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wǎng) 谷智軒]
1959年,美國人平均只可以活69.9歲,到了2014年,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逐年上漲到79.1歲。
而就在這個全球醫(yī)療保健開銷最大的國家,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止步于此,隨后的3年還連續(xù)下降,在2017年降到了78.6歲。是什么逆轉(zhuǎn)了這一近60年的增長趨勢?
本周二(26日)刊登在《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過去10年中,由于自殺、服藥過量、肝病和其他幾十種原因,美國25-64歲“黃金年齡段”人群的死亡率不斷上升,導致美國人的總體預期壽命遭到了拖累。
“美國人正以驚人的速度英年早逝,”《華盛頓郵報》報道評論道,“相比之下,其他富裕國家普遍在延長壽命方面取得了持續(xù)進步?!?/p>
對于這種局面,上述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弗吉尼亞聯(lián)邦大學社會與健康中心名譽主任史蒂文?伍爾夫(Steven H。 Woolf)警告稱,在其他國家,工作年齡人口的死亡率都在下降,而美國“出了很嚴重的問題”。

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2010-2017年間,美國發(fā)生了3.3萬例“額外死亡”,25-64歲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從328.5例/10萬人,增加到348.2/10萬人。其中25-34歲的青年人最為嚴重,全因死亡率增長了29%。
全因死亡率即“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是指一定時期內(nèi)各種原因?qū)е碌目偹劳鋈藬?shù)與該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數(shù)之比。
伍爾夫指出,有很多因素在作祟。阿片類藥物的流行,是這些令人擔憂的數(shù)字的主要驅(qū)動因素,但遠非唯一原因。研究發(fā)現(xiàn),在阿片類藥物泛濫成為“全國性悲劇”之前,美國人均預期壽命的改善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放緩。

“有些(死亡)可能是由于肥胖,有些可能是因為藥物成癮,有些則歸咎于于開車時被手機分心。” 伍爾夫說。
鑒于上述趨勢的廣度和普遍性,這位研究人員表示,“原因一定是系統(tǒng)性的,有一些根本原因,在許多不同的層面上,對處于工作年齡的成年人造成了不利的健康狀況?!?/p>
另一方面,美國男性的全因死亡率仍高于女性,但報告指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趨勢——美國女性正死于一度在男性中更為普遍的疾病。

研究發(fā)現(xiàn),1999-2017年,美國25-64歲的女性死于服藥過量的風險增加了486%,同期男性的這一風險增加了351%;此外,女性自殺以及與酒精相關(guān)肝病的風險也相對增加。
報道指出,美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在1998年開始落后于其他富裕國家,此后這一差距“穩(wěn)步擴大”,專家將這種差距稱為美國的“健康劣勢”。
()