高價租了個公寓,全家擠進了那個學區(qū)。
安朱的父母像其他華人家長一樣,非常注意孩子的培養(yǎng)教育。安朱從小就學小提琴,先是媽媽自己教,后來就花錢請法國裔音樂老師教。畢業(yè)于美國名牌大學的安朱父母,深知好大學錄取時,學生的體育或藝術特長是加分項。除了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素養(yǎng)外,他們還有個私心,希望孩子能考進某個知名樂團,這樣,他的簡歷上就會有一個閃耀的光點,未來可成為競爭優(yōu)勢。美國人很注意從孩子起就開始打造個人漂亮的簡歷,為的是在競爭中呈現(xiàn)一個“獨特的我”,不讓自己泯然于眾生。
安朱很聰穎,也很爭氣,七年級(初二)就考進了費城青年交響樂團(Philadelphia Youth Orchestra),并力挫群雄,拿下第一小提琴24人中的第八座席。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大廳里,看著凝神演奏的兒子,坐在由120個天才樂手組成的大型交響樂團的前排,父母的自豪和榮耀感無以復加。然而,也就從此時開始,安朱的發(fā)展越來越偏離父母為他預設的軌道,像匹脫韁的野馬。
費城青年交響樂團的演出情景
過13歲生日時,安朱要求父母不再給他買那些孩子氣的生日禮物,他希望他們直接給他錢,由他自己決定買什么禮物。他用這些錢在“黑色星期五”下單買回一堆電腦零件,開始照著油管(YouTube)上高手的示范,自己安裝起電腦來。剛開始父母以為是他一時興起,并未多加干涉。然而,安朱從此陷入了對裝電腦的癡迷,每天放學后書包一扔,就鼓搗起他那些玩意兒來。為了便宜地買到電腦配件,他總是盯著eBay上的價格,一見價錢下浮,就趕緊下單。安朱組裝的是“定制”電腦,他會按客戶的要求進行配置。比如說,一個美國老爺爺要送給孫子一臺電腦,安朱就為他安裝高游戲配置。他不光賣電腦,還做“售后服務”,解答或解決他用戶的問題。他甚至還開始回收舊電腦,將有用的零件拆下后,放到eBay上賣。安朱媽說,那時她家里到處堆滿了安朱的 “電子垃圾”, 她很怕會受到電子輻射。
整個高中,安朱都在不亦樂乎地忙活著他的組裝業(yè)務,每個月基本都能賺到一千美元,他不但沒再要過父母的零用錢,還主動為家里購置了臺燈、床上用品等,甚至還給家里換了一臺高級電視。他常常給媽媽買禮物,但收到兒子禮物的媽媽卻感到悲欣交集。
看著兒子從中學到高中,心思完全不在學習和拉琴這些“正經(jīng)事”上,安朱媽簡直要抓狂了。為了擠進常春藤名校,華人朋友的孩子們都很拼,除了必修課以外,還要加選修AP課(Advanced Placement,由美國大學理事會在高中階段開設的具有大學水平的課程)、IB課(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組織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多元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的通才而設計的課程,該文憑被美、加頂尖大學視為優(yōu)良的入學資歷),并且門門課成績都要保持在A的水平,才能得到理想的GPA績點。此外,課后他們還要參加各種運動隊并爭取做到隊長、組建或參加各種興趣團體并成為領導者、在各類全國或州際比賽中拿大獎等等。
孩子們東征西伐,父母們甘當保姆和司機。安朱媽認識的一位母親甚至辭去了高薪工作,像經(jīng)紀人一樣,陪著女兒飛來飛去,馬不停蹄地到美國各地和國外參加高爾夫比賽,憑著名列前茅的比賽成績,女兒如愿被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錄取。
面對跑偏了的兒子,安朱的父母只能苦口婆心地規(guī)勸,希望他回到考學的正道上來,然而安朱卻充耳不聞,不但沒有浪子回頭,還干脆躺倒不干了。
安朱開始賴床罷學,安朱媽萬分焦急。她急中生智,想出了個項莊舞劍的法子,她邀請安朱從小的玩伴,鄰居家的Mikey,每天早上來家里吃早餐。對于吃免費早餐的好事,美國小孩從來不會扭捏拒絕,Mikey爽快地答應了,每天早上大搖大擺地來吃早餐。安朱一看好朋友來家吃早餐了,也趕緊爬起來一起吃,吃完便跟Mikey一起去上學。Mikey在安朱家吃了一個月的早餐,幫安朱媽治好了安朱的賴床癥。
安朱和好友Mikey
其實安朱在學校的成績并不差,基本都是A,學校的功課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他厭學的主要原因,是看不上老師。安朱媽說,這孩子天生長了反骨,是個遇強則強的主兒。大概是普通學區(qū)雇傭的老師不夠優(yōu)秀,沒有讓他折服,提起老師,他總是一副不屑的神情,說去上課完全是浪費生命。安朱的爸媽覺得這孩子沒救了,最后能上個州里的公立大學就燒高香了。
在美國,高校很普及,有各類公立、私立、社區(qū)大學。據(jù)美國教育部的統(tǒng)計,截至2017-2018學年,美國有4298所授予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而在中國,截至2017年5月,高等學校共計2914所??紤]到人口基數(shù),美國學生能上大學的幾率比中國學生不知要高出多少。在很多人印象中,美國教育是精英教育,但也有人指出,其實美國的教育是大眾教育,中國的教育才是精英教育。不過,美國的華裔學生卻從家庭里承襲了中國傳統(tǒng)的競爭文化,他們中大部分人的理想是進入常春藤名校,而不是普通大學。
華裔學生勤奮好學,競爭力特別強,就像上世紀的猶太裔學生一樣,華裔甚至被視為“新猶太人”。那個時期,聰明的猶太裔學生蜂擁進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造成其他族裔的學生很難通過競爭進入名校。為了平衡各族裔的發(fā)展機會,美國名校在后來的新生錄取中,開始暗中執(zhí)行“種族配額”(racial quota)標準。據(jù)稱,亞裔學生的SAT成績要比白人學生高出大約140分才能進入同一所頂尖名校。新數(shù)據(jù)顯示,哈佛大學SAT的高分申請者中,超過一半的是亞裔。盡管美國亞裔人口數(shù)量在不斷增長,但幾十年來,亞裔在哈佛大學本科生中所占的比例卻變化不大。
華裔學生在窄小的配額范圍內互搏、內卷,上名校堪比登天,其中又以華裔男生為最難。美國在教育領域倡導種族和性別的“平權”后,華裔男生上名校的優(yōu)勢基本排在了所有族裔和性別的末端。安朱再這樣隨性而為,父母在他身上寄托的名校夢想,恐怕是要化為泡影了。
9年級的時候,安朱終于拿了一個B,爸媽嚇壞了,家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生活。后來安朱終于有所收斂,加上他的“產品”不那么好賣了,他退出了在eBay上的電腦買賣,但還是悄悄地從網(wǎng)上低價購進中國制造的手機殼,再轉手賣出。讓安朱媽再次遭受打擊的是,安朱居然把小提琴也罷了。一天,他跟媽媽說,他決定不再學琴,也不再去青年交響樂團排練演出了,因為他厭了。
實在拗不過這個死小孩,父母只好放棄了對安朱的要求,對他的期望也只剩下“好自為之吧”。在安朱申請大學時,他的父母卻眼巴巴地羨慕著“別人家的孩子”,心隱隱作痛。
“有這么一個熊孩子,要么抑郁而死,要么眼不見為凈?!?安朱媽說。
2018年初夏,安朱家接到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安朱被常春藤P大的工程學院錄取了!安朱的父母完全懵了,有種沒買彩票卻中了大獎的錯愕。安朱媽喜極而泣,在
事后,安朱媽推測兒子被P大錄取的原因,認為可能就是安朱“不務正業(yè)”,小小年紀就組裝了100臺電腦的經(jīng)歷,成功吸引了錄取委員會的眼球,他們看到了他創(chuàng)業(yè)者的潛質,即使他別的硬指標不如許多華裔男生,但獨特性使他從一群“只會讀書的nerd(呆瓜)”中脫穎而出,贏了這場白熱化的競爭。
令安朱媽大跌眼鏡的是,安朱并沒有把自己考進費城青年交響樂團并任第一小提琴的經(jīng)歷寫進自己的簡歷里,只輕描淡寫地放在了后面“做過的活動”一欄。這原本是華裔家庭最引以為傲的榮譽,是最該彰顯在簡歷里,讓錄取官看到的部分,卻被安朱像處置雞肋一樣放在了角落。
“華裔學生每個人都有在音樂上的榮耀,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是個‘典型’的華裔生。”安朱這樣跟媽媽解釋。
但安朱媽依然堅信,錄取官肯定沒有漏看這項榮譽。另外,安朱在申請材料的 “個人陳述”(Personal Essay)里,寫了他組裝電腦時的深刻體驗,迷途與樂途,這應該是他最大的拿分項。
“非典型華裔”安朱考上了心儀的名牌大學,安朱父母心頭多年密布的陰云一掃而光,陽光燦爛的日子又回來了。
從過往的經(jīng)歷中,安朱也明白了自己最愛的專業(yè)還是工程,不是商業(yè),因此,進入大學后,他從沒想過要轉專業(yè)。
“幸虧我們懸崖勒馬得及時!”
盡管安朱媽說這話有點“事后諸葛亮”的感覺,“懸崖勒馬”說白了,也只是做父母的無奈之舉,但安朱一飛沖天的大學申請經(jīng)歷,確實引他們深思。名校到底看重什么樣的人才?是各項指標看起來都完美無缺的模板學霸,還是敢于偏離正軌,從不斷試錯中追索到此生真愛的“大神”?
弄清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他們的二兒子杰米也快要申請大學了。
杰米是個英俊少年,從小就是精力充沛的好動型男孩,和哥哥安朱理工宅男的性格和愛好不同,他喜歡體育,喜歡跟人打交道。從小學開始,媽媽就總是開車送他去學校棒球隊訓練。棒球隊只有他一個華人孩子,杰米的運動天賦起初很受教練的贊許,然而,到中學以后,杰米的隊友個個都發(fā)育成了大高個兒,歲數(shù)略小的杰米成了隊里扎眼的小矬子,在球隊的位置也漸漸尷尬地變成了“板凳”隊員。杰米終于沮喪地退出了棒球隊,父母期待他以體育特長生進入名校的愿望也落空了。
杰米
在美國大學里最受歡迎的,不是學霸,而是體育明星。大學的球隊,特別是橄欖球隊的贏球能力越強,校友給學校的捐款就越多,學校的士氣和人氣也就越高。因此,體育特長是大學錄取的一個重要考量。
美國人認為,強健的體魄應該是成功人士所具備的身體硬件,體育運動能磨煉人的意志,增強人的毅力、耐力、自控力和抗挫折力,打球可以培養(yǎng)人的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只有體能、毅力高強的人才堪當重任。美國人很看重人的體商(Body Quotient),他們相信,相比智商和情商,體商更能衡量人的綜合能力。上世紀60年代,哈佛一位招生辦主任曾指出,一個完全由學術成績頂尖的學生組成的群體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學生個體充分全面的發(fā)展。
一直以來,華裔學生給美國人的印象是學習成績A等,運動能力C等,在名校的錄取中吃了很多虧。入鄉(xiāng)隨俗,近年來,華人家庭也開始重視起培養(yǎng)孩子的體育特長。
退出棒球隊的杰米百無聊賴,只能看著哥哥安朱忙著裝電腦賣電腦。大概是因為羨慕哥哥有錢賺,杰米不會裝電腦,但學會了哥哥做生意的手法。他先低價購進了10雙喬丹牌二手運動鞋,按照網(wǎng)上的方法,把這些鞋整舊如新,然后再掛到網(wǎng)上去賣。第一批的10雙鞋都成功賣出了,杰米大喜。安朱媽說,那時候她家里又堆滿了臭鞋,她發(fā)愁地想,有誰會買這種舊鞋呢?直到有一天,一個黑人男孩上門來取鞋,她才相信杰米不是胡鬧,他是做過市場調查的。
家里堆放著杰米準備售出的耐克鞋
杰米賣二手運動鞋,短時間內就賺了一萬五千美元,不僅實現(xiàn)了零花錢的“財務自由”,還找到了自己未來想學的專業(yè):商業(yè)。
高中后期杰米發(fā)育了,身高一下子沖到一米八幾,成了家里的“擎天柱”??上?,晚熟孩子的成長常常會錯過時機,被棒球隊埋沒也是命。安朱媽說,華人都希望孩子盡早開始上學,而老美卻總讓孩子晚一點上學,華人凡事總想趕早不趕晚,認為早成功早享受,而老美則不急不慌,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安朱媽說,最后的結果常常是大智慧贏了小聰明。
杰米后來陰差陽錯地進了高爾夫球隊。本來是哥哥安朱想打高爾夫,花錢請教練指導球技,弟弟杰米就在后面偷學。學校高爾夫隊招考隊員時,安朱剛好參加SAT考試脫不開身,杰米就趁機代替哥哥去考。于是,就像很多陳詞濫調的巧合故事一樣,本來是哥哥的機會,卻讓弟弟“偶得”了。教練稱贊杰米打高爾夫很有爆發(fā)力,腕力很強,他哪里知道,杰米是把打棒球的力量用在了打高爾夫球上。
安朱和弟弟杰米在打高爾夫球
安朱考上P大后一年,他家再次傳來捷報,弟弟杰米被自己向往的紐約大學商科錄取了。安朱媽隨后也發(fā)了個朋友圈,但這次沒有驚呼了,有了安朱的經(jīng)驗,她心里很穩(wěn),也很平靜。她只是說,這下就有借口經(jīng)常去紐約玩兒了。安朱媽可是個喜歡喝咖啡、逛商店、吃美食,享受生活的城市美女啊。
安朱的發(fā)小Mikey是個帥氣的白人男孩,愛玩,愛打籃球,不太愛學習,也很少交作業(yè)。大概是遺傳了他數(shù)學老師媽媽的基因,Mikey天生有個數(shù)學腦袋,他超強的歸納和推理能力,讓他在各種考試中都能不費力氣地一錘定音。SAT滿分1600分,很多學生掙扎著考了很多次,也沒考到滿意的分數(shù),可Mikey一上手就獲得了1530分的好成績。ACT(American College Tes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他一次就獲得滿分,這個神童般的孩子,給父母省下了大筆上課外補習班的錢。
安朱媽覺得Mikey是個有發(fā)展后勁的孩子,但他過于隨性散漫的個性,加上美國父母的寬松要求,形成了他競爭中的軟肋。
Mikey各項標準化考試成績都沒得說,但他卻懶得花時間打磨Personal Essay,他理想的大學是不要求Essay的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n Tech),這是一家美國頂尖的工程學院。然而,由于長年不交作業(yè),他高中的GPA成績受到很大影響,佐治亞理工沒有錄取他。
Mikey后來選擇了位于南卡州的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這所在U.S. News排行榜上位于美國第66位的大學,在中國人的印象里沒有什么存在感,但對美國的橄欖球迷來說,它卻是個妥妥的名牌大學。該校的橄欖球隊是NCAA(美國全國大學體育協(xié)會)的冠軍隊。像多數(shù)美國年輕人一樣,Mikey熱愛橄欖球,這個大學隊里有他最崇拜的橄欖球星特雷弗·勞倫斯。Mike的父母也是橄欖球迷,他們?yōu)閮鹤颖辉撔d浫《械綒g欣鼓舞。
“去克萊姆森大學,是Mikey賺到了!”畢業(yè)于藤校的安朱爸居然還有點醋意,他也是特雷弗·勞倫斯的球迷。安朱媽卻表示以前從未聽說過這家大學,因為華人圈子里只談論學術水平強的名校。
美國人選擇上哪家大學的原因多種多樣,并不是所有人都向往常春藤名校。美國人對名校的定義常常和華人不同,比如Mikey去的克萊姆森大學被熱愛體育的美國人視為最牛大學,以能被該校錄取為榮。安朱媽說,她家的男人們一致肯定,很多美國人都不知道賓夕法尼亞大學,但沒有人不知道克萊姆森大學。
美國教育部的調查顯示,影響美國學生大學選擇的幾個重要因素,除了學校的聲望外,還有學費、獎學金、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率,離家遠近、家族傳承、大學運動隊名氣等??梢哉f,美國人對大學的選擇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并沒有什么單一標準。要是你想向美國人炫耀你考上了某常春藤牛校,你可能盼不來欽佩或羨慕的目光,頂多就是一句客套的“好學校!”。八大藤校以及分布在東西海岸的各大名校,并不是所有美國學生向往的“麥加之城”。
安朱周圍的同學和朋友里也有一些被名校錄取,卻因為各種原因,拒絕了名校offer的人。但不管進沒進名校,大家都在各自選擇的大學里踏踏實實地學習和奮斗著。在這個到處都是名牌的國家,人們反而不那么在乎牌子了。
高中生貝拉是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白人女孩,她酷愛讀書,有著極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凡事都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常常讓師生們驚嘆不已?!澳M聯(lián)合國”社團的辯論賽上,她也是常勝將軍。誰都不奇怪,耶魯大學會錄取貝拉。然而她卻放棄了耶魯,選擇上新澤西一家名氣不高的S大學,理由是S大提供她全額獎學金,這樣她只需自己打工賺些生活費就可以完成大學學業(yè),而且,S大的外交專業(yè)在全美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也是貝拉喜歡的專業(yè)。在美國,即使是富裕家庭,也不是所有家長都會為孩子支付大學學費,更不用說經(jīng)濟拮據(jù)的單親家庭,學費負擔肯定是首先要考慮的現(xiàn)實問題。
華人男孩志劼在申請大學前心情十分低落,因為爸爸告訴他,家里沒錢再供他上學費昂貴的常春藤名校了。志劼家三個男孩,都是普林斯頓“學霸學區(qū)”里的學霸,他的兩個哥哥,一個上哈佛,一個上麻省理工。志劼父母的收入并不低,但大部分都投入到老大老二的教育中了。雖然志劼理解父母的處境,但也十分委屈,都是兒子,怎么輪到他待遇就不一樣了。最后當然所有的牛校都開始搶志劼,而他的理想大學是哈佛,但他最終選擇了普林斯頓,因為普大不但給了他全額獎學金,還把他招進一個由天才學生組成的生物工程項目。最重要的是,普大離他家很近,他能回家吃住,這樣就不必為掙生活費去打工,減少學習和研究的時間了。
沛沛的爸爸是藤校B大的校友,經(jīng)常捐錢回饋母校。沛沛學習不錯,也拿過全國性的才藝競賽獎。父母當然希望她能上藤校,但她很反感藤校惡性競爭的氛圍,對上藤校一直抱著排斥態(tài)度。B大招生辦主管曾給沛沛爸寫來一信,希望沛沛能繼續(xù)父親的教育傳承,若她申請,B大定會考慮。但沛沛婉言謝絕了,她選擇了州內一家公立大學,因為該大學有全美最好的生命科學項目。沛沛說,她不想跟別人比,只想做更好的自己(a better me)。
在美國,很多人認為考上名牌大學跟成功沒有半毛錢關系。這里沒有統(tǒng)一的成功學,如果你要問美國人,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他們的回答沒準兒會讓你驚掉下巴。據(jù)說,一家美國人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家族聚會,會場上張燈結彩,七大姑八大姨們都打扮得光鮮亮麗,親朋好友們紛紛向托尼表示祝賀,慶祝他高中畢業(yè),并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托尼終于當上了卡車司機,他成功了,因為那是他從小的理想。
本期編輯 常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